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娟

作品数:7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消化道
  • 2篇化道
  • 2篇功能性便秘
  • 2篇肝癌
  • 2篇便秘
  • 1篇性病
  • 1篇血清
  • 1篇血清AFP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因子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抑素
  • 1篇影像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肝癌
  • 1篇治疗老年人
  • 1篇散片
  • 1篇上消化道

机构

  • 7篇广元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医学院第...

作者

  • 7篇郭娟
  • 4篇肖南平
  • 4篇杨兴平
  • 3篇蒋丽琳
  • 2篇马刚
  • 2篇张仕泽
  • 1篇苟秀清
  • 1篇谭柯
  • 1篇梁思林
  • 1篇张维
  • 1篇蒋欢

传媒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ADAM17通过调控NOTCH1/Hes1信号通路抑制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ADAM17对肝癌HepG2细胞生长的调控作用及其对NOTCH1/Hes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shRNA-ADAM17抑制肝癌HepG2细胞中ADAM17的表达。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shRNA-scrambled组(阴性对照组)和shRNA-ADAM17组(干预组)。使用MTT法测定在不同时间点(0、24、48h)对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水平。在干预4h后,使用qPCR法对HepG2细胞中ADAM17、NOTCH1和Hes1mRNA水平进行检测,并对ADAM17、NOTCH1和Hes1蛋白水平采用western blot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干预的HepG2细胞活性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对照组干预的HepG2细胞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干预4h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干预组干预的HepG2细胞ADAM17、NOTCH1和Hes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较,阴性对照组干预的HepG2细胞ADAM17、NOTCH1和Hes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ADAM17主要是通过NOTCH1/Hes1信号通路调控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提示ADAM17可能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潜在分子靶点。
孙传喜郭娟陆俊伶张维周晓霞
关键词:肝癌ADAM17NOTCH1HES1HEPG2细胞
原发性肝癌血清AFP、AFP-L3表达与CT影像的关系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与CT征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另外选取医院同期确诊的肝硬化患者60例,患者均行多层CT常规与增强扫描,ELISA法测定血清AFP、AFPL3,分析CT扫描联合AFP、AFP-L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价值,AFP、AFP-L3表达水平与CT征象的相关性。结果AFP、AFP-L3阳性表达在包膜不完整情况下明显高于包膜完整情况(P<0.05);肿瘤临床分期越晚AFP、AFPL3阳性表达率越高(P<0.05),肝细胞癌中AFP、AFP-L3阳性表达率高于胆管细胞癌(P<0.05),有转移患者AFP、AFP-L3阳性表达率高于非转移者(P<0.05)。结论检测血清AFP、AFP-L3联合CT扫描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方面有重要意义,血清AFP、AFP-L3表达与原发性肝癌CT影像中肿瘤大小及包膜情况、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郭娟马刚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AFP-L3酶联免疫吸附法CT征象
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8
2016年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83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单纯生长抑素治疗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等,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63.63%(21/3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2、IL-6以及TNF-α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IL-6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使用生长抑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可改善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含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快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取得比单纯生长抑素治疗更好的临床疗效。
马刚郭娟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生长抑素乌司他丁炎性因子
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贝络纳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贝络纳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老年人FC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48例)采用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贝络纳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贝络纳,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周、2周、4周末的大便情况、各伴随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在第1周、2周末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4.6%、72.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3.3%、50%)(P〈0.05),第4周末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腹胀、腹痛、排便困难、食欲不振等伴随症状的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六味能消胶囊联合贝络纳治疗老年人FC疗效确切、安全、不良反应少,比单独口服贝洛纳可更快速缓解便秘及其伴随症状。
肖南平张仕泽杨兴平苟秀清郭娟谭柯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六味能消胶囊贝络纳疗效观察
CTGF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究CTGF mRNA在溃疡性结肠炎(U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4月在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3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UC组),另择同期经结肠镜检查并切除结肠息肉的8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法检测两组患者结肠组织中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其与UC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UC组患者结肠组织中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活动度UC患者结肠组织中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轻、中度活动度U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结肠组织中CT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UCEIS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83例UC患者中有50例(60.24%)预后良好,33例(39.76%)预后不良。CTGF mRNA诊断UC患者预后不良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5,最大约登指数为0.699,cut-off值为1.86,敏感度为93.94%,特异度为76.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CEIS评分和CTGF mRNA相对表达量均与U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CTGF mRNA在UC组织中高表达,检测其相对表达量有助于评估UC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蒋丽琳肖南平杨兴平郭娟蒋欢孙传喜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结缔组织生长因子预后
聚乙二醇4000散剂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74例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0例患者为A组应用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聚乙二醇4000散剂,B组(22例)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C组(22例)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剂,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4周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45.45%,63.64%,A组显着高于B,C两组(P<0.01)。结论聚乙二醇4000散剂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肖南平梁思林蒋丽琳郭娟杨兴平张仕泽
关键词: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便秘
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2024年
临床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疾病的诊断中,分析小探头超声内镜在检查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研究纳入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二零二二年年十一月至二零二四年十月收治六十名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患者为对象,手术过后的病理诊断结果是“金标准”,以金标准为参考,比较小探头超声内镜在上述患者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小探头超声内镜共检出病变类型69例,有二十八例为平滑肌瘤,在检测结果中阳性与真阳性分别为28、27,检出的病学类型包括间质瘤、囊肿、脂肪瘤,分别为6、6、10例,真阳性9例,异位胰腺7例、息肉5例。小探头超声内镜检查出现误诊2例,误诊率为2.90%(2/69);超声内镜检出二十七例平滑肌瘤,间质瘤、囊肿以及脂肪瘤、异位胰腺分别为13例、6例、9例、7例,息肉5例,检出总病变类型67例(92.49),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差异统计学意义不成立(P>0.05);60例患者术前接受小探头超声内镜诊断后,根据病变来源层次、病变性质以及大小等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同实际手术方案符合率为100.00%(60/60)。结论 上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诊断中可使用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代替病理诊断,诊断的结果准确率高,避免了误诊以及漏诊等情况发生,能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郭娟肖南平蒋丽琳何子彬杨兴平
关键词:术前小探头超声内镜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