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建
- 作品数:52 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 腹腔不同渗透压液体温热化疗对小鼠腹水瘤的防治作用
- 1999年
- 探讨温热、化疗药物、低渗液及其联合应用对小鼠腹水瘤细胞生长的防治作用,并探索结合热化疗药物达到最佳疗效的灌注液介质浓度。方法:以昆明小鼠腹水瘤为模型,观察43℃重蒸馏水(DDW)、37℃丝裂霉素(MMC)生理盐水溶液、43℃MMC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和43℃DDW MMC等不同处理方法对干扰腹水瘤细胞生长、杀伤作用及其毒性作用。结果:以上方法均能破坏小鼠腹水瘤细胞,减少瘤细胞数量,抑制腹水产生,延长小鼠生存时间,使S期肿瘤细胞百分率减少,瘤细胞DNA指数(DI)降低(P<0.05),其中以43℃DDW及MMC腹腔内灌注的方法疗效最佳。结论:低渗液结合热化疗药物行腹腔灌注是防治进展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发生腹膜种植转移的一种有效方法。
- 张亮黄广建蔡端张延龄
- 关键词:腹腔内温热化疗腹水瘤
- 胃癌病灶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对淋巴结的显色效果被引量:12
- 2004年
- 目的观察胃癌病灶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后局部淋巴结的黑染效果,指导胃癌手术淋巴结的清扫。方法43例胃癌患者术前或术中肿瘤周围注射超微活性炭,82例胃癌未接受注射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清扫淋巴结的数目、黑染淋巴结数、淋巴结黑染与注射活性炭时间的关系、淋巴结转移情况,并观察副作用的发生。结果活性炭组每例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34枚±13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6枚±9枚),主要是清扫的N2淋巴结数明显最多(25枚±9枚∶8枚±4枚);活性炭组黑染度为603%,N1淋巴结的黑染度(713%)高于N2(563%);局部组织内注射超微活性炭,2d后淋巴结的黑染效果才较满意;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68%)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33%)及对照组(184%);局部组织注射超微活性炭未见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肿瘤周围局部注射超微活性炭是一种有效、易行和安全的方法,对胃癌淋巴结清扫有指导作用。
- 黄广建陈忠清张延龄张群华刘懿钱立平陈坚倪泉兴
- 关键词:淋巴结注射胃癌肿瘤病灶
- 纳米活性碳作为药物载体在淋巴靶向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载阿霉素的纳米活性碳在治疗恶性肿瘤淋巴道转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雌性Wistar大鼠,右后肢脚掌皮下接种Walker256瘤细胞悬液后形成淋巴结转移模型,分别在肿瘤部位注射载有阿霉素的活性碳混悬液、阿霉素水溶液和生理盐水。注射后21d处死大鼠取腘窝淋巴结,测量各组淋巴结重量、淋巴结中肿瘤细胞坏死率和凋亡率。结果载阿霉素活性碳组大鼠的淋巴结重量较其他两组为轻,淋巴结中肿瘤细胞坏死率、凋亡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注射载阿霉素活性碳组大鼠皮肤无溃烂,而单纯注射阿霉素水溶液组大鼠皮肤均有溃烂。结论活性碳作为化疗药物的载体,在不影响化疗药物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可将药物导入淋巴系统内并有助于在淋巴结中停留,能较好地发挥药物杀灭淋巴系统中的肿瘤细胞的作用,并且减轻了药物的毒性。
- 陈浩黄广建倪泉兴张延龄
- 关键词:活性碳阿霉素淋巴化疗肿瘤
- 活性炭纳米粒对胃癌淋巴清扫的指导作用被引量:13
- 2005年
- 目的评价活性炭纳米粒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胃癌患者术前或术中肿瘤周围注射活性炭纳米粒混悬液,比较其清扫淋巴结的数目、淋巴结黑染及转移情况,并观察副作用的发生。结果活性炭组每例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32.7±11.4枚)明显高于对照组(17.0±8.7枚),主要是清扫的N2淋巴结数明显增多(23.1±8.0枚):(8.7±4.2枚);活性炭组黑染度为58.2%,N1淋巴结的黑染度(66.7%)较N2(49.8%)高;黑染淋巴结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20.7%)明显高于未黑染淋巴结(3.7%)及对照组(15.2%);活性炭组手术时间稍延长,但手术并发症未增加;局部组织注射活性炭纳米粒未见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肿瘤周围局部注射活性炭纳米粒是一种有效、易行和安全的方法,对胃癌淋巴结清扫有指导作用。
- 黄广建陈忠清刘懿钱列平陈坚倪泉兴张延龄
- 关键词:淋巴结清扫胃癌
- 一种防止术中癌细胞播散的阻断夹
- 本实用新型属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术中癌细胞播散的阻断夹。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锈钢或塑料或钛合金等材料制成长、短直夹或弯夹胃癌阻断夹,包括上翼、下翼和活动U型齿槽。本实用新型用于胃癌手术过程中,可夹闭胃壁血管、淋巴管...
- 黄广建倪泉兴
- 文献传递
- 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作用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明确胃癌患者血清胃泌素(Gs)水平变化的原因及其作用。方法测定了164例胃癌患者及27例正常人血清Gs含量,分析其与胃癌部位、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底贲门癌患者血清Gs水平明显升高,而胃窦癌、胃体癌患者血清Gs水平与正常人接近。血清Gs水平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而逐步升高。41例不能切除的胃癌中,生存期超过1年者血清Gs水平与生存期不超过1年者接近。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血清Gs水平的升高是一种继发性改变,血清Gs的水平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无关,血清Gs并不参与胃癌的生长过程。
- 黄广建余枫王德昭
- 关键词:胃泌素胃肿瘤血清
- 胃泌素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的建立被引量:2
- 1996年
- 建立了胃泌素受体(GR)的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34例胃癌及邻近正常粘膜胃泌素受体含量及亲和力Kd。发现五肽胃泌素(Gs-5)及[Leu15]Gs-17均能作为非标记配基,Gs-5的抑制效果更好。醋酸纤维混合膜(Φ0.45μm)分离结合及游离部分125[Leu15]Gs-17效果好。34例胃癌及其邻近正常粘膜表达GR是一致的。
- 黄广建邓守真乐竹琴张延龄王德昭余枫
- 关键词:胃泌素受体放射配基胃癌
- 胃癌血清胃泌素含量升高的原因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胃癌病人血清胃泌素 (Gs)含量升高的原因。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胃癌病人血清Gs含量 ,并分析其与胃癌发生部位、临床病理分期、预后的关系以及手术前后血清Gs的变化。结果 胃底贲门癌病人血清Gs值明显升高 ,而胃窦癌、胃体癌血清Gs值与正常对照组接近 ;随着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 ,血清Gs含量逐渐升高 ;胃癌术后 2周血清Gs含量虽明显下降 ,但术后 3个月恢复到与术前水平相当 ;对 4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胃癌病人进行随访 ,发现生存期超过 1年者血清Gs含量与生存期未超过 1年者接近。结论 胃癌病人血清Gs升高是一种继发性改变 ,不能作为一种肿瘤标志物 。
- 黄广建张延龄余枫陈浩
- 关键词:胃癌胃泌素肽类激素GS
- 胃泌素、胃泌素受体与结肠癌(文献综述)
- 1994年
- 结肠癌细胞能合成并自分泌胃泌素,作为自身生长因子刺激其生长,血清中胃泌素含量不能反映肿瘤组织中胃泌素的变化.结肠癌细胞表面的胃泌素受体含量决定了细胞对胃泌素的反应性及预后.胃泌素受体拮抗剂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黄广建
- 关键词:结肠癌胃泌素胃泌素受体
-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被引量:30
- 2007年
- 以苯乙烯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稳定剂,在乙醇/水的极性反应体系中,使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PS)微球。研究了制备工艺对微球分子量等远程结构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合微球形成的单体用量、引发剂和分散稳定剂的浓度、反应温度、时间和乙醇/水的比例等参数下,克服了以往存在的粒径不均匀、分子量较低、微球表面圆整光洁度较低和产率偏低等主要问题,制备了粒径在1.5~3μm之间、粒径分布1.05~1.08、分子量80×10^4左右、最高得率达97%、球体表面光洁、球形对称均匀且相互不粘连的单分散PS微球。
- 范婷陈建定黄广建
- 关键词:聚苯乙烯单分散粒径分布分散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