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宗强

作品数:12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疗效
  • 2篇蛋白
  • 2篇血压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流产
  • 2篇高血压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盐酸
  • 1篇盐酸吡格列酮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 1篇异位妊娠
  • 1篇阴道
  • 1篇阴道炎
  • 1篇用药
  • 1篇用药治疗
  • 1篇预后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天津市泌尿外...

作者

  • 12篇郭宗强
  • 1篇周沛红
  • 1篇孙同文
  • 1篇李福年
  • 1篇柳晓义
  • 1篇马腾骧
  • 1篇吕志栋
  • 1篇魏金星
  • 1篇刘冉录
  • 1篇姜丹丹
  • 1篇张翔飞
  • 1篇武玉东
  • 1篇郝铁来
  • 1篇刘秉乾
  • 1篇王晓菲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徒手旋转法矫正枕后位68例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手转胎头纠正枕位异常的效果。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枕位异常者68例进入活跃期产程阻滞的持续性枕(横)后位,施行了经阴道徒手旋转胎方位配合屈大腿法矫正枕(横)后位,并设68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68例,阴道分娩60例,占88.2%;剖宫产8例,占11.8%。对照组68例,阴道分娩18例,占26.5%;剖宫产50例,占73.5%。结论徒手旋转枕后位可有效纠正异常胎位,变难产为顺产,降低剖宫产率。
李红李秋莲郭宗强
关键词:枕后位徒手旋转剖宫产率
128例过期流产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过期流产相关原因,提高优生优育质量,减少育龄妇女身心痛苦。方法通过对在我院就诊的128例稽留流产患者的回顾性分析,详细地了解其发生原因、结局。结果内分泌异常38例,占29.68%;支原体阳性30例,既往有感染者12例,占23.44%。结论过期流产发生可能与孕激素水平及子宫敏感性有关,大力提倡孕前检查、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教,对减少过期流产的发生以及育龄妇女的身心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李红李秋莲郭宗强
关键词:过期流产孕激素
宫腔粘连36例临床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的主要发病原因,以及早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宫腔粘连患者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28例系人工流产术后,占77.78%,其中2例是中期引产后人工剥离胎盘;3例系宫腔息肉术后,占8.33%;2例系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占5.56%;3例不明原因,占8.33%。结论人工流产术是造成宫腔粘连最常见的原因。所以,减少人工流产及引产的次数、把好避孕关、防止过度吸刮及宫颈管创伤等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李红郭宗强吴延红
关键词:宫腔粘连
骨桥蛋白在膀胱癌预后评估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因mRNA在不同膀胱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各项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和在膀胱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67例膀胱癌灶及23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OPN基因mRNA的表达,统计分析OPNmRNA表达与膀胱癌各项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随访患者6~60个月,作生存分析,确立影响膀胱癌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OPN基因mRNA在23例正常膀胱组织标本中无表达,而在膀胱癌中表达率为53.7%(36/67),其中T3~T4期中的表达率为82.6%(19/23)。OPN基因mRNA表达与膀胱癌的肿瘤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OPN基因mRNA表达与肿瘤分期及远处转移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膀胱癌患者预后的一个新的独立指标。
张翔飞郭宗强刘秉乾武玉东魏金星刘冉录马腾骧
关键词:骨桥蛋白膀胱癌预后
利多卡因宫旁局部注射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50例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局部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止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应用利多卡因宫旁局部注射进行人工流产术患者5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患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98%,扩张宫颈作用有效率100%,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0;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利多卡因宫旁局部注射用于人工流产术风险小,费用低,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郭宗强李红
关键词:无痛人工流产疗效观察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和内皮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应用磺酰脲类和双胍类治疗不佳的2型DM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30mg/d)32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共24周。并于试验前后检测血压,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中血糖、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结果经2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血压、三酸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ET-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NO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盐酸吡格列酮不仅能够降低血压、降低血脂,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郝铁来郭宗强
关键词:盐酸吡格列酮2型糖尿病血压一氧化氮内皮素1
白细胞介素-22及白细胞介素-22结合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22及IL-22结合蛋白(IL-22BP)表达水平对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95例乳腺癌患者和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血清IL-22和IL-22BP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两者存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L-22为(64.5±22.1)pg/ml,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L-22水平[(23.7±11.4)pg/ml,P〈0.01];乳腺癌患者外周血IL-22BP为(260.6±70.9)pg/ml,显著低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外周血IL-22BP水平[(472.1±156.3)pg/ml,P〈0.01]。IL-22在乳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1.57%,在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4.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1,P〈0.01)。IL-22BP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7.37%,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5,P〈0.01)。11.-22在细胞组织学Ⅲ级、有淋巴结转移、肿瘤最大径〉2cm、临床分期Ⅲ期、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率≥14%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IL-22BP在上述组中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IL-22的高表达或其拮抗蛋白IL-22BP的低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
郭宗强柳晓义姜丹丹吕志栋周沛红李福年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2乳腺癌
联合用药治疗复发念珠菌性阴道炎50例临床疗效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寻找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RVVC)的有效方法。方法定君生胶囊联合制霉菌素治疗RVVC50例为观察组,设单独用制霉菌素治疗5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50例治愈46例显效4例,对照组50例治愈45例显效5例,两组无差异;复发率观察组50例中无复发病例,对照组50例中半年为0,1a为8%。结论定君生胶囊联合制霉菌素治疗RVVC有效率高且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李红郭宗强
关键词:联合用药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60例疗效观察
2010年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安全、成功率高而又能保留生育功能的异位妊娠的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60例患者用甲氨蝶呤(MTX)50mg/kg肌肉注射,治疗3d后根据血β-HCG值可重注1次;中药每天1剂,联合治疗,1周后视β-HCG值下降情况分别停药和调整中药,直至正常。然后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10d一个疗程以消除宫外孕包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疗效好,成功率为91.67%(55/60),且中药活血化瘀使妊娠包块缩小直至消失、微波理疗促进妊娠包块吸收及减少盆腔粘连作用。结论异位妊娠包块直径在5cm以下本法疗效显著、输卵管复通率高,特别适宜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
李红郭宗强
关键词:中西医异位妊娠
缺血修饰白蛋白诊断急性心肌缺血价值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诊断及缺血程度评估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4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3例,检测其缺血修饰蛋白水平,并与5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组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组缺血修饰白蛋白、肌钙蛋白I水平低于UA组、AMI组(P<0.01);冠心病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缺血修饰白蛋白及肌钙蛋白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修饰白蛋白对于急性心肌缺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可评估冠心病患者心肌损伤程度,但不能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郭宗强王晓菲
关键词:冠心病缺血修饰白蛋白白蛋白钴结合试验急性心肌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