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忠伟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肉芽
  • 2篇肉芽肿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组化
  • 2篇坏死
  • 2篇坏死性肉芽肿
  • 2篇病理
  • 1篇性疾病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 1篇原癌基因
  • 1篇增生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癌
  • 1篇肉瘤

机构

  • 7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张家口医学院
  • 1篇上海职工医学...

作者

  • 7篇陈忠伟
  • 3篇朱雄增
  • 3篇刘尚廉
  • 2篇徐薇苓
  • 2篇傅秀珍
  • 1篇张仁元
  • 1篇戴洁
  • 1篇付秀珍
  • 1篇陆洪芬
  • 1篇陶琨
  • 1篇沈杰
  • 1篇涂小予
  • 1篇陈彤箴
  • 1篇平波
  • 1篇许越香
  • 1篇王坚
  • 1篇胡志高
  • 1篇黄政
  • 1篇杨海光

传媒

  • 4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3
199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参照BloomRichardson和Elston的方法,对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476例浸润性导管癌按腺管形成、核的多形性和核分裂相计数进行组织学分级。结果在浸润性导管癌中,Ⅰ级(72例)、Ⅱ级(216例)和Ⅲ级(188例)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19%(59例)、634%(137例)和495%(93例),3级之间差异分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中,组织学分级同临床分期一样。
张廷涂小予徐薇苓平波黄政王坚陈彤箴陈忠伟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学预后
鼻腔、口咽环坏死性肉芽肿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比较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比较研究鼻腔、口咽环26例坏死性肉芽肿(NG)和55例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性。结果显示:NG发病年龄比ML小,好发于鼻腔、病变表现为坏死和溃疡,不形成明显肿块;ML好发于扁桃体,病变处隆起,形成肿块,表面光滑或有浅溃疡。组织学上,NG以坏死和炎性肉芽组织中散布着小簇和个别瘤细胞为特征;ML则以瘤细胞弥漫成片分布为特征。免疫组化证实NG均起自T淋巴细胞,ML则大多数起自B淋巴细胞。研究表明NG从本质上讲属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但它与这一部位典型ML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因此,NG这一名称作为特殊临床病理的疾病单元应予以保留。
朱雄增陈忠伟戴洁刘尚廉傅秀珍
关键词:坏死性肉芽肿恶性淋巴瘤鼻腔
22例坏死性肉芽肿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22例坏死性肉芽肿免疫组化研究陈忠伟,朱雄增,刘尚廉,傅秀珍坏死性肉芽肿又称为恶性肉芽肿或致死性中线肉芽肿,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主要发生在鼻和面部中线,表现为进行性坏死性肉芽肿的临床综合征。目前这一名称主要用于形态学上以凝固性坏死、多形细胞浸润和出...
陈忠伟朱雄增刘尚廉傅秀珍
关键词:坏死性肉芽肿免疫组化
原癌基因bcl-6在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了解原癌基因bcl 6在一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表达情况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和bcl 6表达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观察 112例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分型和检测bcl 6表达。结果 :9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生发中心细胞、12例滤泡性淋巴瘤和 16例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的肿瘤细胞均可表达bcl 6 ,表达强度多为弱阳性 ,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6 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表达阳性率 95 % ,表达强度为中等阳性或强阳性 ,与前一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5例套细胞淋巴瘤 ,6例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及 4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均不表达bcl 6。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显著表达bcl 6 ,表达强度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滤泡性淋巴瘤和中心细胞中心母细胞淋巴瘤 ,bcl 6的过度表达可能与其发病有关。bcl 6的表达对反应性增生和滤泡性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无意义 ,但对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鉴别有辅助作用。
陶琨朱雄增徐薇苓陈忠伟陆洪芬
关键词:淋巴瘤BCL-6基因淋巴组织增生病
欧洲国家的初级卫生保健被引量:1
1994年
一、基本情况 欧洲,从地理位置而言,东起太平洋海岸的独联体,西至格陵兰岛,北起北极,南到以色列和土耳其,共35个国家,约850万人口。 卫生问题和医疗保健状况同社会经济。
沈杰胡志高陈忠伟
关键词:卫生保健初级保健保健服务卫生人力家庭医疗
原发性胃绒毛膜癌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研究胃原发性绒毛膜癌的组织学特点,探讨其组织学的发生。方法:对1例残胃原发性绒毛膜癌进行尸检,组织学观察,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其组织学的发生。结果:肿瘤表现单一的绒毛膜癌形态伴有坏死和出血,肿瘤转移至肝脏、双肺及胃周围淋巴结。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HCG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K阳性。在目前英文文献报道的48例胃原发性绒毛膜癌中,28.3%病例以单一的绒毛膜癌形态,13%的病例胃为腺癌而转移灶为绒毛膜癌,58.7%的病例为腺癌、低分化癌和绒毛膜癌。结论:胃原发性绒毛膜癌发生可能为:(1)腹部的异位性索,(2)性索绒毛膜癌的转移,(3)胃的畸胎瘤,(4)胃粘膜的多能干细胞分化癌变,(5)胃的腺癌或未分化癌细胞去分化。
陈忠伟许越香庄鸿培
关键词:绒毛膜癌胃肿瘤尸体解剖病理学
20例隆突性纤维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研究
1991年
关于隆突性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P)的组织来源大致可归纳为:纤维母细胞和组织细胞,神经组织以及间叶组织。国外近年来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DFP的组织来源进行了研究,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了12种免疫标记物包括5个单克隆抗体对36例肿瘤(包括20例DFP)联合标记,对各种组织来源进行了较全面的探索及各种免疫标记物在DFP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
杨海光张仁元刘尚廉陈忠伟付秀珍顾大坤
关键词:纤维肉瘤隆突性免疫组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