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熙煌
- 作品数:28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空间隐喻的认知解释
- 2013年
- 空间关系是人类最早体验到的关系之一,由于思维的隐喻性,人类用体验到的空间关系来帮助认识外部世界。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西方认知语言学研究来揭示认知对空间隐喻的产生和理解的重要意义。
- 谭蔚郭熙煌
- 关键词:空间隐喻
- 绿色广告的隐喻思维被引量:3
- 2009年
- 绿色广告通常运用大自然的意象来表明与产品的联系。广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隐喻效果。产品的自然化效果需要借助于隐喻获取。当前绿色广告的繁荣虽然令人鼓舞,但是生产厂家关心的可能不是产品具有何种程度的绿色性质,而是他的顾客具有何种程度的环保意识。这是绿色广告繁荣背后的真实意识形态。
- 郭熙煌
- 关键词:绿色广告隐喻思维
- 空间语言结构认知的视觉意象被引量:1
- 2011年
- 空间概念在语言学、尤其在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是人们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石。当前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语言理解包含对句法结构和句子内容进行心理或视觉意象的认知过程。人类的感知系统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样,视觉意象的功能也发挥着着重要作用,视觉系统无意识地,自动地参与言语理解的过程。研究发现带有空间行为的句法和语义结构有多种功能,空间结构影响着视觉意象的方式;动词和名词的空间语义结构所产生的视觉意象也是完全不同的。
- 董又能郭熙煌
- 关键词:空间语言视觉意象
- 时间顺序的有序性和无序性——谈英汉语言与文化特征被引量:7
- 1997年
- 本文以对时间顺序的有序性和无序性的观点为依据,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作一尝试性探索,旨在说明英汉时间顺序原则存在有序和无序两个极点。这两个极点解释了它们不同的文化特征———抽象性与临摹性。
- 郭熙煌
- 关键词:临摹性
- 论语言意识形态与语言秩序——以美国孔子学院风波为例
- 2014年
- 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以美国孔子学院的风波为例,试图阐明语言和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以及汉语推广与国际语言秩序之间的关系。
- 郭熙煌
- 关键词:语言意识形态
- 范畴原型性与语义典型性辨析被引量:3
- 2007年
- 范畴原型性与语义典型性是原型语义学中的两个概念。范畴原型性表现为能最大限度地抽象概括某一范畴的语义特征和属性,是人们对范畴的抽象认知;语义典型性表现为除某一范畴典型成员之外其他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人们对各种范畴意义的具体认知。在语义研究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意义分析更加完整。
- 郭熙煌王微
- 关键词:辨析
- 支约论中英汉空范畴现象之比较
- 1996年
- 本文以支配与制约理论为依据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空范畴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以翔实的例证做出具体说明。第1、2部分剖析空范畴的定义问题,由此引证空范畴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第3部分着重讨论英语空范畴的性质问题以及它对句子的D结构所起的作用。第4部分主要证实汉语PRO和pro的分布问题。Rizzi等曾说汉语没有pro。该部分以足够的实例证明现代汉语存在pro现象。
- 郭熙煌
- 关键词:PROPRO
- 语言拓扑视域下体词谓语构式的压制阐释
- 2020年
- 体词谓语句上层空间S由主语S1和体词谓语S2两个子空间构成。认知拓扑语言观可为其提供新路径。研究发现,S2存在一个拓扑恒常点且由于主体识解轴向调整在实际使用中隐匿;S1与S2之间的语义缺省识解依赖心智和转喻拓扑性,后者体现为域内转指实体与目标实体的语义概念内容识解等价;体词谓语句派生于动词谓语句,二维层面,句位压制迫使体词产生动作义素进而谓词化,体词谓语构式的谓语部分依然是体词性的,但整体构式是动词性的,体词的动词性来源于整个构式而不是其本身,而在三维层面,S2谓词化来源于上层S空间压制以确保空间连续与识解连通,体词谓语句总携带主观量性评价义与事体情感态度。
- 黄盈郭熙煌
- 关键词:体词谓语句构式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被引量:2
- 2011年
- 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育心理学有关内容,讨论了如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从兴趣,归因和教师期待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建议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归因以及对学生保持较高期待等方面着手,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英语。
- 吴边郭熙煌
- 关键词:英语学习积极性归因教师期待
- 范畴化理论与时间概念的共性现象被引量:3
- 2004年
- 范畴化是人类对事物的分类过程,其目的是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相似性。语言相对论夸大了语言的强制性,人类学渲染了文化的差异性。作为文化现象的时间概念,通常被认为是异性大于同性。范畴化研究表明,在人类语言中,时间概念的共性现象远远多于差异性。因此,操不同语言的人才得以和平共存并相互理解。
- 郭熙煌
- 关键词:范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