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一

作品数:24 被引量:175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9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2篇盆地
  • 11篇灯影组
  • 9篇震旦
  • 7篇震旦系
  • 7篇四川盆地
  • 6篇震旦系灯影组
  • 4篇盐岩
  • 4篇油气
  • 4篇碳酸
  • 4篇碳酸盐
  • 4篇碳酸盐岩
  • 4篇西昌盆地
  • 4篇勘探
  • 4篇储层
  • 3篇地质
  • 3篇地质意义
  • 3篇油气勘探
  • 3篇同位素
  • 3篇川中
  • 2篇地层

机构

  • 21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西华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丁一
  • 14篇宋金民
  • 13篇刘树根
  • 12篇李智武
  • 11篇孙玮
  • 7篇叶玥豪
  • 6篇陈代钊
  • 6篇金鑫
  • 4篇王瀚
  • 3篇文龙
  • 3篇邵红君
  • 3篇田小彬
  • 3篇彭瀚霖
  • 2篇冯逢
  • 2篇周刚
  • 2篇文华国
  • 2篇张葳
  • 2篇杨迪
  • 2篇邓宾
  • 2篇翟中华

传媒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3篇天然气工业
  • 3篇沉积学报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矿物岩石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地质通报
  • 1篇天然气技术与...

年份

  • 6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中地区北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一段风暴岩特征及沉积地质意义
2024年
川中地区北部下寒武统沧浪铺组风暴岩发育,但对该风暴岩沉积以及该区早寒武世沉积环境、古地理和沉积古地貌的研究较为薄弱。通过详细岩心观察及镜下薄片鉴定,研究了沧浪铺组风暴沉积序列和沉积模式,并揭示其地质意义。研究区沧浪铺组发育砾屑层、粒序段、平行层理和丘状交错层理等风暴沉积构造,可划分出5个风暴沉积序列,即:序列Ⅰ由砾屑段(A)、平行层理段(C)和丘状交错层理段(D)组成,在正常浪基面之上沉积;序列Ⅱ由平行层理段(C)、丘状交错层理段(D)和水平层理泥岩段(E)组成,位于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Ⅲ由底冲刷面和砾屑段(A)和粒序段(B)构成,于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序列Ⅳ由粒序段(B)和平行层理段(C)组成,距离风暴中心远,沉积环境更靠近风暴浪基面附近;序列Ⅴ由底冲刷面和砾屑段(A)构成,位于平均海平面与正常浪基面之间且靠近正常浪基面。川中地区北部风暴岩的发现证实,沧浪铺组一段为陆棚—斜坡—台地边缘沉积,指示上扬子板块在沧浪铺组沉积期处于低纬度地区,这为岩相古地理恢复提供了约束;同时风暴作用形成连片分布的颗粒滩,有效提升储集相带的规模,有助于对颗粒滩相带的分布进行预测。
田立洲宋金民叶玥豪刘树根李智武李智武杨迪金鑫杨迪任佳鑫王瀚丁一邓豪爽
关键词:风暴岩下寒武统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与油气勘探被引量:15
2022年
受峨眉地裂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发生了较强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通过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连井剖面和地震响应特征刻画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构造-沉积分异,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中二叠世栖霞期始,四川盆地就已经开启了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沉积分异。栖一期,通江-苍溪-南充-长寿凹陷(简称通江-长寿凹陷)初步形成,“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基本定型;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9.6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9.1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7×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13 m;通江-长寿凹陷主要呈“C”形的北宽中窄南宽的双喇叭形特征,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5×10^(4)km^(2),厚度为10.3~28.4 m。栖二期,通江-长寿凹陷内外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差异不明显,但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展布依然为北西-南东向。茅一期,通江-长寿凹陷向南扩展,延续了栖霞期向台内延伸的趋势;蜀南台地向北西扩大,形成川西北-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7.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45.6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9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53 m;通江-长寿凹陷依然为“C”形的北窄南宽的喇叭形特征,面积为5.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96.0 m。茅二期,通江-长寿凹陷的“C”形态消失,为北西-南东走向的苍溪-渠县凹陷所取代,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仍然存在,该凹陷西陡东缓,面积为1.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53.6 m。中二叠世通江-长寿(生烃)凹陷的发现提升了油气勘探的潜力,凹陷“C”形区带内及周缘地区是中二叠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根据�
刘树根文龙文龙宋金民孙玮金鑫金鑫邓宾邓宾江青春李智武丁一叶玥豪王瀚杨迪杨迪田小彬田小彬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勘探
西昌米市盆地七里坝构造奥陶系大箐组油气前景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钻井、二维地震剖面和野外露头等资料对四川西昌市的米市盆地七里坝构造特征及演化、上奥陶统大箐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七里坝构造为米市盆地最大的构造,其形成时间早、构造完整并且一直保持至今。大箐组岩性主要为晶粒白云岩,以细-中晶结构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溶孔和大型的溶蚀孔洞为主,属低孔低渗型储层。研究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烃源岩较发育,且与大箐组直接接触,具有较好的生储盖组合。七里坝构造距黑水河断层较远,保存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其深层的大箐组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
郎悦竹孙玮叶玥豪邵红君田小彬丁一宋金民徐宏远
关键词:西昌盆地
羌塘盆地索瓦组碳酸盐岩红层成因和环境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海相红层分布在地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被解读为特殊环境的产物,并引起广泛关注。【方法】西藏双湖县毕洛错出露的侏罗系索瓦组表现为红色碳酸盐岩,围绕其致色成因与沉积意义,综合采用沉积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展开探讨。【结果】通过对索瓦组野外沉积学和镜下薄片鉴定,发现岩石以鲕粒—球粒支撑灰岩为主,富含头足、双壳、苔藓虫、腹足及其他底栖生物碎屑,鲕核以生物碎屑和陆源石英碎屑为主,呈现高能滩相沉积特征;光谱学研究和扫描电镜显示,致红色原因主要为亚微米级—微米级半自形—他形晶的赤铁矿,致色矿物集中在鲕粒圈层结构中,胶结物基本不含致色矿物,说明同沉积过程与早期成岩时期,尤其是鲕粒和球粒形成时期表面微需氧嗜铁微生物,对致色铁的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另外,碳酸盐矿物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岩石的红色度与陆源碎屑输入的通量具有正相关性,且呈现正Ce/Ce^(*)异常、富中稀土式配分曲线的特征,代表了铁氧化物经历了还原性溶解后的重结晶作用。【结论】据此,研究重建了索瓦组红层致色过程:陆源含铁矿物输入为致红色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动荡水体的同沉积过程中,鲕粒表层开始以胶体形式附着Fe(Ⅲ)。随后在早成岩过程中,还原性流体促使含铁矿物溶解,为嗜铁微生物提供游离状态的铁离子,使其重结晶,通过化学成因或生物成因最终形成羟基铁并致红色。
刘牧季长军黄元耕丁一陈荣庆陈明思杨钹陈代钊
关键词:羌塘盆地碳酸盐岩赤铁矿稀土元素成岩作用
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层学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四川盆地二叠系在整个华南地区发育最为完整,是研究二叠系地质事件的良好素材。为厘清栖霞组地层划分以及海平面变化复杂多样的问题,本次研究基于四川盆地2口井的岩屑资料开展了岩性及碳同位素地层对比工作,揭示栖霞组主要以泥晶灰岩、含生屑泥晶灰岩、含云质灰岩与白云岩为主,在MX150井与LT1井中,碳同位素分别介于-1.72‰~4.75‰与2.75‰~4.91‰之间,碳同位素整体呈升高趋势,下部较为离散,上部的升高段具体表现出两段正偏-负偏-正偏-负偏的变化趋势。这些证据表明栖霞组可对应于空谷阶至罗德阶下部,时限约为283~270 Ma。栖霞组的碳同位素正偏-负偏旋回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岩性旋回呈明显相关性。空谷阶下段普遍发育的碳同位素负异常可能与火山及其伴生的野火及甲烷泄露事件有关。大量CO_(2)输入背景下气候变暖,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升高,因此栖霞组下部以泥质灰岩沉积为主。其上碳同位素整体的升高趋势反映了初级生产力升高和有机碳大量埋藏,最终降低了大气CO_(2)浓度,全球海平面下降,同时栖霞组中下部生屑颗粒灰岩出现标志着沉积水深变浅。中上部的两个碳同位素正偏-负偏次级旋回中,正偏大致对应低海平面时期,碳同位素负偏大致对应高海平面时期,反映了冰川型海平面变化与碳循环波动的相关性。最大正偏点附近总体上白云岩更为发育,可能反映了海平面低位时期,有利于同生-准同生期白云石化发生。
张高源汪华丁一陈骁叶玥豪彭思桥陈延贵金鑫宋金民李智武
关键词:四川盆地二叠系栖霞组海平面变化
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分段性演化分析和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29
2022年
基于野外、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恢复四川盆地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形成演化过程,并对勘探领域进行划分和评价。结果表明:①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侵蚀裂陷槽北段灯影组发育深水沉积,盆地北部灯影组发育盆地—斜坡—台地边缘—局限台地沉积模式,中—南段灯影组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环境。②德阳—安岳侵蚀裂陷槽是伸展裂陷和岩溶侵蚀作用叠加改造而成,侵蚀裂陷槽北段以拉张裂陷作用为主,中段和南段为桐湾多幕次侵蚀作用改造而成。基于侵蚀裂陷槽分段性成因,将其及周缘灯影组划分为盆地北部台缘岩性丘滩体、中部台内岩溶丘滩体和中—南部槽内岩溶残丘3大勘探领域,其中盆地中—南部槽内岩溶残丘是盆地天然气勘探战略突破新领域,北部台缘岩性丘滩体是盆地天然气万亿立方米资源增储新阵地。
马奎文龙张本健李勇钟佳倚王云龙彭瀚霖张玺华严威丁一陈骁
关键词: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深水沉积
川北米仓山地区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发育特征被引量:27
2014年
四川盆地北部上震旦统灯影组是天然气的重点勘探层位。应用沉积学理论,参考微生物岩研究最新进展,以川北米仓山地区杨坝灯影组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实测、薄片鉴定,发现灯影组白云岩中发育大量球状蓝细菌、丝状蓝细菌。前者形成了房室型、树枝型、链球型蓝细菌集合体;后者形态可分为管型、叠层型、凝块型。岩石学特征研究揭示蓝细菌参与到碳酸盐岩的沉积和成岩作用中,形成了叠层石、凝块石、团块、核形石,并对砂屑进行了局部钻孔改造。这些微生物形成了黏结型生物礁、骨架型生物礁,广泛发育在潮间-潮下带中。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彭瀚霖刘树根宋金民孙玮丁一尹柯惟
关键词:蓝细菌叠层石团块核形石
扬子地区早寒武世海洋化学结构时空非均一性与古地理-气候-古海洋驱动机制
陈代钊Rumana Yeasmin丁一黄泰誉张恭境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沥青赋存形态及其油气藏示踪作用被引量:19
2021年
四川盆地上震旦统灯影组钻井及其周缘露头剖面均可以见到丰富的沥青。作为古油藏裂解形成的产物,碳酸盐岩储层中沥青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等有助于揭示(古)油气藏保存、运移等关键信息。为了给四川盆地和我国西部盆地的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灯影组四段岩心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能谱元素分析、流体包裹体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四川盆地高石1井等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沥青赋存形态特征,揭示了其与油气成藏关键性事件的耦合性。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四段深层—超深层储层固体沥青具有两类赋存形态特征,第一类为储层沥青呈环边状附着于孔隙洞壁上或呈黏连枝状赋存于孔隙中间(如川深1井、高石1井),该类沥青有较明显的原地热解形成的收缩缝和残余孔隙,结合流体包裹体与埋藏热史等,能够有效示踪古油藏热裂解为碳质沥青后,古气藏保存至今;第二类为储层沥青呈颗粒状、条带状散乱的分布于孔隙内新生矿物晶体晶内、晶间(如马深1井、五探1井),并且沥青碎裂边界明显,它们揭示古油藏热裂解为碳质沥青后,古气藏泄压、气逸散,新生流体矿物进入储层堵塞孔隙的过程。结论认为,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沥青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能够有效示踪古油藏和气藏的成藏调整过程。
刘树根李泽奇邓宾邓宾孙玮李智武丁一宋金民
关键词:四川盆地
川北南江地区中下寒武统混积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中下寒武统是四川盆地北部潜在的重要油气勘探层位。以米仓山地区杨坝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剖面实测和薄片鉴定,对南江地区中下寒武统混合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宏观上表现为由陆源碎屑与碳酸盐交互沉积、陆源碎屑与混积物交互沉积、碳酸盐与混积物交互沉积和混积物本身的交互沉积构成的混积层系,微观上表现为同一岩层内由陆源碎屑组分与碳酸盐组分混合沉积所形成混积岩;混合沉积类型有渐变式混合沉积和复合式混合沉积,但是两种类型的混合沉积常相互叠加,频繁交替,形成类型复杂的混合沉积复合体。最后结合混合沉积的成因、沉积机理、产出部位及沉积环境等因素,建立了南江地区中下寒武统的混合沉积模式,进而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讨论。
尹柯惟刘树根宋金民李智武孙玮丁一彭瀚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