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辉 作品数:58 被引量:123 H指数:7 供职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机械工程 文化科学 更多>>
一种制备磁感应性可降解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的设备 目的 提供一种制备磁感应性可降解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的设备,可方便的进行磁感应性可降解神经组织工程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用于装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溶液和磁性纳米微粒的容器,微型调速仪置于实验架的... 刘鐘阳 黄景辉 罗卓荆关键词:实用新型专利 复合雪旺细胞的神经组织工程材料联合脉冲电磁场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再生 目的 :观察适宜脉冲电磁场(Pulsed magnetic field,PMF,50Hz,2mT,4h)刺激下,复合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s)的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12mm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将S... 刘鐘阳 朱澍 黄亮亮 黄景辉 罗卓荆关键词:雪旺细胞 脉冲电磁场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再生 神经近端给予电刺激与仿生支架联合修复神经缺损的有效性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近端术中短时程单次电刺激与仿生支架联合修复神经缺损的效能。方法 制备SD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应用仿生支架桥接神经缺损,神经支架移植后半数大鼠术中给予神经近端1h电刺激(20Hz),应用形态计量学分析及... 黄景辉 罗卓荆关键词:周围神经再生 电刺激 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信度研究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方法选取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8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标准前后位全脊柱X线片。由5名医生利用Digimizer软件对全脊柱X线片测量Cobb角度,每人测量2次,2次测量间隔3周。记录测量的Cobb角度以及两次测量的差值。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判定可靠性和可重复性。结果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角度的可信度范围为0.84—0.98,5名测量者两次测量间最大差值的范围为20°-57°,其中差值〉10°的例数范围为13~46例,同一测量者两次测量间的误差约8.5°;测量者之间的可信度为0.947,5名测量者在81°~110°组和〉110°组之间的ICC为0.623和0.822。结论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可以获得较好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但是测量者内部以及测量者之间仍然出现较多且较大的误差,尤其在侧凸角度较大时,Cobb法测量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准确性缺乏稳定性。 杨卫周 陶惠人 黄景辉 李涛 沈超 陈博 张涛 刘明 沙鑫 罗卓荆关键词:脊柱侧凸 COBB角 可靠性 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畸形的先天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38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15±6)岁.38例患者中,合并Ⅰ型脊髓纵裂12例、Ⅱ型脊髓纵裂26例.对合并Ⅰ型脊髓纵裂患者,矫形前先切除骨性纵隔;对合并Ⅱ型脊髓纵裂患者直接行脊柱畸形矫形,脊髓纵裂不予处理.以门诊形式随访,入选患者随访至少两年.患者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而对Ⅰ型与Ⅱ型脊髓纵裂组间的影像学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结果 随访时间26~68个月,平均(4l±13)个月.手术时间105~ 780 min,平均(491±152) min;术中失血量1 000~8 000 ml,平均(1 932±1 516) ml.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70±26)°矫正到术后平均(32±16)°;末次随访时平均(33±17)°;术后及末次随访平均矫正率分别是(57±18)%和(54±20)%.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平均(43 ±31)°矫正到术后平均(26±l6)°;末次随访时平均(27±15)°.本组病例总体并发症为2例(5.3%):术后即刻暂时性神经损害症状加重1例(2.6%),30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末次随访症状无进一步改善;脑脊液漏1例(2.6%).无瘫痪及永久性神经损害并发症.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安全有效,没有增加术后及随访期内神经并发症. 沈超 陶惠人 惠华 蒋晓帆 陈博 黄景辉 杨卫周 李涛 罗卓荆关键词:脊柱侧凸 神经管缺损 外科手术 高仿真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制备工艺的参数优化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直接影响神经支架微观结构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制备不同孔径仿真支架的制备工艺。方法:用前期开发的神经支架制备工艺,应用不同浓度的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制备仿真神经支架,以扫描电镜观察神经支架结构特征,以确定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对神经支架内部结构的影响。结果: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对神经支架内部结构具有重要影响。醋酸浓度为0mg/ml时,无法制备定向结构的神经支架,当醋酸浓度为1mg/ml、2mg/ml、3mg/ml和4mg/ml时,可制备轴定向仿真支架,并且神经支架的孔径随醋酸浓度增大而增大;当冷淋速度为1×10-5m/s、2×10-5m/s和5×10-5m/s时,所制备的仿真支架内部均呈明显的轴向微管结构,其中冷淋速度为2×10-5m/s时,其轴向微管结构排列最为有序、规律。当速度为1×10-6m/s,2×10-6m/s,5×10-6m/s以及1×10-4m/s时,所制备的材料内部微管结构走向无明显规律。结论: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是影响神经支架内部结构的两个关键因素,通过改变醋酸浓度和冷淋速度可制备不同孔径的仿真神经支架。 刘靓 胡学昱 张蕾 尤凤健 黄景辉 罗卓荆关键词:结构特征 孔径 醋酸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88例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49例,年龄6~46岁,平均16.9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Cobb角、平衡情况,记录手术情况、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对患者的年龄、Cobb角、手术时间、体重指数、肺功能、出血比、截骨部位、固定椎体数、切除椎体数、使用cage/钛网情况、术前神经功能状况、畸形类型、合并椎管内畸形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2个月(19 ~ 83个月),平均切除椎体1.3个(1~3个),平均手术时间502 min(165 ~ 880 min),平均出血量2 238 ml(100 ~11 500 ml),平均出血比69.3%(9% ~299%).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93.6°矫正至22.2°,末次随访22.9°,矫形率76.8%.冠状位失衡(绝对值)由术前平均2.5 cm减少至1.3 cm.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88.2°矫正至28.7°,末次随访29.2°,矢状位Cobb角平均减少59.0°.矢状位失衡(绝对值)由术前平均3.1 cm减少至1.2 cm.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12例(13.6%).手术时间≥480 min、肺功能异常、出血比>50%、T7~T9截骨及术前神经功能异常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46,0.000,0.000,0.033,0.043).结论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疗效显著,肺功能异常、出血比>50%是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张涛 陶惠人 黄景辉 李涛 沈超 陈博 陈向波 杨卫周 刘明 罗卓荆关键词:先天性脊柱畸形 全脊椎截骨 并发症 肺功能 模拟实战条件下的爆炸伤情分析及脊髓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模拟实战条件下的动物爆炸冲击性损伤及脊髓爆炸冲击后的病理变化。方法:采用60 kg TNT当量的温压弹在1∶1军舰船舱模型内引爆后,现场尸检分析动物的致死原因,利用组织病理切片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脊髓的爆炸冲击损伤的病理特征。结果:爆炸后实验动物大部分死亡,暂时存活的动物也在1 h内死亡;动物的冲击损伤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体内重要脏器的挫裂伤;单纯脊髓冲击损伤,可以损伤脊髓内血管而造成脊髓出血、缺血性损伤;病理切片和电镜照片显示:脊髓损伤主要是白质结构的异常,水肿及脱髓鞘改变,以及神经元细胞核浓聚、偏位甚至破裂。结论:爆炸冲击性损伤多由于脏器伤情严重而掩盖了脊髓损伤的表现,脊髓爆炸冲击损伤是战伤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叶正旭 李静 陈永斌 任冬青 刘旭东 王宇清 黄景辉 胡学昱 罗卓荆关键词:爆炸伤 脊髓 病理变化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刺激尺神经治疗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估尺神经松解前置术结合术中超强电刺激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30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首先进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测定并记录松解后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然后给予尺神经超强电刺激治疗(80 mA,2 Hz,10 min),按照同样的方法再次记录小指展肌CMAP的潜伏期及波幅,并将刺激前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尺神经外膜松解后与超强电刺激后小指展肌CMAP的波幅分别为(2.5±0.4)mV和(6.2±0.8)mV,潜伏期分别为(12.0±0.6)ms和(10.3±0.3)ms,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强电刺激后小指展肌CMAP的潜伏期较前平均缩短15.7%,波幅平均增大约2倍。结论术中超强电刺激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尺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赵睿 丛锐 罗卓荆 黄景辉 张航 臧成五 鲜航关键词:肘管综合征 神经肌肉电刺激 胚胎小鼠脊髓源性与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培养及分化特点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小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增殖特点,比较两种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发育时期上的异同,寻找更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孕14d小鼠的胎鼠的脊髓及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克隆细胞的神经巢蛋白(nestin)抗原和诱导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并比较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在培养及分化方向上的异同点。结果从胎鼠的脊髓和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均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nestin。脊髓血清诱导分化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8.tubulinⅢ阳性细胞(13.5±0.8)较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17.4±1.1)减少,而nestin、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45.7±0.3 vs 539.2±1.2;25.2±1.3vs 18.8±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细胞增殖特点和分化结果的区别,证实纹状体源性神经干细胞更适合用于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叶正旭 曹延林 黄景辉 闫铭 梁伟 杨旻 罗卓荆关键词:纹状体 脊髓 神经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