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蕾

作品数:10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免疫
  • 2篇理化性
  • 2篇理化性质
  • 2篇免疫检测
  • 2篇磺胺
  • 2篇甲基苯丙胺
  • 2篇蜂蛹
  • 2篇苯丙胺
  • 2篇SOD
  • 2篇丙胺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源
  • 1篇动物源性
  • 1篇毒品检测
  • 1篇毒品滥用
  • 1篇多克隆
  • 1篇多克隆抗体
  • 1篇新管理
  • 1篇亚胺

机构

  • 10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10篇陈蕾
  • 5篇何小维
  • 2篇李琳
  • 2篇罗志刚
  • 2篇张海生
  • 1篇苏建裕
  • 1篇武巧莉
  • 1篇陈锦屏
  • 1篇苏健裕
  • 1篇刘晓云

传媒

  • 1篇中国药物依赖...
  • 1篇价值工程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动物源性新型载体的研制及其对磺胺类药残检测特性的影响
在免疫反应中,通常使用的动物源载体存在着安全隐患,缺陷日益明显,因此寻找一种或几种新型的安全的免疫载体便是当务之急。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选取价格适中、结构稳定、溶解性强、在有机溶剂状态下都能和半抗原进行交联,同免疫动物的...
陈蕾
关键词:磺胺类药物农残检测
甲基苯丙胺与蛋白质结合物的合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利用蛋白质连接法合成甲基苯丙胺人工全抗原。方法:以BSA蛋白做载体蛋白,用碳二亚胺法偶联合成甲基苯丙胺抗原,并用紫外扫描、蛋白电泳以及胶体金免疫层析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甲基苯丙胺与BSA连接成功,连接产物分子量增加,且每分子牛血清白蛋白连接的甲基苯丙胺分子数为21个;胶体金免疫层析检测结果显示,合成抗原与抗体有特异性反应,具有活性,交叉反应良好。结论:此抗原可作为甲基苯丙胺免疫用抗原。
陈蕾何小维刘晓云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免疫检测
生物样品中毒品检测的研究进展
2010年
毒品滥用已经成为当今日益严峻的全球问题,它给人们和社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严重危害,因此对生物样品中毒品物质的检测就变成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较为新颖的毒品检测技术,以及它们的研究进展。
陈蕾李琳苏建裕
关键词:毒品滥用
海藻酸钠在医学工程上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1
2008年
介绍了海藻酸钠的性质和制备,阐述了其在医学工程上的应用,如用作药物载体、凝胶微球、缓释材料及外科创伤修复材料等,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指出:海藻酸钠用于开发缓释制剂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耳科疾病局部治疗和人造软骨方面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是海藻酸钠水凝胶的强度和韧性却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陈蕾罗志刚何小维
关键词:海藻酸钠药物载体
甲基苯丙胺人工抗原的合成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化学法合成甲基苯丙胺人工抗原,将此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甲基苯丙胺多克隆抗体,利用EDC法将甲基苯丙胺人工抗原与蛋白质载体BSA偶联,经蛋白质电泳以及紫外扫描检测,证明甲基苯丙胺人工抗原合成成功.用间接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证明制备得到了高效价的甲基苯丙胺多克隆抗体血清,且与甲基苯丙胺人工抗原具有高特异性反应,可用于甲基苯丙胺免疫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陈蕾何小维
关键词:甲基苯丙胺人工抗原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检测
大豆11S球蛋白用作新型免疫原载体的可行性
2011年
为探讨大豆11S球蛋白代替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酶联免疫检测的新型免疫原载体的可行性,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将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同大豆11S球蛋白、大豆7S球蛋白和BSA交联起来作为免疫原,得到抗SDM-大豆11S球蛋白、SDM-大豆7S球蛋白和SDM-BSA的多克隆抗体;然后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3种抗血清的效价及纯化所得抗体的特异性,建立SDM对3种抗体的标准抑制曲线.结果表明,同SDM-BSA相比,SDM-11S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特异性,抗SDM-11S的多克隆抗体对其他磺胺类物质的交叉反应性良好,均低于0.01%.因此,在免疫检测中,大豆11S球蛋白可以尝试替代牛血清白蛋白(BSA)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原载体.
陈蕾李琳何小维苏健裕刘晓云
关键词:磺胺二甲氧嘧啶牛血清白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知识创新也日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获取的主要途径和企业运转的核心.经营环境的瞬息万变,使得知识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主要生存方式.要想创新以最快的速度和最有效的方...
陈蕾
关键词: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管理
文献传递
蜂蛹SOD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研究了蜂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蜂蛹SOD的适宜温度范围为40~60℃,pH为5~8。H_2O_2可有效地抑制蜂蛹SOD的活性。蜂蛹SOD对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具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25μL的蜂蛹SOD提取液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可达63.69%,清除效果好于同剂量的芦丁。蜂蛹SOD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有很好的抑制效果,且呈现量效关系。25μL的蜂蛹SOD提取液对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抑制率可达78.81%,极显著好于芦丁对羟自由基的抑制效果。
陈蕾罗志刚何小维张海生
关键词:蜂蛹SOD理化性质抗氧化
蜂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提取及理化性质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对蜂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磷酸盐缓冲液可以对蜂蛹SOD进行有效的提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pH7.6的磷酸盐缓冲液于室温下静置提取4h后于55℃条件下加热20min,按该工艺条件进行提取,蜂蛹SOD的活力为110.41U/mgpro。蜂蛹SOD最适温度为40~60℃,最适pH为pH7.0~9.0,氰化钾和H2O2是蜂蛹SOD的抑制剂,可以有效地抑制蜂蛹SOD的活性。
张海生陈锦屏武巧莉陈蕾
关键词:蜂蛹SOD理化性质
“艾派克”并购“利盟国际”融资方式案例研究
近年,我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改革等国家相关宏观战略对企业海外并购产生了积极影响。2016年起我国民营企业已取代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参与者,民营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主要障碍在于资...
陈蕾
关键词:海外并购并购融资方式融资风险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