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龙丽娜

作品数:34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2篇养殖
  • 7篇水产
  • 5篇幼鱼
  • 5篇水产养殖
  • 4篇文献计量法
  • 4篇消化酶
  • 3篇养殖系统
  • 3篇幼鱼生长
  • 3篇增氧
  • 3篇增重率
  • 3篇消化酶活力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指标
  • 3篇饵料
  • 3篇饵料系数
  • 2篇淡水生物
  • 2篇悬浮态
  • 2篇循环水养殖
  • 2篇循环水养殖系...
  • 2篇盐度

机构

  • 28篇中国水产科学...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宁波大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国家渔业机械...

作者

  • 33篇龙丽娜
  • 17篇刘晃
  • 7篇陈立侨
  • 6篇陆诗敏
  • 6篇刘兴国
  • 6篇李二超
  • 5篇崔超
  • 4篇倪琦
  • 4篇张海耿
  • 4篇王小冬
  • 4篇徐琰斐
  • 4篇禹娜
  • 4篇曹阳
  • 4篇黎明
  • 3篇张敬峰
  • 3篇王悦如
  • 2篇张拥军
  • 2篇顾兆俊
  • 2篇顾川川
  • 2篇张凤英

传媒

  • 4篇渔业现代化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海洋渔业
  • 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农学学报
  • 2篇第九届世界华...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科学养鱼
  • 1篇船舶工程
  • 1篇水产学报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 1篇农业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歇禁食对大黄鱼生长、生理生化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2025年
为研究饥饿与恢复投喂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的影响,试验以初始体质量为(122.62±11.08) g,体长为(17.9±1.04) cm的大黄鱼为样本,试验分成5组,分别为饥饿0 d(S0)、饥饿2 d(S2)、饥饿4 d(S4)、饥饿8 d(S8)、饥饿16 d(S16),然后再恢复投喂至第32天。结果显示:各组大黄鱼饥饿时体质量呈现降低趋势。恢复投喂后,在试验结束时所有饥饿组仅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能力,其中S8组和S16组补偿生长能力较低。血清中甘油三酯以及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均降低。试验结束后,其指标在再投喂8 d后恢复不明显。此外,皮质醇浓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饥饿8 d时升至最高,再投喂后恢复不显著。大黄鱼肠道组织结构与其生理生化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肠绒毛高度和肌层组织厚度均在饥饿8 d时降至最低,而再投喂后恢复并不明显。肠道中IL-1β、IL-10和TNF-α基因表达量随饥饿升高,S4组最高,恢复投喂后表达量下降。研究认为:在该试验条件下,饥饿胁迫持续8 d及以上会对大黄鱼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为保证饲养效果,建议大黄鱼的饥饿时长宜控制在8 d以内。
王晓萌刘晃姜旭阳张成林朱晨龙丽娜徐金铖马天利
关键词:大黄鱼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
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性能及应用效果被引量:14
2017年
为研究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性能和池塘应用效果,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了增氧性能的试验和不同水深对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并在池塘中进行应用效果的试验。结果显示: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具有比叶轮式增氧机等增氧机更强的增氧能力,但不同配置的机型,增氧能力随配套功率和曝气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动力效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增加曝气管布置深度可以提高增氧性能,安装深度从2 m增加到4 m,增氧能力增加285%,动力效率增加207%,与其它养殖池塘机械增氧设备相比,池塘水体越深,微孔曝气式增气机的增氧优势越明显。目前,池塘采用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配置方式不具优势,需要改进提升。
顾海涛刘兴国何雅萍龙丽娜
关键词:增氧能力动力效率
基于专利信息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发展态势被引量:3
2022年
发展深远海养殖是拓展养殖新空间、缓解环境压力、推进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建设海洋强国、宣誓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为探讨全球深远海养殖装备的发展态势,通过PatSnap平台,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全球深远海养殖装备领域的专利申请量趋势、专利布局、专利技术主题、专利申请人和专利创新主体结构组成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全球深远海养殖装备的专利研发进入快速成长阶段,中国的专利总数在全球排名第一,且专利主要申请人为我国的科研院所。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申请的专利量差别不大,但相对而言,科研机构申请的专利量占比较高;养殖工船等深远海养殖装备是当前的技术研发热点,发展迅速。
龙丽娜刘晃
关键词:文献计量法专利申请人专利信息专利申请量水产养殖
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3
2014年
密度是决定养殖鱼类生长速度、产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鱼类集约化养殖系统中,生产者往往尽可能地提高单位水体中的放养密度,以获得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1]。但是,密度过高除了直接加剧鱼类对空间和饵料的竞争,导致能量消耗增多和饵料利用率降低外还会抑制鱼类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养殖动物的发病和死亡[2—6]。从代谢的角度来看,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
曹阳李二超陈立侨龙丽娜崔超杜震宇孙盛明黎明
关键词:养殖密度生理免疫
基于专利分析的设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与态势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设施水产养殖是中国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业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掌握设施水产养殖的研发重点和发展态势,该研究以设施水产养殖所涉及的全球专利数据为样本,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全球专利概况、专利技术生命周期、技术主题、创新主体和重点专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全球范围内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占比高达79.49%,但核心专利的数量较少,主要被美国、以色列、澳大利亚、荷兰等国掌握。A01K63(装活鱼的容器,例如水族槽)和A01K61(鱼类、贻贝、蜊蛄、龙虾、海绵、珍珠等的养殖)是主要的技术热点领域。当前全球设施水产养殖领域的专利技术研发均处于快速发展期,其中中国从2011年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该时期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显著超过科研机构(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最重要的创新主体,然而其他国家和地区近20年的创新主体均以企业为主。通过上述分析明确了中国设施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可为中国设施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参考。
刘晃龙丽娜林祥明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投饵频率对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幼鱼(4.42±0.06g)为对象,探讨了投饵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试验采用等量投饵法,共设置4个投饵频率(2次/天、3次/天、4次/天和6次/天,分别记为F...
崔超禹娜龙丽娜曹阳黎明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增重率饵料系数
国内南极磷虾产业专利技术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为探讨国内南极磷虾产业专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运用文献计量法和文本挖掘法对在中国申请的南极磷虾专利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包括总体概况、申请趋势与技术生命周期分析、专利空间和技术分布、申请人以及专利价值分析等。结果表明,国内南极磷虾专利技术研发处于发展期,专利技术层级有所提高,但国外申请人拥有的南极磷虾专利价值较高。应注重提高国内南极磷虾专利的质量,开展南极磷虾产业规划及战略的研究,从而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
龙丽娜刘晃
关键词:南极磷虾文献计量法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渔业装备科技人才培育的思考被引量:2
2016年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渔业装备科技人才的需求和培育都有了新的要求与挑战。鉴于此,本文对目前渔业装备科技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合理利用国际培训、积极引进国际人才等建议,以期为培养优秀的渔业装备国际化人才提供参考。
张敬峰刘晃龙丽娜徐琰斐李月
关键词:渔业装备
投饲频率对俄罗斯鲟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被引量:19
2014年
在室内水族箱条件下,以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幼鱼(4.42±0.06 g)为对象,探讨了投饲频率对幼鱼生长、消化酶活力和氨氮排泄的影响。实验采用等量投饲法,共设置4个投饲频率(2次·d-1、3次·d-1、4次·d-1和6次·d-1,分别记为F2、F3、F4和F6组),投饲实验为期42 d。结果表明,随着投饲频率增加,实验鱼的增重率升高,饵料系数下降。其中,F6组增重率最高,为461.33%,但与F3组(409.67%)和F4组(443.3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应地,F3、F4与F6组实验鱼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F2组(P<0.05),而F3、F4与F6组之间的饵料系数无显著性差异。F2组和F6组肥满度较低,且显著低于F3组和F4组(P<0.05);此外,实验鱼脏体比和肝体比随着投饲频率的增加而略有下降,但各组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肝脏淀粉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随投饲频率的增加而升高,胰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则不显著;提高投饲频率还可降低鱼的氨氮排泄率,其中F6组的耗氧率也显著低于其它组。结果显示,适当增加投饲频率可提高俄罗斯鲟的消化酶活力,降低蛋白被用于能量代谢的比例,从而提高了幼鱼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和生产实际情况,建议人工养殖鲟鱼幼鱼的投饲频率大于等于4次·d-1为宜。
崔超禹娜龙丽娜曹阳黎明李二超陈立侨
关键词:增重率饵料系数体成分消化酶活力
微小型循环水产养殖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小型循环水产养殖系统,包括连通的养殖池、水处理池和循环水管道清理装置;养殖池底部与水处理池连通,水处理池包括沉淀部、过滤部和回流部,回流部内置循环泵和回流管道,回流管道的一端与循环泵连通,另一端与养...
龙丽娜刘晃陆诗敏周润锋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