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康华

作品数:3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大型土壤动物
  • 2篇雪灾
  • 2篇土壤动物
  • 2篇类群
  • 2篇功能类群
  • 2篇冰雪灾害
  • 1篇土壤线虫
  • 1篇秋冬季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 1篇自然保护
  • 1篇自然保护区
  • 1篇线虫
  • 1篇林分
  • 1篇结构特点
  • 1篇保护区
  • 1篇不同林分

机构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八岭国家级自...

作者

  • 3篇佟富春
  • 3篇陈康华
  • 2篇肖以华
  • 1篇谢正生
  • 1篇陈步峰
  • 1篇黎湛雄
  • 1篇侯华亭
  • 1篇李锐辉
  • 1篇邓碧晖
  • 1篇李伟梅
  • 1篇李泽亮
  • 1篇刘晓璇
  • 1篇陈琳
  • 1篇王亚军
  • 1篇冯少峰

传媒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冰雪灾害后的粤北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被引量:15
2010年
对冰雪灾害后粤北地区的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和生态特性进行初步调查,将研究区的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3个功能类群,其中腐食性动物的生物量占比例最大,而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占优势,捕食性动物两者所占比例较小。土壤动物生物量最大的类群以寡毛纲蚯蚓为主,各样地土壤动物在土层中的垂直分布表现出明显表聚性特点,3个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DG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多样性指数(H)排序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均匀度指数(E)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Simpson优势度指数(C)由高到低依次为常绿与落叶混交林>中亚热带针阔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采样深度对大型土壤动物生态指数和功能类群的影响均为显著(P<0.01)。凋落物现存量与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肖以华佟富春杨昌腾陈康华罗鑫华肖荣高邹滨
关键词:冰雪灾害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冰雪灾后广东杨东山十二度水保护区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被引量:1
2010年
对冰雪灾害后杨东山十二度水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群和生态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海拨700~1000m的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中,膜翅目、鞘翅目昆虫为数量上的优势类群。从生物量来看,优势类群为蚯蚓、鞘翅目昆虫、双翅目和鳞翅目幼虫。将研究区的大型土壤动物划分为腐食性、植食性和捕食性动物3个功能类群,其中腐食性动物的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而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占优势,捕食性动物两者所占比例较小。
肖以华佟富春罗鑫华邹滨陈康华陈琳冯少峰侯华亭黎湛雄
关键词:冰雪灾害土壤动物功能类群
广州白云山不同林分修复模式秋冬季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点被引量:7
2010年
对广州市白云山6种林分修复模式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得到土壤线虫7184头,分别隶属于37科63属。不同修复模式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从季节变化来看,秋末冬初时线虫种类和数量均高于冬季。从土壤动物类群数量的垂直分布来看,总体趋势是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递减。食细菌类群和植物寄生类群土壤深度间差异显著(p<0.05),植物寄生类群和杂食/捕食类群在不同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生态学指数中Iw和线虫成熟指数(Im)在土层间差异显著(p<0.01)。在不同调查层和修复模式中的丰富度最大的是食细菌类群线虫。
佟富春谢正生陈步峰李锐辉陈康华刘晓璇李伟梅李泽亮王亚军邓碧晖
关键词:土壤线虫群落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