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九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3篇细胞
  • 2篇单个核细胞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外周血单个核...
  • 2篇临床护理
  • 2篇护士
  • 2篇护士长
  • 2篇化疗
  • 2篇骨髓
  • 2篇骨髓单个核细...
  • 2篇核细胞
  • 2篇白血
  • 2篇白血病
  • 1篇带教
  • 1篇单个核细胞移...
  • 1篇动脉
  • 1篇心理

机构

  • 1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1篇丁九龙
  • 6篇徐剑红
  • 3篇张茵
  • 2篇雷平冲
  • 2篇商保军
  • 2篇薛秀芝
  • 2篇刘慧娟
  • 2篇翟亚萍
  • 2篇杨靖
  • 2篇赵志刚
  • 2篇张鲁芳
  • 2篇郭建民
  • 1篇张琳
  • 1篇曹祯

传媒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河南诊断与治...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河南省护理学...
  • 1篇中华护理学会...

年份

  • 3篇2008
  • 5篇2007
  • 2篇1996
  • 1篇199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DT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
1996年
PDT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郭建民张鲁芳杨靖张琳丁九龙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急性白血病(AL)是该疗法的一项新进展,而难治性与复发性白血病(RRAL)又是白血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我院应用WL型光量子血液医疗仪,试用PDT治疗观察RRAL...
郭建民张鲁芳杨靖张琳丁九龙
关键词:白血病PDT复发性
UBI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肿瘤被引量:1
1992年
我院自1992年9月用光量子血液医疗仪,进行UBI与化疗综合治疗晚期肿瘤患者共31例,包括白血病(AL、C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多发性骨髓瘤(MM),非何杰金淋巴瘤(NHD),肺癌、贲门癌、肝癌、胸壁软组织瘤,取得较好效果。一、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31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2例,女9例,男:女为2.4∶1;年龄23~72岁。
张鲁芳杨靖郭建民孙玉英汤宗章张茵薛秀芝丁九龙
关键词:光量子疗法药物疗法肿瘤
血液病人化疗期间的健康教育
我病区于06年1-11月对408例血液病患者在化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有效预防了并发症发生,提高了自身护理能力,收到较满意效果。 1.临床资料 06年1-11月共收治血液病患者408例,其中白血病32l例,淋巴瘤62例,其...
丁九龙杨海红徐剑红
文献传递
一例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体会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大量增殖浸润肝脾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约40~60%的病人可获得长期生存或治愈。我科2006...
徐剑红丁九龙曹祯
文献传递
三种不同来源的自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分析
2008年
近年内皮干祖细胞(EPC)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我院自2003年6月开展了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和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自2004年开始,对98例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随机分组作前瞻性研究,
雷平冲刘慧娟丁九龙赵志刚翟亚萍商保军张茵
关键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下肢缺血性疾病疗效分析慢性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祖细胞
老年血液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 患血液病的老年人也在增加。血液病是发病率较低但治疗棘手的疾病,老年人因其一般情况差,且多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一旦患病,疗效差。死亡率高,而...
丁九龙徐剑红
文献传递
浅谈护士长在临床护理质量安全与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护理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同时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的安全问题是医院工作的中心问题。医疗差错事故不仅给病人及家属造成重大的身心伤害,同时...
丁九龙徐剑红
文献传递
骨髓单个核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外周动脉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移植治疗外周动脉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外周动脉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G-CSF动员的自体PBMNC移植组(PBMNC组)30例,给予G-CSF 600mg/d,皮下注射,连用4d,第5d采集PBMNCs移植至患肢;自体BMMNC移植组(BMMNC组)15例,采集骨髓液500~800ml,分离BMMNCs移植至患肢;常规内科治疗组(对照组)24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术后3月随访所有患者,观察评价各项指标。结果PBMNC组CD34+细胞数[(3.31±1.39)×10^6/kg]显著多于BMMNC组[(1.42±0.42)×10^6/kg,P〈0.01)]。移植后3月时复查,PBMNC组和BMMNC组的静息痛改善率分别为76.67%和73.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67%(P〈0.01);PBMNC组的溃疡改善率为40.0%,BMMNC组为42.8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移植组之间静息痛改善率和溃疡改善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移植组术后3月时,最大无痛步行距离(MWD)、踝臂压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O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MWD、△ABI、△TcO2分别指治疗前和治疗后3月时MWD、ABI、TcO2的差值,比较两个移植组[(108.75±66.70)m vs(113.75±63.86)m,(0.082±0.05)vs(0.077±0.051),(10.54±5.90)mm Hg vs(9.63±5.26)mm H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NC组和BMMNC组的DSA显效率分别为66.67%和62.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P〈0.01,P〈0.05)。两个移植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自体PBMNC移植和自体BMMNC移植均为治疗外周动脉病安全有效的新方法,两者疗效相当。
雷平冲刘慧娟丁九龙赵志刚翟亚萍商保军张茵
关键词:外周动脉病
临床护生带教的体会
实习是护理教育中重要环节,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院校课堂教学的延续。护生在实习过程中,从认识、理解到实践护理,可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
徐剑红丁九龙
文献传递
浅谈护士长在临床护理质量安全与管理中的作用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护理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也越来越多,同时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的安全问题是医院工作的中心问题.医疗差错事故不仅给病人及家属造成重大的身心伤害,同时...
丁九龙徐剑红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