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
- 作品数:4 被引量:6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胶基有机复混颗粒肥养分缓释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采用颗粒肥的静态水浸法和动态淋溶法,研究了自行开发研制的PVA改性淀粉粘结剂和DPS-2改性淀粉粘结剂生产的有机复混颗粒肥(A、B)及传统无机粘结剂硅酸钠作为对照生产的有机复混颗粒肥(C)的养分缓释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静态水浸条件下,3种颗粒肥均具有缓释效果,颗粒肥A和B的缓释效果均优于颗粒肥C,以颗粒肥A的缓释效果最为显著,7d内全氮、全磷及全钾的累积溶出率分别为36.3%、4.5%及31.4%。动态的养分淋溶试验结果显示颗粒肥的养分释放速率快于静态条件下养分释放,当淋溶液为500 ml时,颗粒肥B的全氮、全磷及全钾的累积溶出率为72.3%、18.5%和69.9%,其缓释效果最优,其次是颗粒肥A和C。3种颗粒肥的养分初级溶出率和微分溶出率分别在3.2%-24.7%和0.2%d^-1-4.5%d^-1之间。由此可以看出,改性淀粉粘结剂生产的颗粒肥具有缓释效果,用它代替传统的无机粘结剂生产高浓度的胶基有机复混颗粒肥是可行的。
- 谢居清李彦明李国学高丹张宝莉
- 关键词:粘结剂
- 余热和菌剂对垃圾堆肥效率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0年
- 为探讨生活垃圾堆肥过程中同时添加外源菌剂和使用循环热风对缩短堆肥周期的影响,该文以15~80mm生活垃圾为原料,设置了无添加菌剂和无余热回用堆肥(对照)与添加菌剂和余热回用堆肥(处理)强制通风隧道发酵仓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菌剂和余热利用后堆肥高温达到55℃的时间缩短了1~2d,高温堆肥时间7d,堆肥周期缩短为27d;按600t/d处理规模计算,菌剂和余热利用处理全年的温室气体比对照少排10150.65t(以CO2计);日进仓数由3个增加到4个,处理能力可以提高到800t/d。菌剂和余热利用能够有效提高堆肥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高丹张红玉李国学江滔邓辉张玮
- 关键词:垃圾处理堆肥温室气体菌剂减排
- 硅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吸收及其在病害逆境胁迫中的抗性作用被引量:45
- 2010年
- 硅在地壳中含量位居第二位,尽管还没有被列为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但它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和营养吸收、提高植物对非生物逆境胁迫和生物逆境胁迫的抗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综述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硅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吸收及其生理效应,重点介绍了硅在病害逆境胁迫中的抗性作用机理。高等植物以单硅酸[Si(OH)4]的形式吸收硅,存在硅的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机制。硅主要沉积在叶片及叶鞘表皮细胞,形成硅化细胞和角质-硅双层结构,能增强寄主植物细胞壁的机械强度和稳固性,从而延缓和抵御病菌的侵入和扩展。更多的证据表明,硅处理能增加植物叶片保护酶(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活性和诱导寄主产生次生代谢抗性物质(如植保素、多酚类化合物、木质素),从而激活植物的防御系统,增强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显示,硅能诱导与植物防御机制相关的基因表达,参与抗病信号分子(如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 高丹陈基宁蔡昆争骆世明
- 关键词:硅植物环境胁迫诱导抗性
- 80mm以下粒径的垃圾堆肥工艺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以北京市南宫堆肥厂现有堆肥工艺为对照,研究了添加倒仓破碎工艺和缩短堆肥周期对0~80 mm粒径生活垃圾堆肥腐熟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对新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试验以马家楼转运站经筛分的0~80 mm粒径垃圾为堆肥原料,共设3个处理。处理1为高温发酵8 d(中间倒仓破碎1次)→后熟化12d→最终熟化12 d,堆肥时间共32 d;处理2为高温发酵7 d(中间倒仓破碎1次)→后熟化12 d→最终熟化12 d,堆肥时间共31 d;对照(CK)为高温发酵8 d(不倒仓破碎)→后熟化12 d→最终熟化12 d,堆肥时间共3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1的评价级别最高,即增加倒仓破碎工艺可以促进堆肥的腐熟度,处理2的腐熟度与处理1相差较小,即在倒仓破碎的工艺基础上,缩短堆肥周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魏洪飞李国学张红玉高丹史殿龙
- 关键词:生活垃圾堆肥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