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佳奇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4篇地中海贫血
  • 4篇贫血
  • 4篇重型
  • 4篇重型地中海贫...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性
  • 2篇炎症性肠病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 2篇移植物抗宿主...
  • 2篇造血
  • 2篇造血干
  • 2篇造血干细胞
  • 2篇造血干细胞移...
  • 2篇植物抗宿主病
  • 2篇线粒体
  • 2篇线粒体DNA
  • 2篇慢性

机构

  • 11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陈佳奇
  • 5篇裴夫瑜
  • 5篇吴学东
  • 4篇冯晓勤
  • 3篇何岳林
  • 3篇姬宏莉
  • 3篇李春富
  • 2篇井远方
  • 2篇张宇声
  • 2篇姬宏娟
  • 2篇肖冰
  • 2篇温建芸
  • 2篇张玉明
  • 2篇宋卫兵
  • 1篇陈村龙
  • 1篇刘秋君
  • 1篇任玉琼
  • 1篇周小辉
  • 1篇廖建云
  • 1篇刘华颖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型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28天后血细胞减少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TM)患儿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28天后血细胞减少(CB-28PT)的原因,为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1月在本中心行HSCT治疗的187例TM患儿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与CB-28PT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 187例行HSCT治疗的TM患儿中,39例发生CB-28PT,34例经治疗后血细胞恢复正常。单因素回归分析HLA配型(P=0.003)、供者年龄(P=0.01)是CB-28PT发生的危险因素,HLA相合同胞供者组(MSD)与变更供者组(AD)相比,MSD组不易发生CB-28PT(P=0.028)。多因素分析仅HLA配型是CB-28PT发生的危险因素(P=0.023)。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和CsA血药浓度(P<0.001)、甲基强的松龙剂量(P<0.001)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 HLA配型不相合是CB-28PT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认为TM患儿CB-28PT可能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一种表现。
周小辉廖建云吴学东刘秋君陈佳奇冯晓勤何岳林裴夫瑜刘华颖石磊李春富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血细胞减少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大肠癌细胞线粒体DNA与NIH3T3细胞核基因组整合的荧光原位杂交分析
2007年
目的:观察大肠癌细胞突变的线粒体DNA(mtDNA)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3T3后,mtDNA与转染细胞核内基因组的整合情况。方法:将携带大肠癌细胞突变mtDNA的重组质粒pcDNA3.1(+)-Sw480 mtDNA、pcDNA3.1(+)-NHWBC mtDNA及空质粒pcDNA3.1(+)通过脂质体法转染NIH3T3细胞。同时用PCR法制备3条相应的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mtDNA探针。分离转染的NIH3T3细胞核内染色体,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检测mtDNA探针与核内基因组的整合情况。结果与结论:瞬时转染的NIH3T3细胞核基因组上存在mtDNA的同源序列。外源肿瘤细胞mtDNA与NIH3T3细胞核内基因组发生整合。
姬宏莉肖冰尹磊陈佳奇张宇声宋卫兵姬宏娟
关键词:线粒体DNA荧光原位杂交
重型地中海贫血双胞胎姐妹同时行无关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首例报道被引量:1
2010年
2010年6月,我科为一对患重型地中海贫血的双胞胎姐妹同时行无关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经染色体检查供者完全植入,造血功能恢复,移植成功,报道如下:
陈戈煜吴学东何兰陈佳奇冯晓勤何岳林张玉明任玉琼李春富
关键词:双胞胎重型地中海贫血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树突状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免疫反应过于强烈与IBD的发生有关,而DC在免疫反应中起提呈抗原及免疫调节的作用,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DC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了解机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而且可以通过调节DC的...
陈佳奇
关键词:结肠炎树突状细胞流式细胞术机体免疫反应白介素-2
文献传递
生长抑素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3例应用CCCG-2015方案化疗后发生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患儿确诊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后使用生长抑素治疗,观察患儿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及血液淀粉酶、血液脂肪酶、影像学恢复正常时间。结果:13例患儿均出现腹痛症状,在使用生长抑素后腹痛症状均缓解,其中1例患儿为坏死性胰腺炎,出现严重休克伴发腹腔继发感染,予以抗感染及补液,转至外科行手术引流后痊愈。治疗后,患儿的生化指标如血液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显著降低。结论:生长抑素在培门冬酶相关性胰腺炎中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腹痛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卜朝可陈佳奇李娜裴夫瑜郭海霞冯晓勤
关键词:生长抑素培门冬酶胰腺炎血淀粉酶血脂肪酶
突变的大肠癌mtDNA影响NIH3T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研究
2007年
目的初步研究突变的大肠癌mtDNA与肿瘤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已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转染NIH3T3细胞,通过MTT法及流式细胞仪(FCM)分别观察其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各组间NIH3T3细胞的凋亡率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组间NIH3T3细胞的增殖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突变的大肠癌mtD-NA可通过影响NIH3T3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致其有恶性转化倾向,但具体的机制和过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姬宏莉肖冰陈佳奇张宇声宋卫兵姬宏娟
关键词:线粒体DNA转染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部分细胞因子变化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近年来发现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如CD4+Th细胞通过分泌干扰素-γ等细胞因子以及辅助诱导和激活CD8+CTL,发挥抗肿瘤作用;但是肿瘤细胞也可通过分泌IL-10等抑制性细胞因子抑制机体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和固有免疫细胞(包括NK细胞)的功能,导致宿主处于免疫功能低下状态或免疫抑制状态,从而在免疫应答诱导和效应的多个环节上抑制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井远方吴学东裴夫瑜温建芸刘璇陈佳奇
关键词: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免疫抑制状态抗肿瘤作用
第19天微小残留病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意义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使用中国抗癌协会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15方案治疗的患儿中,第19天微小残留病(D19 MRD)≥1%作为评价早期治疗反应对预后的意义及其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本中心使用该方案治疗的ALL患儿病历资料共243例。以诱导化疗D19 MRD≥1%为节点,分为早期治疗反应良好(D19 MRD<1%)组和早期治疗反应不良(D19 MRD≥1%)组。比较两组生存时间的差异并分析D19 MRD≥1%的风险因素。结果D19 MRD<1%组3年总生存率(OS)优于D19 MRD≥1%组(100%vs 90.2%,P=0.004)。D19 MRD<1%组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优于D19 MRD≥1%组(97.6%vs 71.6%,P<0.001)。单因素分析表明纵膈侵犯,T-细胞免疫分型、TEL/AML1(ETV6/RUNX1)融合基因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的风险系数(OR)及95%置信区间(CI)分别是4.47(0.275~72.968,P=0.034)、5.250(1.950~14.133,P=0.02)、0.330(0.112~0.970,P=0.036)及4.407(1.782~10.895,P=0.01)。初治危险度(P<0.001),初治白细胞计数分等级间(P=0.018)及其数量(P=0.027),第5天幼稚细胞数量(P<0.001)在两组间均有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初治危险度为中高危,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是D19 MRD≥1%的独立风险因素,其OR及其95%CI分别是2.889(1.193~6.996,P=0.019)、4.477(1.692~11.843,P=0.003)。结论D19 MRD≥1%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纵膈侵犯、T细胞免疫分型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是风险因素,而TEL/AML1融合基因是保护因素;中高危及第5天外周血存在幼稚细胞为独立风险因素。
余洁明易甜甜林贯川温建芸陈丽白陈佳奇吴学东
关键词: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
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结肠炎动物模型,并分析其剂量效应。方法:实验于2006-05/09在南方医院消化内科研究所完成,选用SPF级雌性Balb/c小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予以300g/L乙醇溶液灌肠1次;其他4组分别给予含25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4,6-三硝基苯磺酸的300g/L乙醇溶液灌肠1次。各组于造模后3,7,21,28d各处死1只小鼠,观察结肠的大体形态。造模后21d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的病理组织切片,并检测中性粒细胞的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造模过程中50,100,150mg/kg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各死亡2,3,3只小鼠。①各组小鼠造模后的一般情况:对照组及25mg/kg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小鼠发生一过性的结肠机械损伤表现,出现便血等现象,但3~7d后开始缓解;而50~150mg/kg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小鼠出现便血,腹泻。②各组小鼠结肠的大体形态及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和25mg/kg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小鼠肠道在第7天时表现为无粘连,局部充血,肠壁不增厚,未见溃疡,于第3周时局部充血已好转;结肠病理切片大致正常。50~150mg/kg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小鼠肠道肉眼可见粘连,肠腔增大,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出现肠道增厚,病理切片见黏膜下层水肿,固有层炎症细胞浸润等现象,以上现象于造模4周后开始缓解。其中当2,4,6-三硝基苯磺酸剂量为100mg/kg时作用达到高峰。③各组小鼠的中性粒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较:50,100,150mg/kg2,4,6-三硝基苯磺酸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4.17±3.33,18.50±2.33,18.17±1.50,4.83±2.00)nkat/L,(P<0.01)]。结论:应用含100mg/kg2,4,6-三硝基苯磺酸的300g/L乙醇溶液灌肠是诱导小鼠结肠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陈佳奇陈村龙王继德唐建军姬宏莉
关键词:结肠炎过氧化物酶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与免疫抑制剂减停反转重型地中海贫血移植后嵌合率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2022年
目的探讨减停免疫抑制剂(IDR)与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在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TM)移植后出现供受者细胞混合嵌合状态(MC)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本中心2009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78例移植后出现MC的患者分组。供者细胞在90%~95%和75%~89%的分别定为MC1和MC2组。比较IDR组与DLI组在移植后不同时间(早期:≤90 d,中期:91 d~179 d,晚期:≥180 d)MC的纠正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分析DLI组剂量及方法。结果DLI组MC纠正率高于IDR组;但DLI组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IDR组。发生在中期的MC1患者,DLI组GVHD发生率高于IDR组。IDR组内早、中、晚期DLI者,GVHD发生率分别为54%,29%和5%(P=0.001)。结论MC1无论发生哪期,建议先行逐渐减停免疫抑制剂。晚期发生的MC2患者建议直接DLI治疗。DLI治疗后GVHD与DLI应用时间相关,DLI越早越易发生GVHD。
廖建云梁诗敏刘晓婷陈佳奇刘华颖彭智勇卜朝可何兰裴夫瑜何岳林李春富
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供者淋巴细胞输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