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俊业

作品数:27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生物学
  • 1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谱系
  • 5篇系统学
  • 5篇海绵
  • 4篇化石
  • 3篇形态学
  • 3篇苔藓
  • 3篇苔藓动物
  • 3篇角海绵目
  • 3篇古生物
  • 3篇海绵动物
  • 3篇分子系统
  • 3篇分子系统学
  • 2篇寻常海绵纲
  • 2篇上奥陶统
  • 2篇良里塔格组
  • 2篇化石记录
  • 2篇古生代
  • 2篇古生物学
  • 2篇发育关系
  • 2篇分子古生物学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南...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渥太华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7篇马俊业
  • 15篇杨群
  • 6篇李春香
  • 5篇李越
  • 5篇张园园
  • 4篇郝家胜
  • 4篇姚小刚
  • 3篇夏凤生
  • 3篇王建坡
  • 3篇李启剑
  • 2篇夏旭华
  • 2篇王媛媛
  • 2篇蔡习尧
  • 2篇黄智斌
  • 2篇孙晓燕
  • 2篇李春香
  • 1篇杨海军
  • 1篇陆树刚
  • 1篇盖永华
  • 1篇邱会平

传媒

  • 8篇古生物学报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绢蝶属(凤蝶科:绢蝶亚科)代表种类的高原适应性研究
绢蝶属蝶类广泛分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是研究复杂地质环境演变条件下物种形成与分化模式以及生物类群适应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面的一个模式生物类群。本研究基于较大规模的转录组测序,首次利用476个直系同源...
苏成勇谢婷婷王运良司成才李绿砚马俊业李春香孙晓燕郝家胜杨群
关键词:绢蝶中新世
文献传递
礁滩分类以及在岩芯中的识别被引量:15
2009年
百余年来涉及生物礁滩的有关论著,从对具体例证的剖析到时空模式的综述,催生着各种分类方案的出台。生物礁滩纵横展布上显示生态环境的相变,礁—滩灰岩具有非均一性,其岩石学特征能指示其生态群落类型。在岩芯中能识别出与各类礁—滩在成因上密切相关的岩性段时,勾勒礁滩体生态单元序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行的。
张园园王建坡马俊业姚小刚王媛媛李启剑李越
关键词:形态学岩石学岩芯
塔中隆起上奥陶统凯迪阶良里塔格组生物群及其古生态特征被引量:27
2009年
塔中隆起区的良里塔格组含菌藻类微生物岩、植物类的钙藻、原生动物中的有孔虫、后生动物中的海绵、珊瑚、苔藓虫、介形类、三叶虫、腹足类、腕足动物、棘皮动物等化石门类。根据其生物成分的埋葬学特征,分为原地或近源成分占优势的群落和远源异地成分占优势的组合,群落和组合的类型展布受水深、水动力、坡折带地貌等因素控制。
杨海军王建坡黄智斌姚小刚张园园马俊业李越
关键词:生物群古生态良里塔格组塔中隆起
网角海绵目(Dictyoceratida)谱系发育与形态发生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采用形态和分子数据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网角海绵目谱系发育和骨骼形态发生问题。根据11个普通海绵种的18S rRNA序列,结合11个形态与结构特征以及生化和细胞学性状,对网角海绵目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分子系统学分析表明,网角海绵目及角骨海绵科为单系类群,具有宽口型领细胞室的掘海绵科属于网角海绵目。表型数据显示,网角海绵目内的4个科(Dysideidae,Thorectidae,Irciniidae,Spongiidae)为单系类群。网角海绵目的单系性表明具有等级分化特征的海绵质骨架纤维为同源特征,而领细胞室类型的分化,即宽口型和二咽型领细胞室的分化,是在网角海绵内部类群分化的同时发生的。结合角海绵类及相关类群的化石记录和文中关于网角海绵谱系发育分析推测,早期网角海绵可能主要通过胶原纤维粘附外源碎屑颗粒来支撑内部骨架系统;网角海绵的演化向两个方向发展:①合成多种海绵质纤维取代外源物形成骨架系统(网角海绵和指角海绵);②合成硅质骨针取代外源颗粒构成海绵骨架(现代所有具有骨针的普通海绵)。
马俊业杨群
关键词:普通海绵纲分子古生物学
滇西北横断山区晚古生代苔藓动物被引量:1
2009年
作者描述了分布在保山、施甸、宁蒗和永胜等地的滇西北地区的化石苔藓动物共18属32种。其中包括10个新种,它们是:Helopora ninglongensis sp.nov.,H.hastiferasp.nov.,Rhabdomeson pristinus sp.nov.,Streblascopora quadriata sp.nov.,Fenestella shidianensis sp.nov.,Semicosciniumeifelia sp.nov.,Minilyapetalina sp.nov.,Fistuliporaturbalis sp.nov.,Leptotrypa adhaerens sp.nov.和L.lamellata sp.nov.。这些苔藓动物的时代主要是巴什基尔期、艾菲尔期,其次是埃姆斯期、吉维特期、亚丁斯克期和罗德-沃德期。滇西北横断山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东、冈瓦纳古陆北缘陆棚区,形成一个独特的生物地理区。艾菲尔期早期的苔藓动物群与我国北方地槽区的关系密切,经过法门期、杜内期,到巴什基尔期,而且范围扩大至我国西藏区以及特提斯区北、中、南三个分区、美洲区、俄罗斯地台区,并可持续至中二叠世的罗德-沃德期("茅口期"),但与我国华南区的差异较大。
夏凤生马俊业
关键词:苔藓动物古生物地理晚古生代滇西北
化石记录时间与分子估算时间的吻合度检验:海绵动物基于7个核蛋白基因的谱系年代分析
<正>化石记录是研究生物演化历程的直接证据,并且可以作为校正点与分子数据结合对生物类群进行谱系重建与年代估算。正确的评估和使用化石校正点是准确估算类群分歧时间之关键所在,同时也能够为理解和检验分子序列的进化速率模式(例如...
马俊业杨群
关键词:海绵动物
文献传递
白垩纪中期缅甸琥珀内真水龙骨类鳞片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在白垩纪中期(~100 Ma)缅甸琥珀中首次报道了蕨类植物鳞片化石。该鳞片化石为基部着生,鳞片细胞壁均存在不同程度加厚,为筛孔状鳞片类型。根据最新的现代蕨类植物系统发育树,结合鳞片的演化趋势及鳞片化石的形态解剖特点分析,认为该鳞片化石来自真水龙骨类。这一发现表明真水龙骨类在白垩纪中期就已经出现了多样性分化。
李春香李春香
关键词:白垩纪中期
泥质对志留系礁滩生长的抑制作用:黔北桐梓韩家店组的例证被引量:3
2012年
黔北桐梓的戴家沟剖面和狮溪剖面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下部的韩家店组出露完好,该组泥岩、粉砂岩中夹有厚度1—3m、直径4—7m的小型点礁。礁核相多具典型的障积格架岩特征,但生长时限短暂,群落分异度低,仅见床板珊瑚、单体四射珊瑚、苔藓虫和海百合茎,礁间为珊瑚、苔藓虫和海百合茎碎片堆积的滩相,伴生丰富的遗迹化石。在陆源碎屑快速沉积的背景下,浑浊海水频繁的富营养化过程限制了礁体纵横向生长和朝高分异度群落发展的可能性。
李启剑王媛媛李越马俊业张园园邓小杰蔡习尧
关键词:生物礁滩泥质沉积物志留系
海南网角普通海绵Ircinia(Dictyoceratida:Spongiidae:Irciniidae)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正>网角海绵目(Dictyoceratida)是普通海绵纲(Demospongiae)内具有非矿化骨架的一个类群,其中Irciniidae科海绵具有海绵质纤维细丝鉴别特征而区别于该目其他科(Dysideiea,Spon...
马俊业杨群
关键词:分子系统学
奥陶纪苔藓动物的多样性演变——兼论苔藓动物的起源被引量:3
2010年
苔藓动物是一类多为海生、滤食性的群体生物。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辐射和灭绝的重要时期,也是苔虫礁形成的最早时期。已知最老的化石苔藓动物发现于中国特马豆克晚期。构成苔藓动物基本分类框架的狭唇纲(包括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和宽唇纲(包括窗孔目和栉口目)也都是在奥陶纪时期逐步形成的,其中,变口目出现于特马豆克期Tr2时间段,在弗洛期和大坪期,多样性较低,但从达瑞威尔期开始,经桑比期至凯迪期,多样性不断增高,并出现辐射。隐口目(特别是"双叶类隐口目苔虫")也经历了与变口目相类似的发展过程,但它首次出现的时间要相对略迟于变口目。这两个目在整个奥陶纪苔藓动物群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泡孔目、管孔目和窗孔目,先后首次出现在弗洛期Fl2时间段、大坪期Dp1和Dp2时间段,但它们在整个奥陶纪期间一直处于低多样性态势。至于栉口目,它首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更迟,在凯迪期Ka4时间段,犹如昙花一现。苔藓动物的演化在接近奥陶纪末时呈两幕式灭绝,一次发生在凯迪期Ka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拉夫塞伊灭绝"),另一次发生在赫南特期Hi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赫南特灭绝")。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表明,苔藓动物属原口动物,而不是以前长期认为的后口动物,或介于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而且,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形动物之间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苔藓动物可能起源于一种叫原内肛动物的生物,它们的目一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绘制的谱系图还有待于化石记录的不断补充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介入以使其日趋完善。
夏凤生马俊业郝家胜
关键词:苔藓动物种系发生灭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