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秀英
- 作品数:38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东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文学农业科学更多>>
- 释意理论视角下法庭口译汉英术语翻译方法探究
- 2020年
- 法庭口译属于法律翻译领域的一个分支,法律术语口译又是术语翻译领域的一个难点。该研究为基于“星冰乐”商标异议复审案的法庭口译实践,结合释意理论的指导,探索法庭口译的方法和技巧,以便更好地提高法庭口译质量,确保庭审的公正有序进行。
- 刘敏陆秀英
- 关键词:法庭口译法律术语释意理论口译技巧
- 新时期社会心理对文学翻译批评主体性的影响分析
- 2014年
- 根据翻译社会学,文学翻译批评亦可视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在翻译批评实践活动中翻译批评主体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主体性,但同时也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社会心理是重要受动因素之一。新时期国内几大社会心理,如务实化、多元化、消费主义与利益主义考虑等对整个文学翻译批评主体活动影响深刻,批评主体在批评对象的选择上更关注实际市场利益的影响,在批评的视角和话语选择上更加突出多元学科理性思考,主体间关系中主体地位各有不同,在整体上社会心理对文学翻译批评主体的主体性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 陆秀英
- 关键词:主体性社会心理
- 农业考古术语汉英翻译方法探究被引量:3
- 2019年
- 农业考古是从考古学角度研究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史。本文通过实例从农业考古术语翻译难点入手,分析探讨农业考古术语的翻译方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农业考古领域跨文化交流的质量。
- 陆秀英刘敏
- 关键词:农业考古术语翻译翻译规范翻译方法
- 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估的实施被引量:10
- 2005年
- 现代教育理论正在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经验型教学转变,强调教学以知识的转化为目标.形成性评估关注学生的主体学习过程,有着终结性评估所没有的优势.本文通过介绍我校大学英语在形成性评估等方面的改革,阐述了配合形成性评估所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法的相辅相成作用,以及如何开展任务型教学法从而实施形成性评估.学生在完成按照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的各种形式的任务的同时,形成性评估也同时完成,而且语言学习者在互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能力也得到了增强.本文希望任务型教学法与形成性评估的结合也能给其他课程带来一点借鉴.
- 陆秀英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法现代教育理论语言学习
-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2006年
-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外,还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积极探索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 周灵陆秀英
-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 基于语料库的红色电影字幕翻译风格研究--以《长津湖》和《龙种》为例
- 2023年
-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最鲜活的历史教材,是中华民族历史洪流中的精神财富。红色电影外译是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树立中国形象、讲好中国红色故事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选取中国拍摄的《长津湖》及美国拍摄的《龙种》红色题材电影,建立两部电影的英语字幕类比语料库。通过统计两部电影英文字幕的词汇密度、词长、高频词、时态、句长、连接词等,分析对比《长津湖》与《龙种》字幕翻译风格,探究中国红色电影字幕外译优势及不足,以期为中国红色电影字幕外译提供思考。
- 陆秀英张玉琪
- 关键词:语料库红色电影字幕翻译翻译风格
- 信息转换在外宣篇章汉英翻译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07年
- 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媒介,外宣篇章的翻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要突出其宣传交际的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除了要保留所有原文信息基本忠实外,还要时刻关注这些信息如何有效转换,以求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作为原文所有信息的调节者,译者应根据英汉思维、文化、表达等差异,在信息转换中作为主体,采取重组、补偿、增添和简化等手段以确保信息最大、最有效地传达给读者.
- 陆秀英唐斌
- 关键词:信息转换
- 中国网络小说外译传播的社会效益评价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中国网络小说的成功出海,大大提升了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影响力。由于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中国网络小说外译传播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何评价中国网络小说外译传播的社会效益和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引起愈来愈多关注。基于国家形象构建、思想、文学文化、经济和艺术等评价要素,可对中国网络小说外译传播的社会效益进行相应分析。针对译介题材类型化、风格通俗化、翻译质量有待提升、翻译策略倾向归化等问题,为实现网文海外传播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网络小说外译作品应进一步多样选材,承载积极的中国形象和精神,并具有较好的文学艺术性,以促进多样性文学互动交流。
- 陆秀英
- 从生态学视角看全球化下中国翻译文学的发展
- 2010年
- 全球化背景下,翻译文学的地位和价值发生了一些变化,翻译文学商业化、娱乐化越来越明显。本文借鉴生态学中有关生态系统的原理,从翻译文学地位功能、环境因素、主体身份等方面,强调翻译文学系统可持续发展在于定位翻译文学维持文化和文学多样性的作用,平抑过多的来自商业等环境的影响和干扰,继承和遗传其文学多种价值功能,要注意译者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主体对文化态度和翻译策略的选择。
- 陆秀英
- 关键词:翻译文学全球化语境生态系统
- 从译本的副文本看译者的翻译观——以《论语》英译本为例
- 2018年
- 译本的副文本内容是解读译者翻译思想和翻译态度的重要资源。本文通过研读理雅各与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的副文本,描写分析两位译者的翻译动机、文化态度、翻译策略以及自我翻译的评价,探究译者不同的翻译观。论文认为不同译者所处不同的历史语境,翻译动机、文化态度和翻译策略等会有所不同,且同一译者的翻译观也处于动态变化中。
- 陆秀英钟仁辉
- 关键词:理雅各辜鸿铭《论语》英译副文本翻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