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鸾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江苏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江苏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南方稻茬小麦机械化栽培丰产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通过苏南沿江、太湖和丘陵三个类型麦区5个百亩以上机械化栽培试验区连续多年实践和配套技术研究,形成了一个适用可行的少免耕机条播为主的稻茬小麦机械化丰产配套技术体系.稻茬机条播小麦播种密度以每亩15~20万基本苗,13.3×26.7cm宽窄行为好,有机肥用量占总氮量的30%以上,有利于群体合理发展和高产稳产.同时提出了提高机械作业质量和效率的配套措施.
- 张继林黄玉鸾孙元敏陆桂玉仲纪跃黄克良蒋永罗
- 关键词:小麦机械化栽培高产
- 论中国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被引量:26
- 2006年
- 论证了我国实施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农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农业信息化体系的对策。
- 李智盛杨四军张恒敢顾克军许博黄玉鸾陈涓
-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
- 不同耕作方式机条播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被引量:8
- 1991年
- 灭茬免耕机条播麦田耕作层浅,肥料富集于表层,小麦植株前期氮、磷、钾吸收量明显高于耕翻机条播麦,有利于形成早发壮苗,但是根系发育差,后期植株吸收氮、磷、钾养分少,容易早衰。耕翻机条播有利于全层施肥,熟化土壤,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植株吸收较多的养分,特别是在土壤含水量30%以下时较灭茬免耕有利于形成早发壮苗,但是对土壤水分含量要求较高,在苏南大部分年份难以全面实行。旋耕机条播既可解决浅播,又可避免烂耕烂种。在多数年份均可采用。在我省稻茬麦地区。必须根据土壤墒情,宜耕则耕,宜旋则旋,宜免则免,形成一个合理的稻茬麦轮耕制。
- 黄玉鸾张继林孙元敏陆桂玉潘汶韦绕生
- 关键词:小麦条播生长发育耕作
- 江苏省强筋小麦产业发展战略探讨被引量:3
- 2007年
- 江苏省作为我国优质小麦优势产区,发展强筋小麦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分析了江苏省发展强筋小麦产业的比较优势和面临困难,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强筋小麦产业化的思路和方法;强调只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才能使江苏强筋小麦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李智盛杨四军顾克军张恒敢黄玉鸾
- 关键词:强筋小麦
- 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获取小麦子粒外观特征参数的方法及其Matlab实现 Ⅰ.形态特征被引量:19
- 2005年
- 张恒敢杨四军顾克军黄玉鸾
- 关键词:小麦数字图像处理子粒
- 小麦高产稳产简化诊断与调控技术
- 1989年
- 目前农村小麦生产迫切要求有一套简化和规范化的小麦高产栽培诊断指标与调控技术,便于基层科技人员和农民在小麦生产中具体运用,以提高大面积小麦的生产力和商品率。 (一)简化诊断的研究与生产验征 1.采用主茎叶龄指标与生长发育进程诊断:在小麦栽培过程中,现在主要以物候期为起讫进行统计比较。但同一物候期的小麦生长发育指标差异很大,年际间、同一年度不同播期间生长发育指标均存在较大差异,
- 孙元敏郭绍铮张继林黄玉鸾陆桂玉郭九林潘汶
- 关键词:小麦
- 施肥对苏南中低产小麦的增产作用被引量:1
- 1992年
- 开展施肥对中低产小麦的影响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氮磷钾肥对于中低产小麦生长的作用与相互关系,为中低产小麦合理施肥、提高肥效提供科学依据,从施肥角度探讨中低产小麦的改良技术。
- 孙元敏黄玉鸾吴志华龚生保于根堂张小青
- 关键词:小麦低产施肥增产
- 套条播、脚踏条播小麦的生长发育特性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套条播、脚踏条播是苏南晚茬麦地区小麦的一种抗湿争早苗的应变播种技术.在秋播多雨年份,套条播和脚踏条播比灭茬免耕机条播播种期可提前7~10天,分蘖期提前20~40天,有利于形成早苗争大穗多粒.但是由于肥料施于土表,养分流失多,植株根系下扎浅,因而后期严重脱力早衰,在灌浆高峰期,灌浆速率比灭茬免耕机条播麦降低46.9%,最终千粒重降低2~3g.
- 黄玉鸾孙元敏张继林郭绍铮吴志华龚生保于根堂张小青
- 关键词:小麦播种条播
- 栽培措施对小麦籽粒主要加工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 2004年
- 小麦加工品质除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控制外 ,生态条件及栽培措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在某一生态区 ,对于特定的品种而言 ,只有栽培措施是可控因素 ,其中肥水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是主要的。笔者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关于栽培措施对小麦籽粒主要加工品质影响的研究 ,以期从栽培学的角度为我国小麦加工品质的改良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 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黄玉鸾
- 关键词:小麦栽培措施
- 几个特色花生新品种(系)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被引量:10
- 2006年
- 通过多年的系统引种、鉴定与培育,筛选出几个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种植的特色花生新品种(系),并根据其特征特性研究总结出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为农业增收增效提供技术途径。
- 顾克军杨四军李博黄玉鸾张恒敢李智盛
- 关键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