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勋明

作品数:27 被引量:162H指数:8
供职机构:湖北医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缺氧
  • 7篇细胞
  • 6篇缺血
  • 6篇干细胞
  • 5篇源性
  • 5篇维甲酸
  • 4篇蛋白
  • 4篇新生鼠
  • 4篇血性
  • 4篇神经干
  • 4篇神经干细胞
  • 4篇内源
  • 4篇内源性
  • 4篇缺血性脑损伤
  • 4篇缺氧缺血性
  • 4篇缺氧缺血性脑
  • 4篇缺氧缺血性脑...
  • 3篇新生儿
  • 3篇增殖
  • 3篇内源性神经

机构

  • 19篇湖北医药学院
  • 3篇郧阳医学院
  • 3篇郧阳医学院附...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妇女儿...

作者

  • 26篇雷勋明
  • 13篇陈全景
  • 6篇李岩
  • 6篇李霞
  • 4篇陈少军
  • 3篇王险峰
  • 2篇熊正明
  • 2篇范伟
  • 1篇郑芳
  • 1篇范伟
  • 1篇蒋凌
  • 1篇陈少军
  • 1篇赵巧弋
  • 1篇隗远祥
  • 1篇张晓芬
  • 1篇张晓芬
  • 1篇李聪
  • 1篇朱雪松
  • 1篇周凤霞
  • 1篇刘强

传媒

  • 3篇中国妇幼保健
  • 3篇儿科药学杂志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护理研究(中...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养支持方案对改善早产儿宫外神经发育迟缓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对改善早产儿宫外神经发育迟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早产儿2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方案,研究组采用积极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早产儿的营养摄入、智能发育、体格发育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营养摄入、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早产儿坏死性结肠炎、喂养不耐受及败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积极营养支持方案,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营养状况,提高早产儿的智能发育和生长发育水平,减少宫外神经发育迟缓的发生。
尹绪凤雷勋明陈少军王宇李云斐
关键词:营养支持早产儿并发症
超细电子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超细电子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75例疑有上消化道疾病的患儿,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超细电子胃镜组47例,采用超细电子胃镜检查;普通胃镜组28例,采用普通胃镜检查,观察比较两组的诊断效果及依从情况等资料。结果普通胃镜组依从率为67.9%(19128),超细电子胃镜组依从率为100.0%(47/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胃镜组恶心、流涎及躁动的发生率分别为39.3%(11/28)、28.6%(8,28)、50.0%(14128),高于超细电子胃镜组的8.5%(4/47)、6.4%(3/47)、8.5%(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普通胃镜组正确诊断率为84.2%(16,19),超细电子胃镜组正确诊断率为95.7%(45/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os)。被检成功的普通胃镜组患儿膈肌痉挛、咽痛、心动过缓发生率分别为21.1%(4119)、31.6%(6/19)、21.1%(4/19),超细电子胃镜组分别为0.2.1%(1/47)、2.1%(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超细电子胃镜可达到普通胃镜检查的准确度,但相对于普通胃镜,可提高患儿检查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周凤霞陈少军蒋凌陈全景雷勋明赵玉霞
关键词:胃镜儿童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综合性护理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与观察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儿综合性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0年8月到2015年2月选择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传染科收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患儿72例,调查与记录患儿的临床资料,积极给予针对性护理与干预,观察预后情况。结果72例患儿经过综合性护理后都痊愈出院,治愈率为100.0%,最短住院时间3天,最长住院时间12天,平均5.78±1.33天。通过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现,非甲型H1N1病毒感染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粒细胞计数、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住院时间与抗生素使用天数长和与粒细胞计数下降等,但是预后都比较好,也需要加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减少患儿感染的几率。
李岩李霞雷勋明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综合保健住院时间
维甲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2007年
【目的】研究维甲酸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7日龄HIBD新生SD乳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n=28)及维甲酸治疗组(治疗组,n=28)。根据处死时相点每组分成3、7、14、21d4个小组,每小组7只。HIBD模型建立通过结扎7日龄新生SD乳鼠血管左颈总动脉后置于8%氧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5h。HIBD的维甲酸治疗组在模型后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维甲酸500μg/kg1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各时相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光镜技术分别对SD大鼠脑组织中的NSCs进行检测,Nestin阳性细胞标志神经干细胞,其数量增加表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结果】维甲酸治疗与对照组在各时相上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第3、7、14d和21d在HIBD后的伤侧皮质及海马周围检出巢蛋白阳性细胞,分别在3、7d达高峰,随病程的延长而减少:维甲酸治疗组在巢蛋白阳性表达增高与对照组同时相上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维甲酸具有促进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阳性表达保持在较高水平的作用。
雷勋明熊正明王险峰
关键词:维甲酸巢蛋白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干细胞
三七总皂甙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甙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72只7日龄新生SD乳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及HIBD的三七总皂甙治疗组,用改良的Rice-Vannucci法制作HIBD模型。注射三七总皂甙干预治疗,用5一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免疫单标及双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三七总皂甙对HIBD海马区BrdU免疫活性及BrdU/NSE(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BrdU/GFAP(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双标免疫活性的影响,并计数分析。结果:HIBD的海马区存在BrdU阳性细胞分布;应用三七总皂甙的HIBD海马区BrdU阳性细胞数及双标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能诱导HIBD新生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提示其具有促进神经发生的能力。
雷勋明陈全景张晓芬陈少军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三七总皂甙干细胞细胞增殖
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益生菌在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中的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应用益生菌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本院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的170例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助益生菌及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照组仅辅助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腹泻、惊厥、肢体肌力、意识等方面改善情况以及经过治疗后患儿的意识障碍程度,采用麦卡锡幼儿智能量表(MSCA量表)检查。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12%vs 90.59%,P<0.05);两组患儿的惊厥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0.94)d vs(2.94±0.96)d,P=0.059];观察组患儿的重症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88%vs 34.12%,P<0.01);观察组患儿肢体肌力恢复时间[(5.42±4.79)d vs(8.74±3.96)d]、意识恢复时间[(5.31±3.21)h vs(7.82±2.87)h]、锥体束征消失时间[(3.16±2.41)周vs(6.97±2.03)周]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均<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MSCA量表评分比较明显升高[(82.25±3.16)vs(102.25±5.4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MSCA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25±3.16)vs(83.34±2.98),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MSCA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2.25±5.41)vs(94.28±6.47),P<0.05]。结论选择鼠神经生长因子的同时配合应用益生菌可以有效提高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降低重症腹泻发生率,减少患儿肢体肌力恢复、意识恢复、锥体束征消失所用时间,提高患儿预后的智力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遗症发生。
尹绪凤雷勋明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益生菌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
优质护理在儿童血友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童血友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46例2岁~16岁的血友病儿童及其家庭为研究对象,对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护理前后患儿的出血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活动度及患儿与父母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前后患儿出血频率、严重出血、家庭活动度、在校活动度、患儿焦虑及抑郁发生率、患儿父母焦虑及抑郁、HAM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血友病患儿出血频率,缓解病情,改善患儿活动度及心理状态。
李岩李霞雷勋明
关键词:血友病优质护理活动度焦虑抑郁
抽动障碍30例临床分析
2011年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强迫障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本文总结分析近2年来儿科就诊的30例抽动障碍患儿临床情况。
陈全景雷勋明范伟
关键词:抽动障碍
美洛西林钠与卡络磺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稳定性考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考察室温(25℃)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分别测定美洛西林钠与卡络磺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0~4 h内的含量及pH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4 h内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液外观、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室温(25℃)下,注射用美洛西林钠与注射用卡络磺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4 h内配伍稳定。
郑芳雷勋明李聪朱雪松
关键词:卡络磺钠美洛西林钠配伍二极管阵列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
维甲酸对缺氧缺血新生大鼠感觉运动机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改善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感觉运动障碍的作用。方法:7天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维甲酸治疗组,维甲酸治疗组在模型后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维甲酸500μg/kg1次,HIBD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观察4周后大鼠感觉运动功能的变化。Nestin阳性细胞标志神经干细胞。结果:与HIBD组比较,维甲酸治疗组在T迷宫和四项感觉运动功能测试中,表现出明显的改善。在T迷宫中,自发改变率上升(P<0.05);在握持牵引试验中,握持时间明显延长〔(24.17±11.43)svs(48.72±10.09)s,P<0.05〕;在肢体放置和足错误试验中的不对称性消失,姿势反射也明显改善(P<0.05)。维甲酸治疗后伤侧皮质、海马Nestin阳性细胞表达增高,与HIBD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维甲酸对HIBD新生大鼠的感觉运动机能和行为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雷勋明王险峰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维甲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