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分子
  • 2篇影像
  • 2篇显像
  • 2篇核医学
  • 2篇分子影像
  • 1篇多器官畸形
  • 1篇影像研究
  • 1篇胎儿
  • 1篇胎儿出生缺陷
  • 1篇器官
  • 1篇器官畸形
  • 1篇总编
  • 1篇总编辑
  • 1篇小动物
  • 1篇抗体
  • 1篇畸形
  • 1篇弓形虫
  • 1篇弓形虫感染
  • 1篇弓形虫抗体
  • 1篇分子显像

机构

  • 5篇江苏省原子医...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无锡市卫生防...
  • 1篇无锡市妇幼保...
  • 1篇江苏省寄生虫...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5篇丁虹
  • 2篇王立振
  • 2篇徐宇平
  • 2篇李亚明
  • 2篇杨敏
  • 1篇朱月田
  • 1篇潘栋辉
  • 1篇许飞
  • 1篇唐正熙
  • 1篇陈国华
  • 1篇杨国瑾
  • 1篇曹华德
  • 1篇罗世能
  • 1篇陈道桢
  • 1篇诸葛洪祥
  • 1篇周永华
  • 1篇黄钢

传媒

  • 2篇中华核医学与...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2
  • 1篇198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第九、第十届《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全体会议纪要
2019年
四年一度,斗转星移,又到《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委会换届的时间了。第九、第十届《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的170余位编委与通讯编委在4年后的今天,2019年5月10日,又一次聚集上海,共谋《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的发展。会议开幕式由第九届编辑委员会总编辑黄钢教授主持,中华医学会期刊管理部姜永茂主任、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思进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会长王铁教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分会会长李方教授和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理事长何作祥教授为会议的召开致辞,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丁虹黄钢李亚明
关键词:分子影像核医学总编辑
发铬作为过量接触指标的探讨被引量:1
1989年
利用发中元素含量来评价个体环境接触状况,日益受到重视。虽然有人持反对观点,但少数报告认为是可行的,发样易于采集、携带和贮存为其优点.发铬能否用作生物监测指标,所见报道较少.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六价铬接触工人发铬含量与环境接触水平及机体损害之间的关系,以探索发铬作为过量接触指标的可行性。
朱月田唐正熙杨国瑾陈国华夏国中曹华德丁虹殷正芳
Al18F-NOTA-PEG3-E-c(RGDfk)2的制备与小动物PET显像
潘栋辉杨敏徐宇平王立振丁虹罗世能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创刊40年纪念活动在无锡召开
2021年
1981年8月,在王世真院士的倡导下,《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在承办单位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创刊。2021年,《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迎来了创刊40周年。2021年9月24日,《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创刊40年纪念活动在无锡召开。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全体编委从全国各地而来,齐聚在初秋的太湖之畔,共商杂志发展要事。会议由《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原子医学研究所承办。中华医学会相关领导、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分会及中国医学影像研究学会核医学分会等多位学会领导出席了会议。
丁虹李亚明
关键词:分子影像核医学
microPET分子显像-刚地弓形虫感染出生缺陷机制研究
2012年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几乎所有恒温动物,全世界有超过10亿人感染刚地弓形虫。刚地弓形虫感染可引起流产、死胎、胎儿脑部、眼部等多器官畸形[1],产前诊断主要局限在孕妇脐血或羊水检测刚地弓形虫抗体(IgG和IgM),但其入侵机制、致病过程、引起胎儿出生缺陷的致病机理仍在探索中。
许飞诸葛洪祥丁虹徐宇平王立振陈道桢周永华杨敏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感染胎儿出生缺陷MICROPET分子显像多器官畸形弓形虫抗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