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明
- 作品数:23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过表达白细胞介素-34对THP-1细胞的调节作用
- 2017年
- 构建人IL-34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到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高表达IL-34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THP-1细胞的影响。PCR扩增IL-34 DNA,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将构建成功的重组体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分析IL-34在细胞中的表达;用高表达IL-34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来培养THP-1细胞,Real-time PCR分析THP-1细胞中IL-10和TNFα的表达变化。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IRES2-EGFP-IL-34重组体;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IL-34可以促进THP-1细胞表达IL-10和TNFα。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分泌的IL-34对THP-1有调节作用。
- 高雪明张顺许兆军单艳王子鸿蔡挺江雪
- 关键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THP-1细胞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 人白细胞介素37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表位预测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预测人IL-37b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及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以IL-37b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应用ProScale、Bcepred服务器,分析人IL-37b亲水性、柔韧性、可及性和抗原性指数,并结合二级结构特征,预测IL-37b的B细胞表位。结果:IL-37b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β折叠(31.65%)、无规则卷曲(52.75%)、α螺旋(8.26%)和β转角(7.34%)组成。其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第21-27、34-75、175-192和213-215氨基酸区段。结论:此结果将有助于确定IL-37b的B细胞表位,为研制人IL-37单克隆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 高巧艳李燕周密高雪明袁仙丽李明才
- 关键词:B细胞表位
- 白细胞介素-38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炎症中的作用被引量:23
- 2013年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8是最近发现的IL-1家族细胞因子的第10个成员。IL-38的基因序列与IL-1受体拮抗剂(IL-1Ra)和IL-36Ra的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IL-38的特异性受体为IL-36R,它是IL-36的部分受体拮抗剂。IL-38可抑制Th17细胞产生IL-17和IL-22等炎症介质,也可抑制IL-36γ诱导产生IL-8,从而抑制炎症反应。该文对IL-38的生物学特征、受体与信号通路、生物学活性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作一综述。
- 袁仙丽李明才李燕高雪明高巧艳
- 关键词:受体拮抗剂炎症
- 靶向IL-33基因RNA干扰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方法
- 本发明针对IL-33基因,设计合成双链DNA片段,连接到慢病毒载体中,制备出重组慢病毒质粒载体,然后将重组慢病毒质粒载体与病毒包装成所需的3个辅助载体共转染到293T细胞中,获得靶向IL-33基因RNA干扰的重组慢病毒载...
- 李燕高巧艳李明才高雪明袁仙丽彭笑
- 文献传递
- 一种制作烟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作烟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动物模型的装置,包括由侧板、底板和活动顶盖构成的箱体,活动顶盖上设置有排烟装置,侧板上设置有进气装置,箱体外部靠近进气装置处设置有风扇,箱体内部在底板上设置有燃烟室;优点是:该...
- 李明才王亚清高雪明俞文彬
- 文献传递
- IL-33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12年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最初被命名为"DVS27"[1].它存在于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细胞核[2].2005年,Schmitz等[3]报道IL-33具有β-三叶草结构,这与IL-1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极为相似,因此把IL-33划分为IL-1家族的第11个成员,IL-1家族正是通过这种结构与靶细胞表面IL-1受体家族结合.
- 高雪明李明才王亚清李燕周密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和采血的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小鼠尾静脉注射和采血的辅助装置,包括由透明材质制作而成的管体,特点是:包括用于固定管体的底座,底座为空心底座,管体固定在底座上,管体包括管壁、管底和敞开的管口,管底上设置有开口,管壁上沿轴向设置有...
- 李明才高雪明王亚清俞文彬
- 文献传递
- 人白细胞介素-37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包装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白细胞介素(IL)-37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和包装。方法以pcDNA3.1(+)-IL-37为模板,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IL-37全长编码序列;与载体pLVX-IRES-Green1酶切并连接,大量扩增纯化重组质粒及包装质粒;以适当比例共同转染293T细胞生产慢病毒;收集并浓缩慢病毒,检测慢病毒滴度及IL-37的表达。结果所得病毒的滴度达到5×10^(12) TU/ml;病毒感染A549细胞后,可以在细胞内稳定表达出IL-37 mRNA。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出IL-37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包装获得了高滴度的病毒上清。所包装病毒上清具有感染力,在真核细胞中可以表达IL-37。
- 宋改环高雪明蒋雯雯李燕
- 关键词:慢病毒载体
- DC—CIK联合索拉菲尼对肺腺癌细胞的抗瘤效应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 co-culture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DC-CIK)联合索拉菲尼对肺腺癌细胞A549(KRAS基因突变型)和PC-9(EGFR基因突变型)的抗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从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常规诱导DC与CIK,1周后共培养,收集第7天DC-CIK,流式细胞术(FCM)分析其表型。MTT法检测索拉菲尼对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DC-CIK和/或索拉菲尼处理肿瘤细胞,CCK-8法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分别检测和动态监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FCM分别检测索拉菲尼作用24 h后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配体(NKG2DLs)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索拉菲尼对A549和PC-9作用24 h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中的增殖抑制率和总凋亡率显著高于单一因素组,且增殖抑制率随效靶比增加而提高(P〈0.05);而联合组中的标准化细胞指数明显低于单一因素组。NKG2D封闭可以减弱DC-CIK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5 μmol/L索拉菲尼作用24 h后,肿瘤细胞中NKG2DLs(ULBP1、UBLP2、ULBP3)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结论索拉菲尼对KRAS基因突变型和EGFR基因突变型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CIK联合索拉菲尼对肿瘤细胞的抗瘤作用明显优于单一因素,可能是通过调节NKG2D-NKG2DLs通路和凋亡诱导作用实现的。
- 胡珊珊蔡挺张顺高雪明谢阳阳费秋萍王朱巍
- 关键词:肺腺癌索拉菲尼树突状细胞
- 一种人白细胞介素-38的生产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人白细胞介素-38的生产方法,采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该基因工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成PCR引物;2)PCR扩增目的基因获得IL-38目的基因片段;3)构建重组载体pET-44-hIL-38;4)将重组...
- 李明才袁仙丽李燕高雪明高巧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