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志 作品数:11 被引量:2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NSFC—云南联合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文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茶叶科学进入基因组学时代 2018年 笔者建议:国家尽快启动全球茶树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的基础性、战略性的科学研究项目,建立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联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树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保存与优异基因资源的高效发掘利用,研究世界各地茶叶风味与茶文化形成的科学基础,构建茶树的全球基因变异图谱,了解茶树种质资源从中国向全球传播的基因足迹,全面构建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茶树种质资源、基因资源、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大数据库,为绿色丝绸之路和新茶叶之路的再度辉煌提供基因组学等基础科学和大数据分析等高新技术的支撑。 高立志关键词:种质资源 基因组学 基因资源 茶文化 茶树 云南古茶园栽培大叶茶和大理茶群体的叶绿体RPL32-TRNL核苷酸变异和遗传分化 被引量:9 2010年 对云南地区栽培的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9个居群和大理茶(C.taliensis)3个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遗传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94条叶绿体DNA RPL32-TRNL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进行分析,共发现了7个单倍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叶茶(h=0.728,π=0.00469)比大理茶(h=0.610,π=0.00225)拥有更为丰富的遗传变异,但其居群遗传分化水平(Gst=0.580,FST=0.612)却低于大理茶(Gst=0.696,FST=0.773)。AMOVA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它们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且大叶茶(61.21%)低于大理茶(77.34%)。相对于大理茶,遗传多样性水平在本研究所取的大叶茶居群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单倍型多态性水平变化范围为0~0.809,核苷酸多态性水平变化范围为0~0.00487。最后,讨论并提出了科学有效地保护我国古茶园茶种资源的建议和对策。 刘阳 杨世雄 高立志关键词:大叶茶 叶绿体DNA 古茶园 转座子插入宿主基因在稻属中的分布式样及其适应意义的初探 2011年 转座子在各类真核生物基因组中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它们对宿主基因组特别是关联的基因在结构、功能和进化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本研究选择了水稻基因组中2个被转座子插入的宿主基因,通过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获得了转座子在稻属16个代表物种94份材料中的插入式样。结果表明,这2个转座子在稻属中的分布式样与插入时间不同,基因LOC_Os02g26349中的转座子在AA-基因组的物种中全部存在,基因LOC_Os02g45130中的转座子则插入稻属AA-基因组的部分物种中,与AA-基因组的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相吻合。转座子在宿主基因组中不同的分布与保留式样以及插入后已经固定在不同地理来源的群体中,暗示了它们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对宿主基因可能存在适应性意义。 樊亚宇 高立志关键词:转座子 稻属 基于流式细胞术的15个油茶品种基因组测定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以15个油茶品种的嫩叶为材料,用基因组大小水稻日本晴为内标,筛选出适合油茶的流式细胞术估测基因组大小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解离液的反复筛选,改良的Otto法对油茶细胞核的解离效果最佳,内标水稻与待测样品油茶的变异系数(CV)均控制在6%以内;细胞悬液在加入PI染色剂10 min后便可上机检测,15个油茶品种的基因组大小范围为6 411.99~9 398.58Mbp,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 杨晓兰 佟岩 雷小林 徐林初 高立志关键词:油茶 解离 基因组 流式细胞术 利用SSR分析普通野生稻自然居群交配系统 被引量:4 2010年 采用SSR标记技术检测了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交配系统参数,旨在了解其居群交配系统,为有效原位保护、异位保存提供指导。结果表明,6个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存在差异(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166~0.6075),居群间分化明显(Fst=0.4220)。广东高州大岭居群和广东高州朋山居群有过剩的杂合子(F<0),而另外4个居群有过剩的纯合体(F>0)。普通野生稻6个取样居群交配系统为混合交配类型,居群之间的异交率相差较大(多位点异交率变幅为15.1%~41.8%,单位点异交率变幅为10.1%~28.5%)。6个居群的多位点异交率都高于单位点异交率,而且位点亲本相关度比较大,说明居群内存在一定程度的近交。同时,各居群单位点相关度与多位点相关度差值较大,表明居群内存在亚结构。还讨论了进一步改善普通野生稻原位和异位保护的措施。 李小湘 刘勇 段永红 王淑红 詹庆才 孙桂华 高立志关键词:普通野生稻 交配系统 简单重复序列 六个核基因片段在中国颗粒野生稻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筛选可用于亚洲栽培稻的重要野生近缘物种颗粒野生稻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有效SNPs标记,本研究共选取Osgstf3、OsNAC6、BADH、XCP2、EMF2和ERCC4 6个重要水稻功能基因,检测了来自中国云南和海南12份颗粒野生稻代表样品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发现Osgstf3、OsNAC6、BADH和XCP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接近于零,但在EMF2和ERCC4内含子区中检测到较低的核苷酸变异。利用EMF2和ERCC4片段对来自云南的3个天然群体和来自海南的2个天然群体共52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学研究,发现该物种具有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和低水平的遗传变异的独特群体遗传结构;这种剧烈的遗传分化不仅来自云南和海南两个地区之间,而且还来自地区内居群间,说明该野生稻生长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生境的破坏导致了碎裂的居群间基因流强烈受阻。 吴春燕 高立志关键词:核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群体遗传结构 一种基于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特征的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预测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特征的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基因预测的方法及应用。具体地,本发明通过对植物线粒体基因组进行开放阅读框的预测,将预测结果与线粒体基因组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其中的嵌合体ORF,对嵌合体... 刘源 高立志文献传递 一个物种形成基因组学研究的故事:稻属AA-基因组物种的全基因组测序与比较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es among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can greatly enhance our understanding of plant gene... 高立志一种基于总DNA测序结果的细胞器基因组筛选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总DNA测序结果的细胞器基因组筛选方法及应用。具体地,本发明通过设计的算法对植物总DNA测序获得的核苷酸序列和已发表的细胞器基因组(叶绿体/线粒体)进行比较分析,筛选出其中的细胞器核苷酸序列,并用开源基... 刘源 高立志文献传递 中国三种野生稻的群体遗传学和保护遗传学 高立志 葛颂 董玉琛 洪德元 贾继增 该项目从1994年至今对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福建、海南和江西的三种野生稻(普通野生稻、药用野生稻和颗粒野生稻)进行了继中国野生稻普查(1978-1982年)后最早的全国范围内的调查和取样,较为全面地查清了它们的...关键词:关键词:野生稻 种质资源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