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明雄 作品数:30 被引量:137 H指数:6 供职机构: 百色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透明隔囊肿8例报告 被引量:1 2007年 叶静 李廷阳 黄海常 韦以存 李正克 陆明雄关键词:透明隔 中枢神经系统囊肿 神经外科手术 内镜检查 超声吸引器联合显微镜在颞叶巨大脑膜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4年 探讨超声吸引器在显微镜辅助下手术切除颞叶巨大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收住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最大直径大于5.0cm的颞叶脑膜瘤行超声吸引器显微镜辅助下手术切除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颞叶巨大脑膜瘤患者均达到完全切除的目的,手术持续时间约为24-120 min不等,平均用时75.14 min,切除肿瘤时术中出血量约为 80-600 ml不等,平均272.43ml。23例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与超声吸引器有关的并发症,如严重神经功能损害或颅内出血等。结论 超声吸引器显微镜辅助下手术切除颞叶巨大脑膜瘤,具有术中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手术持续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提高临床疗效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手段。 黄海常 农胜德 陆明雄 叶静 甘伟雄关键词:显微手术 临床疗效 爆炸性颅脑火器伤26例急救处理 2000年 陆明雄关键词:急救处理 62例烧伤病人创面普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1990年 本文对1988年1月~199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62例烧伤病人的创面普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送检材料:62例病人共采标本165份进行普通细菌菌种检出数检出率(%)菌种检出数检出率(%) 陆明雄关键词:烧伤 细菌培养 药敏试验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效果和降低患者颅内压作用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研究并探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降低患者颅内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接收的9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颅内压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6个月,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职能、情绪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方面,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治疗,虽然会延长手术时间,但该术式可在不增加术中出血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患者颅内压,促使患者神经功有效改善,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预后状况。 韦骋 陆明雄关键词:急性颅脑损伤 双侧去骨瓣减压术 颅内压 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在微创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04~2017-04在该科住院行脑出血微创穿刺外引流治疗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50例行ICP监测,对照组47例不行ICP监测,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co of score,GOS)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GOS评级优于对照组(Z=-3.534,P=0.000);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肾功能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P监测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安全有效,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而调整治疗方案,对合理使用脱水剂、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陆明雄 李廷阳 黄海常 叶静 王彬 林雄 韦骋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穿刺引流 并发症 颅内压监测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72例报告) 被引量:28 2010年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显微手术治疗的MCAA患者的临床资料.72例共发现MCAA 75个,位于M1段10个,M2分叉处61个,远端4个.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66例,伴有血肿23例.入院时Hunt-Hess分级:0级6例,Ⅰ级6例,Ⅱ级28例,Ⅲ级18例,Ⅳ级9例,V级5例.所有患者均经翼点入路显微镜下行动脉瘤夹闭或包裹术,术中用微血管多普勒监测血流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夹闭动脉瘤68例,夹闭加包裹4例.随访3-24个月,恢复良好62例(86%),重残4例(6%),植物状态2例(3%),死亡4例(5%).无复发或再出血的患者.结论 术前评估和手术入路是治疗MCAA的关键.术中应尽量避免对穿支血管的损伤,防止术后发生脑梗死. 陆明雄 李进 贺民 游潮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 显微外科手术 外伤性脑梗塞29例临床分析 2009年 叶静 陆明雄关键词:外伤性脑梗塞 颅脑损伤病人 并发症 巨型鞍结节脑膜瘤的病理解剖和血供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巨型鞍结节肿瘤( MTSM)的病理解剖及血供特点,研究其显微外科治疗对策。方法选取MTSM患者47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及手术方法,总结MTSM病理解剖、血供特点及手术和随访结果。结果肿瘤直径5 X.27~7.69 cm,平均(5.5±0.4) cm;SimpsonⅠ、Ⅱ级切除(全切除)39例,Ⅲ级切除8例;1例患者术后死亡,24例(52.2%)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控制。结论 MTSM具有独特的病理解剖及血供特点,应针对性采取显微外科治疗对策,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并结合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是肿瘤全切除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黄海常 李廷阳 陆明雄 韦以存 叶静 李正克关键词:鞍结节 脑膜瘤 自体颅骨皮下埋藏治疗颅骨缺损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探讨自体颅骨皮下埋藏治疗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去颅骨瓣手术时 ,将骨瓣埋植于腹壁皮下或大腿前皮下 ,3~ 6个月后取出复原位。结果 4 3例均恢复良好 ,切口无感染。随访 1~ 4年 ,33例骨性愈合 ,7例骨瓣与颅骨间隙变小 ,3例无变化。 36例原有颅骨缺损综合征表现消失。结论 自体颅骨原位修补是治疗颅骨缺损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陆超鹏 韦立煌 黄世昌 陆明雄关键词:颅骨缺损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