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韦富香

作品数:13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胚胎
  • 4篇细胞
  • 3篇牵引力
  • 2篇脂肪酶
  • 2篇生物柴油
  • 2篇鼠胚
  • 2篇鼠胚胎
  • 2篇胚胎干细胞
  • 2篇胚胎细胞
  • 2篇显微镜
  • 2篇响应面
  • 2篇小鼠胚胎
  • 2篇共聚焦
  • 2篇共聚焦显微镜
  • 2篇发育过程
  • 2篇干细胞
  • 2篇斑马
  • 2篇斑马鱼
  • 2篇斑马鱼胚胎
  • 2篇菜籽

机构

  • 1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13篇韦富香
  • 5篇刘云
  • 5篇胡芳
  • 5篇王志成
  • 4篇闫云君
  • 1篇肖靓
  • 1篇刘凌
  • 1篇刘幸福
  • 1篇姚安娜
  • 1篇周立

传媒

  • 7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应用化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实验科学与技...

年份

  • 6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三维生物力的定量研究
2024年
目的小鼠的早期胚胎外早期胚胎在体内迁向子宫的途中,胚胎细胞不断进行分裂和迁移,在此过程中囊胚不断进行膨胀和收缩,会对透明带进行挤压并产生力的作用。胚胎进入子宫后,必须从透明带上的小孔挤压出“壳”才能着床。但是胚胎细胞与透明带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目前还知之甚少。方法本课题组开发出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多模态牵引力的弹性微球,注射进的小鼠16细胞的桑椹胚期胚胎(E3.0)内测定小鼠活体胚胎对透明带的三维生物力的变化。结果应用弹性微球测定小鼠囊胚与透明带之间动态生物力,发现小鼠胚胎从囊胚期至胚胎从透明带孵出过程中,小鼠胚胎对透明带施加的法向牵引力和剪切牵引力呈振荡变化规律。同一个小鼠胚胎不同位置弹性微球在同一时刻所受的牵引力大小和方向不同。发现同一个发育时期多个小鼠囊胚腔内弹性微球上的牵引力分布是不对称的,同时存在拉伸牵引力和压缩牵引力。结论本研究利用弹性微球测定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牵引力,发现胚胎发育过程中牵引力的变化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小鼠囊胚腔内细胞产生的牵引力分布不均匀,对全面认识细胞力学属性对胚胎发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罗君雨Erfan Mohagheghian韦富香汪宁
关键词:透明带小鼠胚胎胚胎细胞早期胚胎小鼠囊胚
小鼠胚胎类器官不同胚层三维牵引力的定量测量
2024年
目的力学因素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对胚胎产生的力进行测量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弹性微球等新型探针已经成功地在斑马鱼胚胎和小鼠胚胎中对胚胎组织产生的三维牵引力进行定量测量。体外培养的胚胎类器官比天然的胚胎更为脆弱,如何对其产生的牵引力进行测量,是一项更为艰巨的挑战。方法将弹性微球与OGTR1小鼠胚胎干细胞共同培养在180 Pa的三维纤维蛋白软胶中,通过添加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胚胎干细胞高效地发育为具有有序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类器官。在胚胎类器官发育的过程中,与胚胎干细胞黏附的弹性微球会被包裹到胚胎类器官内部,并会分布到胚胎类器官的不同位置。用Triton X-100去除胚胎细胞产生的力,并在处理前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弹性微球和胚胎类器官进行三维成像,记录下弹性微球的位置和形态,计算出弹性微球的受力。结果在三维纤维蛋白软胶中,用细胞因子组合对胚胎干细胞进行诱导,可以诱导超过75%的细胞克隆形成具有类似天然三胚层结构的胚胎类器官。对处于不同胚层区域的弹性微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中胚层区域组织产生的牵引力显著高于其他区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在小鼠胚胎类器官中定量测量三维牵引力的方法,并发现不同胚层产生的牵引力的差异。
韦富香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胚胎细胞小鼠胚胎
基于项目目标法的“小老师”团队实验教学模式被引量:7
2012年
探讨了基于项目目标法的"小老师"团队的实验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自愿报名和择优录取的方式组成"小老师"实验团队,教师将实验任务以"项目目标"方式分配给团队,团队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内容探索,从教学准备、实验、报告批改、总结改进等一系列活动完成完整的"项目"。该实验模式可促进教师从指导实验向设计实验的角色改进,可促进学生在团队中快速提升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团队意识,使其创新潜能得以启发与发挥。
刘凌肖靓刘幸福周立韦富香
关键词:实验教学
细胞硬度调控肿瘤干细胞逃逸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机制探究
2024年
目的肿瘤细胞逃逸免疫系统的攻击是肿瘤转移和复发的关键,也是肿瘤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干细胞(CSCs)具有高成瘤性及高转移能力,被认为是逃逸免疫攻击的重要细胞亚群。CSCs如何逃逸T细胞的攻击,目前尚不清楚。细胞毒性T细胞(CTLs)与肿瘤细胞接触形成免疫突触,释放颗粒酶和穿孔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免疫突触的形成以及颗粒酶的释放都受到力学信号的调控。方法利用OT-I小鼠模型体外获取完全活化的OT-I CTLs,与OVA-CSCs共孵育诱导杀伤,建立CTLs特异性杀伤CSCs模型,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实时观测CTLs与CSCs形成免疫突触的稳定性以及颗粒酶释放的情况;利用核酸干扰及小分子抑制剂研究CSCs的软硬度对突触稳定性及CTLs杀伤能力的影响。结果肿瘤干细胞相较于肿瘤细胞更难被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CTLs与CSCs共培养形成的免疫突触内仅有少部分毒性颗粒被触发分泌发挥作用;与普通肿瘤细胞相比,CSCs与CTLs的共培养体系内检测到颗粒酶B的分泌量更低;无论是利用小分子药物还是转染质粒增加肿瘤干细胞的硬度都可以增强CTLs对其的杀伤效果。结论肿瘤干细胞逃逸免疫杀伤与其自身硬度有关,提高肿瘤细胞的硬度可以增强T细胞对其的杀伤;肿瘤干细胞更少地触发免疫相关分子的释放,使肿瘤干细胞更容易逃逸免疫杀伤。
季晨阳陈俊威韦富香
关键词:颗粒酶免疫攻击特异性杀伤共聚焦显微镜
猪板油直接萃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研究了猪油原位萃取-酶法转化制生物柴油。考察了溶剂用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对油脂得率的影响,探讨了以Novozyme 435酶为催化剂直接转化猪油生物柴油。结果表明,萃取猪油的较优参数为:乙酸甲酯为萃取剂,乙酸甲酯用量(mL)与猪板油质量(g)比为8∶1,萃取时间3 h,萃取温度50℃;以Novozyme 435脂肪酶转化猪油制备生物柴油,得率为95.12%,当Novozyme 435酶和Lipozyme TLIM酶混合比为1∶1时,生物柴油转化率最高,达97.12%。
王志成胡芳韦富香刘云闫云君
关键词:生物柴油乙酸甲酯猪油脂肪酶
叔丁醇体系中复合酶催化餐饮废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优化
丁醇为反应体系,研究固定化Novozym 435和Lipozyme TLIM脂肪酶协同催化餐饮废油合成生物柴油.采用5因素5水平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用量4%(wt.)、复合酶配比1∶1(w/w),...
胡芳姚安娜韦富香王志成刘云闫云君
关键词:餐饮行业废油处理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油菜籽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4因子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了浸提时间、浸提次数、料液比和浸提温度等4个因素对油菜种籽类胡萝卜素提取效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和回归模型方程。最佳工艺参数为:浸提时间为7.3h,浸提次数为3次,料液比为29∶1,浸提温度为42℃。在上述条件下,提取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为4.791mg/100g。所得回归模型方程显著,拟和情况良好,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小于1.5%。
刘云胡芳王志成韦富香闫云君
关键词:类胡萝卜素油菜籽
两步法催化菜籽油脱臭馏物制备生物柴油(英文)
菜籽油脱臭馏出物(RDOD)是菜籽油精炼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于其富含游离脂肪酸,因此RDOD制备生物柴油可分两个步骤:即D002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酶化反应和碱催化醇解反应。结果表明,D002阳离子交换树脂具有较高的酯化活力...
刘云王志成胡芳韦富香
关键词:菜籽油脱臭馏出物醇解生物柴油
文献传递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牵引力/硬度双重探针开发及应用
2024年
目的力学因素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细胞硬度、牵引力等力学属性在发育的过程中会随着细胞位置的改变发生剧烈而迅速地变化,目前通过不同的探针分别对细胞硬度和牵引力进行测量的方法难以全面反映胚胎发育过程中力学属性的变化,因此急需开发一种可以原位测量硬度/牵引力双重属性的办法。方法通过微流控系统,用聚乙二醇凝胶包裹铂钴合金十字结构,制备成直径50μm探针。通过显微注射将探针注射到斑马鱼胚胎内。该探针在初始状态下处于高硬度状态,可测量细胞/组织硬度。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聚乙二醇凝胶解聚,探针硬度下降,在周围细胞的挤压下产生形变,可测量细胞/组织产生的牵引力。结果使用4000高斯的脉冲磁场对该探针进行磁化,随后用15高斯交变磁场驱动探针刚性旋转,测得胚胎组织的硬度在100~300 Pa范围内。紫外光照射后探针测得胚胎组织产生的平均牵引力约为250 Pa,卵黄组织产生的平均牵引力约为50 Pa。结论微流控系统制备的牵引力/硬度双重探针在斑马鱼胚胎中成功实现硬度、牵引力的原位测量。
韦富香
关键词:胚胎组织牵引力微流控芯片斑马鱼胚胎
基于响应面的酶法酯交换制备乌桕脂油类可可脂被引量:10
2010年
在无溶剂状态下,研究Lipozyme TLIM催化乌桕脂油酯交换反应制取类可可脂。采用三因素五水平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参数,获得最优工艺条件为:酶用量9wt.%,反应温度52.5℃,反应时间3h。在最优条件下,类可可脂得率为(85.111±0.475)%。高温气相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类可可脂中甘油三酯组成和结构与天然可可脂类似。
胡芳韦富香王志成刘云闫云君
关键词:类可可脂脂肪酶酯交换反应响应面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