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悦
-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感染小鼠动物模型。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1经鼠尾静脉注射相同数量的对数生长期白念珠菌酵母细胞(2×107CFU/mL,0.5mL),实验组2经鼠尾静脉注射相同数量的对数生长期白念珠菌酵母细胞(2×106CFU/mL,0.5mL),正常对照组注射0.5mL的PBS磷酸盐缓冲液。进行小鼠死亡率观察;小鼠脾脏组织白念珠菌培养、鉴定;将肾脏组织做病理学标本PAS染色。结果实验组小鼠的死亡率为100%,高浓度组3天内全部死亡,低浓度组生存期稍长,但观察期间也全部死亡;两实验组脾组织培养有白念珠菌生长;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炎性肉芽肿形成,肉芽肿内有大量的白念珠菌孢子和菌丝生长及炎细胞浸润。结论直接将适量的白念珠菌酵母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可以建立稳定的系统性念珠菌病小鼠模型,避免了应用免疫抑制剂所导致的人为性实验干扰因素,更好地为系统性念珠菌病的研究提供了动物模型。
- 黄悦张子平程波黄一锦
- 关键词:小鼠念珠菌病动物模型
- 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脱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脱毛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波长755nm,光斑直径10mm,脉冲宽度20ns,能量密度10-20J/cm2,对400例患者504个部位进行脱毛治疗,探讨其经过1-6次及以上治疗的效果及治疗次数与疗效的关系。结果:400例患者在合适的能量密度、光斑、脉冲宽度下,经过1-6次及以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20.3%、39.7%、70.3%、88.7%、96.6%,治疗4次及4次以上的有效率高于治疗4次以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疗效与治疗次数呈正相关。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4.0%。结论:翠绿宝石长脉冲激光脱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 李永红蔡良奇赵小燕张启国黄悦
- 关键词:脱毛疗效显著
- 联用血浆置换治疗激素抵抗型重症药疹35例临床疗效观察
- 周凌辉黄悦张燕林
-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探究度普利尤单抗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0例中重度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口服依巴斯汀片+外用地奈德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6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损、瘙痒症状缓解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4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度普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效果显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减少疾病复发,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周昆丽李伟兴黄悦张启国吴泳蔡良奇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
- 联用血浆置换治疗激素抵抗型重症药疹35例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不能耐受糖皮质激素和(或)经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仍难以控制的35例重症药疹患者,采用Aquarius血细胞模式分离机,将患者血液分离...
- 周凌辉黄悦张燕林
- 关键词:重症药疹激素抵抗血浆置换疗法临床疗效
- CHK1基因对白念珠菌体外超微结构及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CHK1基因对白念珠菌体外超微结构及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方法设置实验组CHK21组(chk/chk双等位基因缺陷株),对照组标准株组(CAF-2)。通过扫描、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菌株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NCCLS-M27A方案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CHK1基因缺陷株进行氟康唑体外药敏试验,观察其对氟康唑最低抑菌浓度的影响。结果透射电镜下标准株组细胞壁各层结构完整;CHK1基因缺陷株细胞壁的电子致密层明显变薄,部分区域出现局灶性缺失的现象。扫描电镜下标准株酵母细胞表面光滑,出芽数目较多;CHK1基因缺陷株细胞表面粗糙,可见小斑块或者斑片状凸起。氟康唑对白念珠菌标准株CAF-2、CHK1缺陷株CHK21的MIC值分别为1μg/mL、0.125~0.25μg/mL。结论CHK1基因可能调控白念珠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以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
- 黄悦蔡良奇张子平程波
- 关键词:白念珠菌氟康唑药敏试验超微结构
- 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甲银屑病40例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 观察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甲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轻度至中度甲银屑病患者40例,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随机选取患者一侧的手指或足趾甲进行长脉宽Nd∶YAG激光治疗为激光组,另一侧不进行治疗为对照组。Nd∶YAG激光治疗能量密度110~130 J/cm2,频率1Hz,脉宽250μs,光斑大小2 mm,根据病损改变情况治疗最多6次,每次治疗间隔1个月。每次激光治疗前,通过甲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nail psoriasis severity index,NAPSI)进行评分,记录激光治疗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0例患者末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采用皮肤镜观察皮肤病学改变,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40例患者平均治疗(3.93±1.5)次。末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激光组NAPSI总分和甲母质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甲床NAP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的NAPSI总分和甲母质评分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激光治疗后1个月,激光组甲母质皮肤镜征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而甲床皮肤镜征无显著改善,与甲母质和甲床的NAPSI评分结果一致。40例无一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Nd∶YAG激光治疗甲银屑病可显著改善甲母质,但对甲床病变改善不明显。
- 吴泳郑梦婷周昆丽朱兰玉袁瑾黄悦李桂琼张启国蔡良奇
- 关键词:皮肤镜
- 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急性肾损伤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48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I组),每组16只;Control组正常喂养,IRI组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ham组背侧切开后直接将伤口关闭。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处死4只大鼠,观察三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三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大鼠肾脏组织Wnt4、β-catenin、Lrp6蛋白表达,实时定量RT-PCR检测肾脏组织Wnt4、β-catenin、Lrp6 mRNA表达。结果:Control组、Sham组各时段肾脏损伤评分、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组术后第1天至第7天肾脏损伤评分、血肌酐、尿素氮先上升后逐渐降低,其中术后第3天肾脏损伤评分、肌酐、尿素氮最高;IRI组术后1、3、5、7 d肾脏损伤评分、血肌酐、尿素氮显著高于Control组、Sham组(P<0.05)。Control组、Sham组各时段Wnt4、β-catenin、Lrp6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 group术后Wnt4、β-catenin、Lrp6蛋白逐渐增加,至术后第5天达表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IRI组术后1、3、5、7 d Wnt4、β-catenin、Lrp6蛋白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Sham组(P<0.05);Control组、Sham组各时段Wnt4、β-catenin、Lrp6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I group术后Wnt4、β-catenin、Lrp6 mRNA显著增加,至术后第3天达表达高峰,随后逐渐降低;IRI组术后1、3、5、7 d Wnt4、β-catenin、Lrp6 mRNA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Sham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急性肾损伤组织中表达显著增加,激活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了肾脏组织的修复过程。
- 周凌辉黄悦张燕林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再灌注损伤信号通路
- 白念珠菌高渗透性甘油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0年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在真核细胞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自念珠菌中,高渗透性甘油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主要参与细胞对外界压力胁迫的适应、细胞形态转换以及毒力等方面的调控过程。高渗透性甘油信号途径由两条分支及下游的三级激酶级联系统组成,充分认识该途径相关信号转导蛋白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将有可能为念珠菌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黄悦张子平程波
- 关键词:念珠菌信号转导
- HOG 1基因在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致病性作用
- 2017年
- 目的探讨HOG 1基因在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动物模型,设置实验组,HOG 21组(hog1/hog1双等位基因缺陷株);对照组,CAF-2组(标准株)。进行死亡率观察并描绘生存曲线;平皿稀释法检测脾肾组织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PAS染色法评估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小鼠死亡率为0;对照组小鼠死亡率100%;感染后第1~3天,实验组小鼠脾肾带菌量CFU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后第3天和第5天,实验组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检查见小脓肿和微小脓肿,偶见菌丝和孢子;对照组小鼠见大量的菌丝和孢子在肾髓质肾乳头交织成团,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HOG 1基因在小鼠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动物模型中发挥一定的致病性作用。
- 黄悦张子平蔡良奇程波
- 关键词:HOG念珠菌病动物实验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