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邹小海

邹小海

作品数:15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电子电信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2篇雷达
  • 10篇双基地
  • 7篇双基地雷达
  • 4篇多普勒
  • 4篇进动
  • 4篇孔径雷达
  • 4篇合成孔径
  • 4篇合成孔径雷达
  • 4篇微多普勒
  • 2篇弹道
  • 2篇弹道目标
  • 2篇弹头
  • 2篇散射
  • 2篇散射中心
  • 2篇时频
  • 2篇特征提取
  • 2篇频分
  • 2篇绕射
  • 2篇微动
  • 2篇目标识别

机构

  • 11篇国防科学技术...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北京系统工程...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电子信息系统...

作者

  • 15篇邹小海
  • 8篇艾小锋
  • 8篇李永祯
  • 7篇肖顺平
  • 4篇赵锋
  • 3篇祝明波
  • 3篇陈麒
  • 3篇李相平
  • 2篇杨建华
  • 1篇汪连栋
  • 1篇黄光才
  • 1篇王雪松
  • 1篇邹建武
  • 1篇冯德军
  • 1篇华祖耀
  • 1篇于晶
  • 1篇刘进
  • 1篇侯建国
  • 1篇黄佳琦
  • 1篇韩宏伟

传媒

  • 5篇电子与信息学...
  • 2篇计算机仿真
  • 2篇信号处理
  • 2篇航天电子对抗
  • 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篇电子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时间-距离像分布的锥体目标进动与结构特征提取被引量:26
2011年
多特征综合利用是弹道目标识别的发展趋势。现有研究报道中,弹头进动特征提取通常假设某些结构特征已知,而结构特征提取通常又需要已知某些进动特征,这一学术僵局目前尚未有效突破。论文以旋转对称锥形弹头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各散射中心1维距离像位置与参考相位中心距离变化规律,基于时间-距离像分布,结合散射中心运动规律和几何关系,实现了进动特征(进动频率、进动角、初始相位角以及视线角)和结构特征(锥体高度、底面半径、质心到底面的距离)的联合提取,同时还估计出了质心与雷达的距离,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艾小锋邹小海李永祯赵锋肖顺平
关键词:高分辨距离像特征提取广义HOUGH变换微动
舰船及其海面背景SAR成像模拟研究综述被引量:4
2014年
舰船及其海面背景SAR成像模拟是发展海洋遥感的重要途径。针对舰船及其海面背景不同于陆地目标的特性,从SAR成像模拟的方法及优缺点出发,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舰船隐身的主要技术途径,并对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祝明波黄佳琦侯建国邹建武邹小海
关键词:舰船合成孔径雷达电子战
对双基地雷达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针对采用线性调频信号的双基地雷达,推导了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干扰过程中雷达距离分辨力变化的影响,以及对干扰机的功率需求。仿真结果表明,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可以产生前移的假目标,其前移距离远大于双基地雷达接收视线上的距离分辨力;通过选择合适的干扰功率,可以使得假目标幅度不小于真实目标幅度,达到有效的前移假目标干扰效果。
黄光才邹小海刘进冯德军汪连栋
关键词:间歇采样转发干扰双基地雷达
雷达模拟器中地物杂波信号仿真的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地物杂波仿真的逼真程度如何直接关系雷达模拟训练系统的可信性和训练效果。通过研究地物杂波的形成机理,利用地物杂波关系模型设计并实现了雷达模拟训练系统地物杂波的信号仿真算法,得到了能够反映真实地形情况的虚拟地杂波场景。首先根据数字地形及雷达在数字地形中的位置,确定雷达周围地形环境信息,按照当前雷达方位角和波束宽度计算并确定可能产生地物回波的地形数据,然后根据当前雷达高低角和波束宽度进一步确定地物回波的位置和强度,最后根据地物回波后向散射系数方程以及反射信号方程,计算得到回波位置和强度,确定回波延迟时间和回波强度,并在雷达终端输出显示,实现仿真数据的可视化。得到的地物杂波与通常所用统计模型得到的地物杂波相比,具有逼真度高和可重现的优点,大大提高了模拟训练的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邹小海韩宏伟华祖耀
关键词:雷达信号仿真地物杂波
旋转对称目标双基地一维距离像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双基地雷达成像研究中通常直接采用了单基地散射中心模型,忽略了双基地几何配置引起散射中心位置变化的这一事实。该文研究了旋转对称目标的双基地散射特性,采用几何绕射理论求解了锥体目标底面边缘双基地散射中心的位置,为入射波方向与散射波方向的夹角角平分线与目标对称轴构成的平面与底面边缘的交点,并据此建立了宽带双基地雷达目标回波模型,进而获得双基地1维距离像。最后,通过电磁计算软件获得了锥体目标的双基地1维距离像,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文揭示的目标双基地散射中心的位置为旋转对称目标的宽带双基地雷达回波模拟、成像、特征提取与识别等应用提供了准确的数学模型。
艾小锋邹小海李永祯杨建华肖顺平
关键词:双基地雷达高分辨距离像旋转对称目标散射中心
T/R-R双基地雷达进动目标参数估计与ISAR成像被引量:8
2012年
以锥体目标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双基地雷达进动目标宽带回波模型,提出了基于两个接收站观测的1维距离像序列和扩展Hough变换的进动参数联合估计方法;建立了进动目标双基地ISAR成像模型,推导了双基地IS-AR成像最佳时间,并通过前述参数估计结果选择对应的1维距离像,采用FFT实现横向压缩获得了进动目标双基地ISAR像;采用FEKO软件计算了一个锥体模型的单/双基地散射系数并进行动态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艾小锋邹小海李浩智李永祯肖顺平
关键词:双基地雷达进动参数估计逆合成孔径雷达
弹道中段目标双基地微动特性分析与特征提取
双/多基地雷达具有抗电子侦察与干扰、抗反辐射导弹、抗低空入侵和反隐身的潜力,美国已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包括多部相同型号雷达和多部频率交叠的雷达,具备形成双/多基地雷达系统的潜力,联合多个接收站所得信息通过信息融合可获取更全...
邹小海
关键词:弹道目标双基地雷达特征提取
进动圆锥弹头双基地微多普勒特性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微动特征是弹道中段目标雷达识别的有效特征之一。该文首先利用由几何绕射理论推导的圆锥弹头散射中心模型确定了3个散射中心分别是锥顶及双基地角平分线在锥底平面上的投影与底面边缘的2个交点;然后建立了进动圆锥弹头双基地微多普勒模型,经化简可知双基地微多普勒模型与双基地角平分线上单基地雷达微多普勒模型相似,且双基地微多普勒幅值为单基地微多普勒幅值的半双基地角的余弦倍,这与单双站散射等效定理吻合;再通过分析3个散射中心的微多普勒模型得出了可用于进动和结构参数估计的3种相关性;最后利用电磁计算软件FEKO计算了圆锥弹头模型的双基地雷达截面积(RCS),通过对RCS序列的时频分析,验证了该文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邹小海艾小锋李永祯赵锋肖顺平
关键词:雷达目标识别双基地雷达几何绕射理论微多普勒
基于PF-TBD的双基地微多普勒提取被引量:4
2013年
时频分布-Hough变换是目前单/双基地微多普勒参数化估计的主要方法。该文首先介绍了进动钝头双锥弹头双基地微多普勒模型,然后针对时频图中散射中心的幅值分布特性未知导致无法确定Hough变换的参数域空间的检测门限这一问题,该文引入了PF-TBD算法来检测散射中心存在性,思想是将时频图中散射中心微多普勒曲线视为目标的运动轨迹,利用PF-TBD算法实现对微多普勒曲线的检测前跟踪,再利用Hough变换提取微多普勒曲线,逐步检测和提取所有微多普勒曲线。最后针对某双基地下的进动钝头双锥弹头微多普勒时频图,提取了图中所有微多普勒曲线,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
邹小海艾小锋李永祯王雪松肖顺平
关键词:检测前跟踪微多普勒时频分布HOUGH变换
一般构型双基地SAR成像分辨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分辨率是体现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成像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针对一般构型的双基地SAR成像分辨率计算问题,首先在空间梯度法的基础上,推导了双基地SAR地距分辨率的计算公式,根据收发平台对目标产生的多普勒频率变化,推导了双基地SAR方位分辨率的计算公式。然后基于理论推导和仿真指出影响双基地SAR分辨率的真正因素。最后,分析了三种几何构型下地面成像区域的地距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为双基地SAR的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
陈麒祝明波邹小海李相平于晶
关键词:双基地合成孔径雷达方位分辨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