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硕

作品数:20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间皮
  • 13篇间皮细胞
  • 13篇腹膜
  • 13篇腹膜间皮
  • 13篇腹膜间皮细胞
  • 9篇高糖
  • 8篇脂多糖
  • 8篇高迁移率族蛋...
  • 6篇蛋白
  • 6篇多糖
  • 6篇高糖作用
  • 5篇血必净
  • 5篇高迁移率族蛋...
  • 5篇HMGB-1
  • 4篇细胞
  • 4篇TGF-Β
  • 4篇TGF-Β1
  • 4篇TGF-Β1...
  • 3篇炎症
  • 3篇炎症因子

机构

  • 10篇中国医科大学...
  • 8篇辽宁医学院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

作者

  • 20篇陈硕
  • 10篇马健飞
  • 7篇杨丽娜
  • 5篇樊怡
  • 5篇王力宁
  • 4篇张秀丽
  • 3篇靳蕊霞
  • 3篇韩亚荣
  • 3篇王二敏
  • 3篇李程程
  • 3篇周红丽
  • 3篇高利丽
  • 2篇范秋灵
  • 2篇崔向飞
  • 2篇彭霞
  • 2篇胡晓光
  • 2篇马艳
  • 1篇张玉侠
  • 1篇王朋朋
  • 1篇蔡宏宇

传媒

  • 3篇中华肾脏病杂...
  • 3篇中华医学会肾...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司他丁对高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5、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丙二醛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UTI)对高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白细胞介素15(IL-15)、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丙二醛(MDA)表达的影响.方法 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和传代培养RPMC,经鉴定后第3代用于实验.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1)正常对照组;(2)高糖组:不同浓度高糖(1.5%、2.5%、4.25%)作用6 h、12 h;2.5%高糖分别作用于RPMC 3、6、12、24 h;(3)UTI组:不同浓度的UTI(160、320、640 U/ml)作用30 min后分别加2.5%高糖作用12 h.实时定量PCR法测IL-15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5和CTGF的含量.硫代巴比妥法测上清液中MDA的蛋白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可刺激RPMC IL-15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高,且在12 h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高糖诱导RPMC CTGF蛋白的表达增高,在12 h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高糖诱导MDA的蛋白含量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高糖组相比,UTI能显著降低高糖所致的腹膜间皮细胞IL-15、CTGF和MDA的表达(均P<0.05).结论 高糖可上调RPMC IL-15、CTGF及MDA的表达;UTI可抑制高糖所致的IL-15、CTGF和MDA的过度表达.
彭霞马健飞李程程陈硕王朋朋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5丙二醛高糖腹膜间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乌司他丁
雷帕霉素对脓毒症致肺纤维化MMP-2及TIMP-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脓毒症致大鼠肺纤维化MMP-2、TIMP-1表达的影响。研究方法:将9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2ml腹腔注射,1小时后生理盐水2ml腹腔注射)、内毒素组(LPS5mg/kg溶于2ml生理盐水腹...
陈硕
关键词:脓毒症肺纤维化雷帕霉素Α-SMA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
文献传递
吡格列酮对高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增殖和TGF-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高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RPMC;并用MTT和ELISA法测定吡格列酮对高糖(2.5%葡萄糖)影响下RPMC增殖及其分泌TGF-β1的影响。结果高糖能显著抑制RPMC的增殖(P<0.01),而5~20μmol/L的吡格列酮能部分逆转高糖对RPMC增殖的抑制作用(P<0.01);高糖能显著增加RPMC表达TGF-β1(P<0.01),5~20μmol/L的吡格列酮能明显减弱高糖上调TGF-β1的作用(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逆转高糖对RPMC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高糖上调RPMC表达纤维化因子TGF-β1的作用,进而修复高糖所致的RPMC的损伤,延缓腹膜纤维化,为改善间皮细胞损伤和防治腹膜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
杨丽娜陈硕马健飞樊怡张秀丽王力宁
关键词:高糖吡格列酮腹膜间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
脂多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TNF-α、HMGB-1及TGF-β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在体外脂多糖(LPS)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转化生长因子a1(TGF-a1)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分组:①正常对照组;②不同浓度LPS组(1、10、100mg/L);③不同时间组:10mg/L LPS作用于PMC 2、6、12、18、21、24、36h。用RT-PCR法检测HMGB-1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HMGB-1和TGF-β1的表达。结果①LPS诱导PMCHMGB-1 mRNA和蛋白表达,且呈时间浓度依赖;②LPS诱导PMC TNF-α蛋白表达呈双峰;③TGF-β1于2h表达至高峰随后下降,于12h表达升高持续至36h。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症因子参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理过程,LPS通过上调TNF-α、HMGB-1和TGF-β1的表达,引起持续放大的炎症反应损伤腹膜并导致腹膜纤维化。
陈硕杨丽娜马健飞张秀丽李程程王力宁
关键词:脂多糖腹膜间皮细胞
130例肾活检的病例分析
靳蕊霞胡晓光马艳陈硕
罗格列酮对肾硬化大鼠模型整合素连接激酶表达的影响
2014年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肾硬化大鼠模型整合素连接激酶(ILK)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治疗组行大鼠左肾全切除术,并采用多柔比星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大鼠模型。治疗组于手术当日开始给予罗格列酮3 mg·kg-1·d-1灌胃,每日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均持续12周。采用HE、PAS染色观察肾小球硬化程度,计算肾小球硬化指数;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ILK及纤维连接蛋白(FN)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肾组织中ILK mRNA及FN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给药12周后,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硬化指数、肾小管间质损伤Paller氏评分均较高于假手术组(P<0.05),肾小球明显硬化;治疗组上述指标低于模型组(P<0.05),FSGS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ILK及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大鼠肾组织中ILK及F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ILK可能参与肾小球硬化的发病,罗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肾组织ILK的表达来改善肾小球硬化。
崔向飞韩亚荣陈硕陆苗苗
关键词:罗格列酮肾硬化症纤连蛋白类整合素连接激酶
1,25(OH)2D3对脂多糖及高糖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维生素D受体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杨丽娜马健飞樊怡陈硕李子龙张玉侠范秋灵王力宁
血必净注射液对脂多糖诱导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脂多糖(LPS)作用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用于PMC的原代培养和传代,经鉴定,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细胞随机分组:(1)正常对照组;(2)不同浓度LPs(1、10、100mg/L)组;(3)不同时间LPS组:10mg/LLPS作用PMC2、6、12、18、21、24、36h:(4)血必净组:10mg/LLPS预孵育2h后,加入不同浓度血必净(2、10、20g/L)再作用4及22h。RT—PCR法检测HMGB-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和HMGB-1的蛋白量。结果(1)LPS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性显著上调PMCHMGB.1mRNA和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LPS刺激后,PMC TNF-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更为明显,且36h内表达出现双峰。(3)血必净可抑制TNF—α和HMGB-1的表达,与10mg/LLP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血必净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结论HMGB-1作为晚期炎性因子参与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病理过程。血必净可明显下调TNF-α及HMGB-1的表达,减轻腹膜炎性反应损伤。
陈硕樊怡马健飞杨丽娜张秀丽
关键词:脂多糖类肿瘤坏死因子Α
IgA肾病模型肾组织中OPN、STAT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IgA肾病模型肾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信号传导和转录活化子3(STAT3)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5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27只。模型组建立IgA肾病模型。建模后4、81、2周分批处死各组动物,每次9只,处死前检测24 h尿蛋白;处死时腹主动脉取血,查BUN、SCr;处死后观察肾组织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OPN和肾小管组织中STAT3。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24 h尿蛋白、BUN、SCr明显增高,且建模后12周>8周>4周(P均<0.05)。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显示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及其间质结构正常,模型组可见中重度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挤压。模型组肾组织中OPN、STAT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建模后12周>8周>4周(P均<0.05)。结论 IgA肾病模型肾组织中OPN、STAT3的表达明显上调,二者可能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蔡婷靳蕊霞冯欣陈硕
关键词: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骨桥蛋白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疗效,分析CRBSI致病菌及耐药性情况。方法:观察258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及股静脉置管组(B组),统计留置导管后〈7 d、7~14 d、15~28 d、29~56 d时出现CRBSI例数,比较两组CRBSI的发生率。疑似CRBSI的患者行外周静脉与导管内血培养后予以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日2次静脉滴注,同时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25 mg/ml加肝素钠500 U/ml封管,每天1次,疗程2周。结果:置管后2~4周CRBSI感染率最高;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常见致病菌;24例CRBSI患者经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10例拔管。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全身抗感染及封管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有较好疗效。
崔向飞韩亚荣陈硕
关键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