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锐

作品数:47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篇地震
  • 17篇第四纪
  • 15篇晚第四纪
  • 9篇地貌
  • 9篇断层
  • 9篇阶地
  • 7篇古地震
  • 6篇断层陡坎
  • 6篇河流阶地
  • 5篇剖面
  • 5篇褶皱
  • 5篇褶皱变形
  • 5篇夏垫断裂
  • 5篇龙门山
  • 5篇黄土
  • 4篇中段
  • 4篇光谱
  • 4篇洪积扇
  • 4篇发震
  • 4篇发震构造

机构

  • 47篇中国地震局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防灾科技学院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应急管理部国...

作者

  • 47篇丁锐
  • 40篇张世民
  • 17篇任俊杰
  • 10篇龚正
  • 10篇刘汉永
  • 7篇刘韶
  • 7篇毛昌伟
  • 6篇姜大伟
  • 5篇赵俊香
  • 5篇李天龙
  • 4篇崔静
  • 3篇吕志强
  • 3篇吕延武
  • 2篇罗明辉
  • 2篇于慎谔
  • 2篇申旭辉
  • 2篇赵国存
  • 2篇李伟
  • 2篇姜大伟
  • 2篇赵丽媛

传媒

  • 6篇震灾防御技术
  • 5篇地壳构造与地...
  • 4篇第四纪研究
  • 2篇地震地质
  • 2篇现代地质
  • 2篇中国地震
  • 2篇第五届构造地...
  • 2篇2014年中...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2008年活...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 1篇2015中国...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0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晚第四纪构造变形样式被引量:14
2018年
龙门山中南段前陆区是青藏高原东缘唯一发育新生代薄皮构造与沉积盆地的地段,研究其最新构造变形样式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向东扩展的构造机理.论文通过青衣江河流阶地测量与古青衣江洪积扇形态重建,研究了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晚第四纪活动构造格局及其活动性,取得了如下认识:(1)青衣江河流阶地纵剖面显示,龙门山南段前陆地区晚第四纪变形主要为褶皱作用,总体地壳缩短速率为2.5~3.9 mm·a-1,远大于山区冲断带0.48~0.77mm·a-1的地壳缩短速率,地壳缩短主要由前陆地区吸收;(2)青衣江古洪积扇错断变形显示,龙门山南段前陆区活动构造表现为北西—南东向地壳缩短与近东西向的地壳缩短的叠加作用,两者分别受控于巴颜喀拉块体南东向推挤作用与川滇块体向东推挤作用;(3)自中新世初川滇块体向南东挤出,四川盆地西南角起到分流青藏高原物质的作用,其西南侧物质通过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左旋错动向南东方向分流,其西北侧物质通过龙门山断裂带的右旋错动向北东方向分流,迎面受到了最大的推挤作用,进而向前陆扩展形成了薄皮褶皱构造带.
姜大伟张世民李伟丁锐
关键词:前陆盆地变形样式
夏垫断裂断层陡坎的微地貌分析
在高精度DEM地形分析的基础上,在极震区横跨夏垫断裂实施了15条各至少1Okm长的GPS测线,精确地测量了冲积平原的地形,并结合地貌调查分析了夏垫断裂地表断层陡坎可能的平面展布与高度,结果表明:恢复了1679年三河一平谷...
丁锐张世民毛昌伟龚正
关键词:断层陡坎微地貌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东缘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因缺少详细的地质调查,关于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是否具有强烈的晚第四纪活动及其在青藏高原东缘应变分配中承担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龙日坝断裂带南段仅东南支存在晚第四纪活动,全长约50km,总体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逆断分量,全新世以来右旋平均走滑速率约为0.6mm/a,平均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4mm/a。龙日坝断裂带南段活动强度较中段明显偏弱,但具备发生M_W7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在距今约800年以来曾发生过地表破裂型事件。结合重定位地震结果来看,龙日坝断裂带西侧和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跃,之间的丹巴地区可能主要表现为褶皱变形而地震活动微弱。青藏高原东缘之下的滑脱面自川西高原到四川盆地从约15km逐渐变深至20km左右,而又变浅,约为10km,这种滑脱面的深度变化可能是龙门山隆升和孕震的驱动机制。这项研究有助于川西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应变分配和隆升机制。
何建军任俊杰丁锐徐锡伟赵俊香胡幸平
关键词:龙门山断裂青藏高原东缘
夏垫断裂断层陡坎的微地貌分析
<正>夏垫断裂走向北东,活动方式以倾滑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公元1679年该断裂发生了8级地震,造成了较为惨重的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地震的同震地表断层在极震区东柳河屯至潘各庄一带形成了高度为1m至3m的陡坎,在平坦的冲积平原...
丁锐张世民毛昌伟龚正
丽江-小金河断裂南、中段地貌特征及构造指示意义被引量:4
2020年
丽江-小金河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重要的次级边界断裂。构造活动对区域河流水系的发育有重要影响,因此,定量研究水系地貌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内构造活动信息。本文采用地形坡度、地形起伏度、面积-高程积分值(HI)等地貌参数研究沿该断裂区域地貌对构造活动的响应。研究发现,断裂北侧坡度和地形起伏度较断裂南侧高,跨断裂4级流域盆地内亚流域盆地面积-高程积分值变化也指示断裂北侧流域成熟度低于断裂南侧,这反映了丽江-小金河断裂存在一定逆冲分量。
李环宇丁锐张世民
关键词:坡度地形起伏度
丽江-小金河断裂干塘子段构造样式分析
丽江-小金河断裂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边界的控制断裂,同时也是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川西北和滇中两个次级块体的主边界断裂,是滇西北地区一条重要的构造界线。该断裂在新生代早期与龙门山断裂带一起构成青藏高原与扬子板块边界的逆冲构造带...
丁锐张世民任俊杰李天龙刘韶赵丽媛尹功明
关键词:构造样式地质活动晚第四纪
文献传递
五台山北麓断裂南峪口段晚第四纪活动与古地震
丁锐
龙门山南段青衣江阶地沉积物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本文通过对龙门山南段青衣江阶地的研究,尝试以常量元素所体现的风化特征,来解决阶地对比的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主量元素的分析,发现CIA指标、A-CN—K三角模型等,在区分不同年龄的阶地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沉积物砾石之间的基质颜色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新老关系。结合流域内更古老洪积扇的研究,发现河流阶地在距今200ka内化学风化速度较稳定,但更老的地貌面风化呈现非线性。另外,在本文研究的600ka时间尺度内,阶地风化速度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体现为冰期风化速度慢,间冰期风化速度快,并具一定的滞后效应。
姜大伟张世民丁锐李伟刘汉永郭萌
关键词:龙门山阶地洪积扇风化气候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山系构造隆起的地貌表现被引量:11
2010年
龙门山山系是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造山作用的体现,是理解青藏高原向东扩展动力学过程的窗口。龙门山隆升机制研究因而成为青藏高原地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并形成了地壳缩短与下地壳管道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进一步的讨论期待着对龙门山隆升特征作出更深入地认识。夷平面与河流地貌忠实地记录了山地隆升的过程,其形态能够客观地反映山地隆升的几何特征。文章通过数字高程资料分析了龙门山地区的第三纪夷平面,并沿横穿龙门山的大渡河流域测量了河流阶地、山麓剥蚀面及其同期宽谷地貌。夷平面、宽谷地貌与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显示,晚新生代以来,龙门山山系一方面相对东侧四川盆地发生显著的冲断式隆升,隆起幅度达4500m左右;同时相对青藏高原腹地发生了一定的挠曲式隆升,挠曲的枢纽大致沿龙日坝断裂带展布,隆起幅度为500m至1000m,即龙门山山系的构造隆升由东翼的冲断作用与西翼的挠曲作用联合完成,龙门山山系因而构成了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一道地形屏障。文章最后讨论了导致龙门山山系拱曲冲断作用的可能因素,包括上地壳的断弯褶皱作用、下地壳物质上涌作用和地表侵蚀导致的重力均衡效应。鉴于沿龙门山隆升带东西两翼发现了纵向逆冲断裂或逆走滑断裂,而没有发现纵向张性构造,推断断弯褶皱可能为主导因素。
张世民丁锐毛昌伟吕志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龙门山夷平面河流阶地
华北平原夏垫断裂断层陡坎的DEM识别
利用常规地貌学方法研究华北平原区隐伏、半隐伏活动断裂的活动性是活动构造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而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洪积扇面(台地)在脱离水面后不再接受河流沉积,对断裂的活动历史会有较好的记录。但由于平原区人口稠密,农耕的改造...
丁锐张世民毛昌伟龚正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