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性
  • 1篇动脉瘤性蛛网...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硬化
  • 1篇血液
  • 1篇血液流变
  • 1篇血液流变学
  • 1篇血症
  • 1篇应激性
  • 1篇应激性溃疡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预防脑卒中

机构

  • 7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篇丁明钊
  • 5篇李昆屯
  • 3篇刘晗睿
  • 3篇琚小红
  • 2篇任旭
  • 1篇段圣杰
  • 1篇谭利明
  • 1篇牛小媛
  • 1篇张建斌

传媒

  • 6篇长治医学院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降纤酶治疗高粘血症11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降纤酶对高粘血症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113例高粘血症病人应用降纤酶治疗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结果:降纤酶能使高粘血症病人纤维蛋白原、血液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焦指数、红细胞压积等明显降低,对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微循环也显著改善。结论:降纤酶是治疗高粘血症疗效较好的药物。
丁明钊李昆屯任旭
关键词:高粘血症降纤酶血液流变学
腔隙性脑干梗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总结腔隙性脑干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收集近 4年来门诊及住院病人63例腔隙性脑干梗死的首发症状、临床体征、影像学所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干梗死有其典型的脑干损害表现 ,但随梗死范围及脑干损害平面不同 ,尤其是合并脑干外腔隙性梗死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化 ,给临床定位诊断增加困难。结论 :单纯腔隙性脑干梗死和并发脑干外腔隙性梗死使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化 。
丁明钊刘晗睿李昆屯
关键词:MRI
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后循环(VA、BA)脑梗死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及溶栓的时间。方法对后循环脑梗死25例病人在不同时间窗6h内、6h^24h、24h^72h、72h后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结果25例病人中,1周后意识清醒,语言肢体功能恢复7例,意识障碍减轻、凝视麻痹、瞳孔恢复6例;无变化5例;死亡7例。结论静脉尿激酶溶栓延长溶栓时间,对后循环脑梗死仍然有效,在临床应用中简便易行,出血危险性小。
丁明钊琚小红任旭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静脉溶栓时间窗
法莫替丁预防脑卒中应激性溃疡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组织胺H2 受体阻滞剂预防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病人分为预防和对照两组 ,预防组用法莫替丁 2 0mg每日 2次静脉滴注 :对照组用西米替丁 0 .2g每日 3次静脉滴注。疗程均为 1 4d。结果 :两组比较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法莫替丁为预防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的有效方法 ,值得推广。
刘晗睿李昆屯丁明钊张建斌
关键词:法莫替丁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疗效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进展,人们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文章对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发病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琚小红丁明钊牛小媛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学影像学
糖尿病性脑梗死112例临床分析
2000年
丁明钊李昆屯任旭张建斌赵常宝
关键词:糖尿病性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探讨
2007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诊断方法。方法:收集3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均进行TCD、MRA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中TCD异常29例,MRA异常19例。结论:TCD、MRA检查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能够提供较准确及可靠的价值。
丁明钊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CDMRA
辛伐他汀对大鼠EAE的防治作用的观察
2010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理想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观察比较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对EAE的防治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EAE模型,并用两种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发病、体重变化情况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取大鼠脑和脊髓组织切片进行检测: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后在光镜下进行炎性病灶计数。结果:大剂量辛伐他汀可使大鼠EAE发病的潜伏期延长,发病率、神经功能评分和体重损失降低,减少炎性病灶数。结论:大剂量辛伐他汀对大鼠EAE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段圣杰谭利明李昆屯丁明钊琚小红刘晗睿
关键词:辛伐他汀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多发性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