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兰举

作品数:106 被引量:739H指数:15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3篇病毒
  • 29篇小儿
  • 21篇细胞
  • 21篇轮状
  • 21篇轮状病毒
  • 21篇儿童
  • 19篇肺炎
  • 12篇结核
  • 12篇病毒感染
  • 11篇肺炎支原体
  • 10篇轮状病毒感染
  • 10篇免疫
  • 9篇小鼠
  • 8篇新生儿
  • 8篇肠道
  • 7篇婴儿
  • 6篇毒性
  • 6篇膜炎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炎

机构

  • 48篇蚌埠医学院第...
  • 47篇蚌埠医学院第...
  • 14篇蚌埠医学院
  • 7篇安徽省立医院
  • 6篇蚌埠医学院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市第二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徐州市中心医...
  • 1篇蚌埠市计划生...

作者

  • 106篇陈兰举
  • 42篇潘家华
  • 15篇楼皖玲
  • 13篇丁周志
  • 13篇陈名武
  • 12篇周瑞
  • 7篇夏群
  • 7篇沈怀云
  • 6篇李清友
  • 6篇刘欣
  • 5篇陈贞祥
  • 5篇赵武
  • 5篇张慧洁
  • 5篇潘家华
  • 4篇董淮富
  • 3篇吴良霞
  • 3篇谢怀珍
  • 3篇杨梅
  • 3篇姚敏
  • 3篇陈信

传媒

  • 19篇蚌埠医学院学...
  • 15篇中华全科医学
  • 13篇中国微生态学...
  • 9篇国际儿科学杂...
  • 6篇安徽医学
  • 6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工企医刊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医学综述
  • 2篇淮海医药
  • 2篇中国当代儿科...
  • 2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小儿急救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8篇2001
  • 4篇2000
  • 7篇1999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18年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由于结核菌侵人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及脑实质、脑血管的病变,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多见于1—5岁儿童。感染源主要是来自患有开放性肺结核的成人,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往往在初染结核后6个月-1年内发病,3岁以内婴幼儿占60%左右。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表现为食欲差、逐渐消瘦、睡熟后出汗多,长期不规则的低热,诊断治疗不及时,病情逐渐加重至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董传莉陈兰举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开放性肺结核症状不典型高热抽搐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快速诊断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3
1998年
采用富士明胶颗粒凝集法检测小儿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 250例。血清抗体阳性酒度1:80者101例,1:160者74例,≥1:320者75例。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由此可见,富土明胶颗粒凝集法用于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操作简单、迅速,并能早期诊断。
潘家华陈兰举吴良霞李清友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小儿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1年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成熟障碍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TP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既包括体液免疫的紊乱,也包括细胞免疫的失调。现就ITP免疫系统异常发病机理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张阵陈兰举
关键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小儿再发性腹痛被引量:12
2016年
主讲人简介:陈兰举,男,儿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安徽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安徽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蚌埠市儿科学会主任委员,蚌埠市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40余年。培养毕业了19名硕士研究生。具有扎实的儿科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儿科各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对小儿危重疾病的急救、新生儿疾病、小儿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专长。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现代实用儿科诊疗指南》副主编,安徽省“十一五”规划教材《儿科学》教科书主编。自2008年4月以来,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救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陈兰举
关键词:小儿再发性腹痛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委员新生儿疾病《儿科学》
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探讨TORCH特异性抗体检测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8例拟诊为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采用酶免疫斑点技术检测TORCH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和IgM。结果187例标本中,检出弓形体特异性IgG3例,IgM2例;风疹病毒特异性IgG58例,IgM24例;巨细胞病毒特异性IgG149例,IgM31例;单纯疱疹病毒特异性IgG119例,IgM26例。临床确诊为弓形体感染1例,风疹病毒感染2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31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24例。结论酶免疫斑点技术检测TORCH血清特异性抗体IgG和IgM,具有方法简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快速获得结果等优点。
潘家华陈兰举刘欣
关键词:TORCH血清学诊断儿童
轮状病毒致乳鼠肠道外感染Th1/Th2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复制轮状病毒(RV)肠道外感染乳鼠的动物模型,检测接种后乳鼠体内Th1/Th2平衡改变,对RV肠道外感染后机体免疫状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48只乳鼠随机均分为3组:肠道外组、肠道内组和正常对照组。肠道外组通过腹腔注射猴RVSA11株,肠道内组灌胃等量RV悬液,对照组无特殊处理。分别在接种后第4天、第8天处死乳鼠,收集标本,观察心、肝、肾、肺等脏器病理变化,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和IFN-γ的表达。结果光镜下肠道外组乳鼠肾、肝、肺和脾脏出现病理改变。感染后第4天,肠道内、外组乳鼠血清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到第8天明显下降,基本达到基线水平;IL-10在肠道外组第4天增高,到第8天小幅下降,但仍然高于正常组;而肠道内组IL-10无明显改变。结论RV肠道外感染早期呈现Th1-Th2混合反应,而后期则以IL-10的表达为主,T细胞向Th2型免疫应答方向偏离,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机制可能是RV肠道外感染的重要因素。
夏群陈兰举周瑞陈名武丁周志
关键词: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乳鼠Γ干扰素TH1/TH2
潘生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正>目的:探讨潘生丁(DPM)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形态等方法,对RSV肺炎组与RSV肺炎+DPM处理组的小鼠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DPM处理组小鼠肺组织病毒滴度明显低于...
潘家华楼皖玲陈兰举姚敏李清友
文献传递
小儿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CT与头颅多普勒征象
1998年
目的:了解小儿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钩脑)CT及头颅多普勒(TCD)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3例小儿钩脑头颅CT及TCD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钩脑CT阳性率75.8%,多发性脑梗塞为其特点;TCD显示病变血管部位与CT及临床症状相符,且有早期诊断意义。结论:TCD对脑血管疾病诊断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脑血管造影,与CT作用具有互补性。
陈贞祥潘家华管玉章陈兰举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病脑动脉炎CTTCD
小儿恶性淋巴瘤的早期诊断
2001年
目的 :探讨小儿恶性淋巴瘤早期诊断的临床线索 ,争取早期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2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和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发病至明确诊断时间平均 82天。发病和入院检查有不规则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有的甚至有腹痛、下肢疼痛。经病理证实 ,非霍奇金淋巴瘤 19例 ,霍奇金淋巴瘤 3例。结论 :小儿恶性淋巴瘤临床早期诊断较困难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体征 ,再进一步作淋巴结活检和影像学检查。
陈兰举潘家华吴良霞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儿童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1年
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是一种成熟的CD4’T细胞亚群,而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3( forkhead winged helix transcription factor-3, Foxp3 )特异性表达于该细胞上,对其发育和功能起关键作用。CD4^+CD25^+Treg细胞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两大途径发挥免疫抑制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目前认为其数目减少和功能障碍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表明CD4^+CD25^+Treg细胞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刘小群陈兰举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