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俊如

作品数:12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东中国海
  • 4篇中国海
  • 3篇水交换
  • 2篇遥感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水团
  • 2篇逆模型
  • 2篇谱聚类
  • 2篇卫星遥感
  • 2篇聚类
  • 2篇开边界条件
  • 2篇混合模型
  • 2篇黑潮
  • 2篇分潮
  • 2篇潮汐
  • 1篇东海黑潮
  • 1篇动态监测
  • 1篇盐度
  • 1篇有机碳

机构

  • 1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0篇国家海洋信息...
  • 8篇国家海洋局
  • 6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技术...

作者

  • 12篇郭俊如
  • 10篇宋军
  • 7篇李静
  • 6篇牟林
  • 5篇刘玉龙
  • 5篇姚志刚
  • 3篇鲍献文
  • 3篇李欢
  • 3篇李希彬
  • 3篇高佳
  • 2篇董军兴
  • 2篇袁泽轶
  • 1篇韩林生
  • 1篇吴德星
  • 1篇魏莱
  • 1篇李琰
  • 1篇王国松
  • 1篇李程
  • 1篇展鹏
  • 1篇夏颖颖

传媒

  • 6篇海洋通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Marine...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技术学报

年份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潮汐逆模型技术对渤黄海正压M_2分潮开边界条件的优化研究:I.模式的建立与验证被引量:1
2016年
建立了一个高分辨率的数据同化模型系统,针对渤黄海潮汐模型开边界进行优化研究。潮汐调和常数提取自沿岸的潮位计或者近海的水位计观测。数据同化系统包含向前积分的正模型和潮汐逆模型,正模型是三维的、有限积分的、非线性的区域海洋模型ROMS,逆模型是三维的、线性的、有限元模型TRUXTON。数据同化系统通过反演正压潮汐边界条件优化结果,最大可能的减少各同化数据源的差异所带来的误差。研究证明,同化结果能有效的减少潮汐开边界水位强迫的误差,模型/观测误差在调整后减小超过50%。基于posterior潮汐开边界重构的M2分潮图同前人的结果一致。
宋军姚志刚郭俊如李静李欢李程
关键词:数据同化
上层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与反馈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对60年来有关上层海洋与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的响应与反馈的研究进行了回顾,通过观测手段的完善和改进模式的应用,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TC直接激发的近惯性流最大可达1 m/s,其导致的强烈的剪切造成混合层对下层冷水的夹卷是引起混合层降温的主要原因,并往往伴随着混合层深度的增加,这一影响在TC右侧更为最著,并可延续几天到几十天不等。TC导致的混合层降温会使得海洋输出的热通量减少,反过来削弱TC的强度,形成一个负反馈,而海洋特殊的热力和环流结构(如暖涡、洋流等)则对TC有正反馈。所以了解TC经过前的海洋初始场对研究TC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预测,TC的强度、路径变化等尤其重要;通过准确的初始场结合越来越完善的模式可以对TC进行更真实的模拟和预测,使得对TC准确的预报和预警成为可能。
韩林生高佳郭俊如李希彬魏莱
关键词:热带气旋飓风台风上层海洋
鉴别及分类不同特性水团的谱混合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别及分类不同特性水团的谱混合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进行质量控制后的海洋调查观测资料作为构造海洋数值模型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将运行海洋数值模型而得到的该水域的物理化学要素分布的目标数据集,以谱聚类方法进...
吴德星宋军薛惠洁牟林郭俊如展鹏
文献传递
东海黑潮与陆架海之间的水交换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利用三维海洋环流数值模型(Regional Ocean Model System,ROMS)对东中国海海域黑潮流系系统(东中国海黑潮流系)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进行了模拟和研究,给出了东海黑潮流系穿越东海大陆架200 m等深线的体积通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黑潮的西南段,其主轴位置在春、夏季更加偏东;中间段具有最稳定的流径;而东北段则表现出最大的季节性变化。此外,从月平均结果看,黑潮流系穿越东海大陆架200 m等深线的体积通量,时间上表现为,在夏季减到最小,为0.479 6 Sv(1 Sv≡10~6m^3·s^(-1)),冬季达到最大值,为1.69 Sv;空间上表现为在西南段和中间段较大,而东北段较小。这反映了黑潮水与东中国海大陆架水的水交换区位置,在冬季在向岸方向上离黑潮主轴较远,在夏季离主轴较近。通过对长时间模型结果的时间序列分析,揭示了相对与2000年前,2000年后的黑潮在台湾岛东部水体积通量的季节变化呈现出减弱的趋势。
宋军郭俊如鲍献文牟林李静刘玉龙
关键词:东中国海黑潮水交换
基于潮汐逆模型技术对渤黄海正压M2分潮开边界条件的优化研究:Ⅱ.潮汐特征、潮汐动力学及潮余流被引量:5
2016年
基于该系列文章前文建立的高分辨率数据同化模型系统,研究渤、黄海的M_2分潮的潮汐特征、潮混合、潮余流、潮能及其扩散、潮动量平衡。对同潮图结果的分析表明,渤、黄海内共存在4个无潮点,研究区域内M_2分潮振幅的最大值出现在朝鲜半岛西侧。潮流椭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35°N附近区域潮流椭圆的旋转方向有着比较突然的改变。朝鲜半岛西侧区域潮流的振幅较大,并且由于该区域地形复杂多变导致朝鲜半岛西侧海域存在着比较强烈的潮混合与潮耗散。对M_2分潮动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地形等因素在近海潮汐动力学过程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渤、黄海内大部分区域,主要的动量平衡基本上介于压强梯度力、局地变化项以及科氏力之间,底应力和对流项都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线性模型对近海尤其是上述强耗散区内潮波活动的模拟还是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宋军姚志刚郭俊如李静高佳董军兴
关键词:潮汐特征潮余流
海洋污染环境保障系统构建以及中子活化分析方法的可能应用
2015年
介绍了针对中国海域海洋污染环境保障系统的研究进展,并阐述中子活化分析(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NAA)方法在其中的可能作用。该系统基于对海洋三维流场的预报与分析,对海洋污染物可能的扩散路径与影响区域、污染源头的可能位置进行推测,并结合GIS技术整合相关的环境敏感信息,为将污染物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提供决策支持。基于该系统技术的渤黄海海洋污染物预测预警系统已经实现业务化运行多年,并在中国沿海污染事故应急中多次获得成功的经验。目前,针对重金属与放射性污染物的环境保障系统正处于理论实验阶段,由于NAA方法特别适合用于对部分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的检测,因此NAA方法对实现海洋重金属及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及预测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宋军牟林郭俊如李欢李静董军兴
关键词:海洋污染中子活化分析环境保护
东中国海遥感叶绿素数据重构方法及其多尺度变化机制研究
叶绿素作为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可以为我国近海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资源合理开发、防灾减灾部署等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此外,利用叶绿素资料计算海气界面碳交换,对于探讨全球碳循环、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全球...
郭俊如
关键词:海洋生态叶绿素卫星遥感动态监测
谱混合模型方法优化及其在海洋水团分析与水交换研究中的应用
2016年
优化了谱混合模型(Spectral Mixture Model,SMM)分析方法,提出了谱混合模型方法中两个关键参数的一般优化方案。优化后的方法能够对大量的数据样本进行快速聚类分析,并通过求解概率密度函数确定不同聚类之间的混合区域。以该方法在海洋水团以及水交换中的应用为例,详细阐明了谱混合模型方法的工作原理及过程。在谱聚类方法基础上建立的谱混合模型分析法,避免了传统模糊聚类分析方法的不足,即使在物理量的散点数据分布呈现广泛连续性时,仍然能够抓住数据时空分布的主要变化方向,其在水团的辨别、水团边界以及水交换混合区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宋军刘玉龙李静郭俊如牟林姚志刚李希彬
关键词:谱聚类水交换
东中国海遥感叶绿素数据重构方法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由于天气等各种因素,卫星遥感叶绿素数据中的大面积无规律缺失问题一直是遥感数据领域的研究热点,阻碍了卫星数据的应用。因此,卫星遥感数据的重构和再分析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在关注海域获得时空连续的完整数据对于扩展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提高其数据利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基于对东中国海叶绿素时空多尺度(包括天气过程时间尺度)变化机制研究的需要,结合多变量DINEOF方法和最优插值等数学方法的优点,成功构建和发展了多尺度最优插值、二次订正的多变量DINEOF方法,简称DINEOF-OI方法。对于目标缺测数据点重构过程中,如何有效分配时间序列上与空间场中的观测数据对重构数据的影响权重,取决于研究的具体目标问题,是研究的重要思路创新。基于这一方法对东中国海近10a的卫星遥感叶绿素数据成功进行了重构试验,并较成功地刻画了东中国海海表面叶绿素的包括天气尺度在内的多尺度变化特征。
郭俊如宋军鲍献文李静
关键词:卫星遥感叶绿素生态动力学东中国海
An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the marine pollution被引量:1
2015年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an emergenc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marine pollution (EDSS) in China seas and elaborates on the possible role of the Neutron Activation Analysis (NAA) method therein. To deal with the increasingly grave situation of offshore pollution, the EDSS for China seas has been researching and developing.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ocean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 field, this system makes an inference on the possible path of diffusion and influencing area of marine pollutants and possible location of pollution sourc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technical integration of GIS, it puts forward the decision, making support for minimizing the hazard caused by pollutants. This system has been operationalized and running for many years on the Bohai and Huanghai seas' Marine Pollutants Prediction and Early-Warning, and it has achieved successful experience for many times in the emergencies of China's coastal pollution accidents. At present, the environmental guarantee system directed against heavy metals and radioactive pollutants is in the experimental stage. As the NAA method is especially applicable to the detection of part of heavy metals and radioactive substances, it is of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value for the new system to realize the monitoring, prediction and early-warning of ocean heavy metals and radioactive pollutants.
宋军郭俊如牟林刘玉龙李琰袁泽轶李欢高佳王国松姚志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