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爱荣

作品数:41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糖尿
  • 28篇糖尿病
  • 14篇2型糖尿
  • 14篇2型糖尿病
  • 7篇糖尿病患者
  • 7篇病患
  • 6篇血糖
  • 6篇胰岛
  • 6篇胰岛素
  • 6篇肥胖
  • 4篇代谢
  • 4篇胰岛素抵抗
  • 4篇综合征
  • 4篇2型糖尿病患...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代谢综合
  • 3篇代谢综合征
  • 3篇动态血糖
  • 3篇多态

机构

  • 39篇兰州大学第二...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作者

  • 39篇陈爱荣
  • 8篇任建功
  • 6篇高丽丽
  • 5篇胡雪剑
  • 5篇张宏刚
  • 4篇田林红
  • 4篇孟瑶
  • 3篇宁英远
  • 3篇罗晖
  • 3篇韩江
  • 2篇龚云
  • 2篇马莉
  • 2篇张蓓
  • 2篇崔裕祥
  • 2篇张明
  • 2篇陈慧
  • 1篇甄玲玲
  • 1篇张胜林
  • 1篇聂芳
  • 1篇王小锋

传媒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实用糖尿病杂...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医药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糖尿病之友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国临床实用...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糖...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外周血细胞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2型糖尿病、肥胖均为慢性炎症疾病,近年有报道体内血细胞参数异常参与了2型糖尿病(T2DM)的发生,本临床研究旨在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外周血细胞水
陈爱荣冯燕陵铁雯婷白晋瑜高丽丽孟瑶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颈动脉斑块形成是包括脑梗死和冠心病在内的各种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是颈动脉斑块的高危人群,本研究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患者未来风险的预测提供依据。方法:从近3月我院收治的2...
陈爱荣铁雯婷白晋瑜高丽丽孟瑶冯燕陵
叶酸、维生素B_(12)与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探讨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2型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关系,从而探求新的经济、有效早期防治糖尿病肾病(DN)的方法。方法93例T2DM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NAU,UAER<20μg/min,n=35),微量白蛋白尿组(MAU,UAER 20-200μg/min.n=31)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AU,UAER>200μg/min,n=27)。35例健康人做正常对照组(NC)。放免法检测各组对象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结果MAU组和CAU组UAER显著高于NC组(P<0.01)。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清叶酸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1),维生素B12水平亦低于NC组(P<0.05),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在NAU组和MAU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下降。UAER与叶酸(r=-0.321,P<0.01)及维生素B12水平(r=-0.210,P<0.01)呈负相关。结论 T2DM患者UAER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NAU期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开始下降,且随UAER的增高,血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进行性下降,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可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病(DN)的病情轻重。糖尿病肾病早期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是延缓DN进展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陈爱荣张宏刚任建功宁英远崔裕祥田林红
关键词:叶酸维生素B122型糖尿病尿白蛋白排泄率
西部1型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分析
目的 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观察西部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现状,胰岛素泵治疗的剂量分析,以总结1型糖尿病的血糖特点、3C治疗故障操做处理及治疗经验.方法 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就诊的1型...
陈爱荣铁雯婷高丽丽孟瑶白晋瑜王艳梅
急性胰腺炎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9月至2023年9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和消化内科就诊的诊断为AP的139例患者,将其分为MS组76例,非MS组63例,收集并分析2组一般资料;给予2组患者保守治疗,分别对两组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合并症、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对患者(AP合并MS)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非MS组患者比较,MS组HDL、Ca 2+显著下降,体重、体重质量指数(BMI)、糖尿病、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高脂血症、白细胞计数、CRP、PCT、IL-6、FPG、UA、TC、TG、TyG、TyG-BMI及非传统血脂参数TC/HDL-C、TG/HDL-C、LDL-C/HDL-C、非HDL-C显著升高,2组年龄、性别、住院时长、BUN、CREA、LDL-C、ALT、AST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MI、白细胞计数、CRP、IL-6、FPG、UA、TC、TG、TyG、TyG-BMI、TC/HDL-C、TG/HDL-C、LDL-C/HDL-C、非HDL-C是AP合并M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是AP合并MS病人预后的潜在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MS患者越来越多,MS合并AP患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TyG、TyG-BMI指数和非传统血脂参数是一种新颖且临床方便、实用的评估的标志物,其对AP伴发MS代谢异常有较高的诊断及预测价值,为管理和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赵永红陈爱荣胡梦茹王燚鑫衣桂荣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代谢综合征预后HDL-C
药物导致的低血糖及预防
2011年
目前报道已有50多种药物可引起低血糖,胰岛素的使用不当也可引起低血糖,“糖友”有必要加强对低血糖事件的认识,从而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陈爱荣
关键词:低血糖药物胰岛素
二甲双胍防治膀胱癌的分子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2022年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癌症,一线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但术后复发率高。最常见的预防复发和进展的方法是通过膀胱内应用化疗或免疫抑制药物。然而,费用昂贵、不同程度的药物相关副作用及人群耐药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寻求新的安全有效且经济的治疗膀胱癌的协同药物。目前,二甲双胍抗肿瘤研究的流行病学、体内外实验研究已成为新的方向和学术热点。本研究综述二甲双胍减少糖尿病患者膀胱肿瘤的患病及复发风险,抑制膀胱肿瘤细胞生长,增加化疗药物的疗效等抗肿瘤的相关机制及二甲双胍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的研究进展,期望为二甲双胍防治膀胱肿瘤的深入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胡泽琳陈爱荣王春亮
关键词:膀胱癌糖尿病二甲双胍膀胱灌注
探讨震动感觉阈值测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价值
目的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神经病变,是导致足溃疡、感染及坏疽的主要危险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是临床确诊DPN的精确方法,但该法有创,临床应用受限.而震动感觉阈值(VPT)测定简便、无创、耗时少、价格...
陈爱荣高丽丽冯燕陵白晋瑜韩江铁雯婷王荟孟瑶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患者未来风险的预测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近3月我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于我院脑卒中筛查基地由专职专业人员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进行检测.
陈爱荣铁雯婷白晋瑜高丽丽孟瑶冯燕陵
SIRT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影响了全球大约10%~15%的妇女[1].目前,对于PCO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除卵巢多囊样改变、高雄激素血症及排卵障碍外,常伴有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氧化应激、肥胖、血脂代谢异常等[2].哺乳动物Sirtuin1(SIRT1)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性组蛋白脱乙酰酶,参与DNA修复、细胞存活和衰老、氧化应激等众多细胞过程[3].越来越多的报道表明,SIRT1在IR、氧化应激、卵母细胞的发育与衰老以及颗粒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中起着重要调节作用[4-5].探究SIRT1在PCOS中的发生机制,有助于为PCOS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本文对SIRT1在PCOS中的作用及相关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张丽娟陈爱荣任留留陆静
关键词:SIRT1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高雄激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