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艳红

作品数:63 被引量:30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4篇血管
  • 22篇细胞
  • 19篇心肌
  • 16篇基因
  • 12篇动脉
  • 12篇肌细胞
  • 11篇内膜
  • 8篇新生内膜
  • 8篇新生内膜形成
  • 8篇心肌梗死
  • 8篇血管平滑肌
  • 8篇血管平滑肌细...
  • 8篇血管损伤
  • 8篇平滑肌
  • 8篇平滑肌细胞
  • 7篇凋亡
  • 7篇血管内皮
  • 7篇血症
  • 7篇增殖
  • 7篇酸血症

机构

  • 54篇北京大学第三...
  • 20篇北京大学
  • 11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2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基因技术股份...

作者

  • 62篇郭艳红
  • 56篇高炜
  • 8篇郭丽君
  • 8篇陈凤英
  • 7篇毛节明
  • 7篇于海奕
  • 7篇施冰
  • 7篇祖凌云
  • 7篇陈光慧
  • 6篇鄢华
  • 6篇喻卓
  • 6篇汤健
  • 6篇聂颖
  • 5篇陈莉
  • 5篇崔鸣
  • 5篇李黔
  • 4篇王贵松
  • 4篇朱小君
  • 4篇孟磊
  • 4篇唐朝枢

传媒

  • 11篇中国介入心脏...
  • 9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临床保健...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生理科学进展
  • 2篇内蒙古医学院...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第四届全国再...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7篇2009
  • 10篇2008
  • 13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1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大鼠血管损伤局部新生内膜形成和炎症因子(ICAM-1、MCP-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拉伤后新生内膜形成和局部炎症因子(ICAM-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250-280g Wistar雄性大鼠48只,HHCY组24只,L-甲硫氨酸1g/kg.d灌胃制备HHCY大鼠模型;对照组24只,饮用水灌胃。4wk后行左颈动脉球囊拉伤,3d、7d、14d、28d处死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检测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平滑肌细胞增殖、内皮覆盖和局部MCP-1、ICAM-1表达情况。结果:HHCY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6.19±19.75μmol/L vs4.90±0.10μmol/L)。血管损伤后14d、28d,HHCY组比对照组新生内膜增生面积增加41%、30%。14dHHCY组内膜、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颗粒百分比是对照组的1.7倍和2.3倍。14d、28d血管内皮覆盖率HH-CY组比对照组减少52%和31%。HHCY组血管损伤局部ICAM-1、MCP-1表达增强,ICAM-1主要分布在内皮下和新生内膜,MCP-1主要分布在内膜和中膜,3d、7d明显,持续28d。结论:HHCY使血管损伤局部新生内膜增生显著,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内皮修复、上调局部炎症因子ICAM-1、MCP-1表达是其致病机制。提示HHCY可能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的重要的危险因素。
陈凤英郭艳红高炜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内膜增生炎症因子
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关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方法用球囊堵闭法制成小型猪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模型,喂养3周后在左前降支置入支架,同时提取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注入梗死相关血管。饲养4周后做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狭窄程度。对支架两端血管组织学切片做苏木精-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分析再狭窄原因。结果实验组8头小型猪中有4头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50%;对照组9头中有4头发生再狭窄,再狭窄率为4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提示: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组冠状动脉支架内管腔晚期丢失为1·50±1·45mm,对照组为1·31±1·07mm(P=0·7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中,骨髓单个核干细胞移植不增加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
温尚煜毛节明徐晓蓉李海燕潘震华郭艳红周春燕高炜
关键词:骨髓细胞细胞移植再狭窄
整合素β_1介导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单核细胞间黏附作用
2007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与人单核细胞系(THP-1)间黏附作用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的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用2.5、5、10和20ng/ml PDGF 刺激不同时间后,在无或含有整合素β_1单克隆抗体培养液中,加入经PKH26标记的 THP-1细胞与 VSMC 共培养,测定黏附的 THP-1细胞数量。采用 Western 免疫印迹法检测 PDGF 对 VSMC 表达整合素β_1的影响。结果 PDGF 刺激 SMC 促进 THP-1与 VSMC 的黏附的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THP-1与血管平滑肌细胞黏附的数量是对照组的1.1、2.1、3.1和4.4倍;在10 ng/ml PDGF 刺激下,黏附的 THP-1细胞数量是对照组的3.1倍(135±47个细胞/视野 vs 43±14个细胞/视野,P<0.001);整合素β_1单克隆抗体能显著抑制 PDGF 刺激的 THP-1细胞与 VSMC的黏附作用,黏附的细胞数量(54±13个细胞/视野,P<0.01);PDGF 促进 THP-1与 VSMC 黏附的作用在 PDGF 刺激后8h 达到高峰。免疫印迹显示 PDGF 能诱导 VSMC 表达整合素β_1,在8h 左右达高峰。结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能够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黏附,该作用部分是通过整合素β_1介导的,这一效应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郭艳红于海奕祖凌云王燕高炜
关键词: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血管
甲氨喋呤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甲氨喋呤 (MTX)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兔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MTX ,采用细胞计数及检测细胞周期的方法观察MT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采用细胞刮片的方法观察MTX对细胞迁移的作用 ,采用检测DNA片断化的方法观察细胞凋亡现象。结果 ①MTX在 2 5~ 10 0n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VSMC增殖。② 2 5nmol·L-1及 5 0nmol·L-1MTX显著增加细胞周期中S期细胞的百分含量 ,减低G2 /M期细胞的百分含量 (P <0 0 5 ) ,10 0nmol·L-1MTX显著增加了G0 /G1期细胞的百分含量 (P <0 0 1)。③加入MTX的VSMC对血清刺激的迁移受到抑制。④ 10 0nmol·L-1及 2 0 0nmol·L-1的MTX作用于VSMC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亚二倍体的细胞数高于对照组 (P <0 0 1) ;DNA凝胶电泳可以见到梯形条带 ;TUNEL染色阳性细胞的百分数高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甲氨喋呤能够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 ,并促进细胞凋亡。
孟磊田清平郭艳红喻卓薛林高炜
关键词:甲氨喋呤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被引量:11
2006年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代谢产物,先天或后天因素使代谢途径一些酶的缺乏/失活或辅助因子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的缺乏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引起血管损害,使内皮细胞受损、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胶原分泌增多、促进血栓的形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影响心脏的结构功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凤英郭艳红高炜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昆明山海棠及其提取物对兔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昆明山海棠(THH)及其提取物THW-4对兔血管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作用。方法建立兔颈动脉损伤模型,采用THH中药灌胃及THH中药灌胃/THW-4局部灌注两种给药方式,分别观察用药14d和28d后药物对血管新生内膜形成及内皮修复的影响。结果用药后14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HH灌胃组和联合用药组新生内膜中PCNA染色阳性细胞比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7.68%±5.27%,6.60%±2.52%比40.37%±7.12%,P<0.01);伊文思蓝活体染色显示各组内皮修复差异不明显。用药后28d血管壁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显示,THH灌胃组和联合用药组血管新生内膜面积及内膜面积与中膜面积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5±0.65mm2,3.49±0.44mm2比5.25±0.53mm2;0.53±0.10,0.69±0.10比0.97±0.14,P均<0.01)。结论THH及THW-4可有效抑制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及新生内膜的形成。
祖凌云喻卓郭艳红高炜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内膜
腺病毒介导的HCY2基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2003年
目的 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基因HCY2对于平滑肌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作为载体 ,将HCY2基因转移到平滑肌细胞中。提取平滑肌细胞的DNA ,进行凝胶电泳及ELISA ,行DNA片段化分析。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平滑肌细胞的亚二倍体。结果 转染HCY2后平滑肌细胞的DNA断裂成相差 2 0 0bp左右的片段 ,流式细胞术测定时发现 ,位于亚二倍体区的平滑肌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HCY2基因能引起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李黔郭艳红曲明娟陈光慧高炜
关键词:腺病毒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动脉粥样硬化
糖代谢异常与慢性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 探讨糖代谢异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CHF失代偿于心内科住院患者444例,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53例)和非糖尿病组(291例);非糖尿病组又根据空腹血糖(FPG)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FPG〈5.6 mmol/L,178例)和空腹血糖受损(IFG)组(FPG 5.6~6.9 mmol/L,113例).随访所有入选者,记录临床情况、生化指标及终点事件(1年内全因死亡),分析糖代谢异常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444例入选者中,随访期间共死亡83例(18.7%),失访31例(7.0%);糖尿病组病死率28.8%(44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3.4%(39例)(P〈0.01),合并糖尿病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83,95%CI:1.317~4.312,P=0.004);非糖尿病组中,IFG组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21.2%比8.4%,P〈0.01),合并IFG是非糖尿病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64,95%CI:1.494~8.497,P=0.004).结论 合并糖尿病是CHF患者1年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糖尿病CHF患者,合并IFG是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郭京川李昭屏高炜郭艳红毛节明
关键词:病死率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功能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性。方法:42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BMSC(bone marrow stem cell,骨髓干细胞)组13例,对照组29例]接受标准介入和药物治疗,BMSC组同时接受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注射。两组于入选前及随访12个月时行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 Class,NYHA Class)、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核素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及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检查。结果:12个月时BMSC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较前明显好转(1.54±0.27vs.2.62±0.33,P=0.002),且显著优于对照组(2.45±0.21,P=0.02);血浆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701.05±154.60)ng/Lvs.(1921.70±373.70)ng/L,P=0.0008],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两组的6MWT均显著增加[BMSC组:(432.85±27.81)mvs.(363.77±20.14)m,P=0.0006;对照组:(381.48±17.72)mvs.(339.00±9.87)m,P=0.0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SC组术后12个月心肌血流灌注评分较前明显改善(31.15±3.65vs.46.31±2.87,P=0.002),且显著优于对照组(42.59±2.08,P=0.0157);心肌核素缺损面积较前明显减少[(32.23±4.40)%vs.(39.54±3.76)%,P=0.0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提高[(38.54±2.94)%vs.(35.38±2.16)%,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提高心脏的收缩功能。
聂颖郭艳红郭丽君崔鸣高炜
关键词:心肌梗死骨髓移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浓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的浓度,进一步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ACS患者[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各20例]和20例非冠心痛患者(对照组)入院时的血浆,以及从STEMI组中选择1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经强化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3个月时的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IL-33的浓度。结果ACS患者各亚组血浆IL-33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2.56±10.17)ng/L、(40.65±12.99)ng/L、(30.46±4.97)ng/LVS(56.66±5.09)ng/L(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浆IL-33浓度降低是冠状动脉病变和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OR=0.245,95%CI0.158~0.442,P=0.002)。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浆IL-33水平与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呈负相关。13例STEMI患者经直接PCI及药物治疗3个月后,血浆IL-33浓度显著回升(46.47±12.33)ng/Lvs(29.45±3.01)ng/L(P=0.001)。结论血浆IL-33水平与ACS严重程度和斑块稳定性独立相关,与空腹血糖、TG也有明确关系,同时与冠心病的预后也有一定关联,因此IL-33有望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血浆标志物之一。
范天全于海奕郭艳红牛杰高炜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预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