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海蓉
- 作品数:24 被引量:335H指数:7
- 供职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农业科学更多>>
- “知识分子负担”与家务劳动——劳心与劳力、性别与阶级之一被引量:13
- 2010年
- 20世纪80年代关于"知识分子负担"的讨论凸显了脑力劳动(业务工作)和体力劳动(家务劳动)的矛盾,使家务劳动的问题成为一个阶层的特有负担,而遮蔽了性别的问题。重读80年代的小说《人到中年》可以读出以下问题:家务劳动在话语上怎样变成了一种负担?陆文婷为什么只能代表知识分子,而不是女性?谁是家务劳动理想的、合适的承担者?"知识分子负担"的话语如何为保姆进城搭台?对小部分家庭而言,雇佣家务劳动是用阶级的关系"解决"家务劳动中性别分工的问题和家务劳动社会化不足的问题。社会主流对家务劳动的定位、认识和处理反映出改革时代的现代化进程中,脑体、城乡和男女这三组社会差别的重构。
- 严海蓉
- 关键词:脑力劳动性别阶级家政工
- 阶级的言说和改造——劳心与劳力、性别与阶级之二被引量:9
- 2010年
- 大多数雇佣家政工的专业人士和其他精英群体一方面希望保持自己的阶级优越感,另一方面也认可社会流动。开明的雇主们认识到"合适的"雇佣关系需要培训外来家政工的新的主体,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她们的劳动积极性和情感劳动付出。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素质的概念,既是一个作用于每个个体的社会流动的话语,又是一个阶级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向另一个阶级言说、对这个阶级施加作用的支配过程。除了阶级问题之外,雇佣家务劳动中的性别问题仍然存在,那些可以依靠性别替身来解决家务问题的职业妇女也仍然没能从话语中解放出来。任何对家务劳动价值的严肃讨论都必须正视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并且通过性别问题和阶级问题的关联来寻求解放性的方案。
- 严海蓉
- 关键词:主体性身体家务劳动
- 非洲人对于中非关系的认知*(上)被引量:7
- 2010年
- 近十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联系迅速加强,而对于非洲民众对其国家与中国之间关系看法的推测也众说纷纭。中非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非洲人经常谈论的话题包括:非洲原材料出口换取中国产品的进口;中国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向非洲的移民,以及中国与非洲在与西方势力的一些分歧事件上的联合,等等。我们曾经对中非关系中的独特性及西方媒体对中非关系负面描述的政治背景进行过分析。在本文中,我们以调查研究的数据为依托进行论述。这些数据来自一家美国专业调查公司在非洲多国进行的问卷调查,一名喀麦隆研究员在本国的问卷调查,还有我们在9个非洲国家对2000名大学生及教职员工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这些调研数据,我们推断出影响非洲民众对于中非关系看法的有关因素。
- 沙伯力严海蓉
- 关键词:非洲人问卷调查西方媒体
- 藏北高原上的牧业集体社区——那曲嘎措乡的乡村振兴之路被引量:3
- 2018年
- 嘎措乡位于西藏那曲市双湖县北部,辖区面积2.7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达4900米、曾经被称为“生命禁区”。从双湖县再向北,沿着一条2003年建成的沙石土路,翻越70多公里的高山草原,一路所见,地鼠野兽,河湖雪山,偶尔路过一两个放牧点,牛羊成群,忙碌的牧民在帐篷里烧火切肉,做酥油,做酸奶……给苍茫的草原增添了一点人烟。
- 丁玲戚莉霞严海蓉
- 关键词:藏北高原乡村牧业草原
- 从大豆危机看食物主权
- 2013年
- 在全国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三分的情况下,北大荒广袤的黑土地是令人羡慕的。40多岁的何家萧是黑龙江省讷河县的普通农民,他所在的和平屯人均有8.5亩地。
- 严海蓉陈义媛
- 关键词:主权食物大豆人均耕地黑土地
- 振兴乡村:以农民为主体,以集体为龙头——贵州大坝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案例被引量:3
- 2018年
- 产融协同发展的道路为国内外不少大企业所应用,同时存在各种不同的模式,本文研究了国内外不同企业的不同模式,介绍了中信集团在实践中如何正确选择产融结合的发展模式,同时关注产融协同国有企业在国企改革中的作用。
- 严海蓉
- 关键词:国企改革
- 中国企业在非洲:问题、策略与出路被引量:6
- 2016年
- 中国企业在非洲是否本土化,是否以雇佣当地劳工为主,是一个具有政治影响的国际性的话题。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政客媒体,常常宣称中国公司在非洲喜欢用自己人,不实行本土化,原因不是中国公司有“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拒绝本土化更有利可图,或者两者兼有。在2014年美国和非洲的峰会上,美国政客口径非常一致,
- 沙伯力严海蓉石含笑(译)魏源
- 关键词:民族中心主义本土化政治影响
- 非洲人对于中非关系的认知(下)被引量:12
- 2010年
- 沙伯力严海蓉
- 关键词:非洲人环境保护问题二元对立西方媒体统治者人民
- 农民工:未完成的无产阶级化被引量:93
- 2009年
- 农民工是改革的产物,也是改革的创造者。30年改革尘埃未定,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农民工是这一历史过程的新兴主体,它承载了中国走向全球化伴生的所有矛盾与苦难,也必然承担着书写中国社会转型历史的伟大使命。中国未来与这一多达两亿的打工阶级息息相关,农村问题、城市发展、城乡关系、改革走向,几乎一切有关中国现状和未来的重要探讨都离不开对这一新兴阶级的认识。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为更全面、更深刻地思考农民工以及农民工所承载的历史,2009年1月11日至18日,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与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了第一期"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研究高级讲习班",此次主题为"农民工与农民工社区"。来自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上海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江汉大学、汕头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香港"女工关怀"志愿者组织、云南连心社区照顾服务中心等单位的师生逾60人在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就此主题展开热烈讨论。本刊作为此次讲习班的协办单位,将分两期刊发部分发言者的发言内容。以下文字根据录音整理,部分标题为编者另拟。
- 潘毅卢晖临严海蓉陈佩华萧裕均蔡禾
- 关键词:无产阶级农民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社会转型
- 农业资本主义,抑或新殖民主义?——中国对赞比亚的农业投资被引量:3
- 2011年
-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对赞比亚农业的介入成为一种建立在“双赢”话语下的农业资本主义模式。本世纪1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出现粮食危机及粮价上涨,由于中国政府具有令大型公司参与大规模“圈地”和出口导向型生产的能力,坊间出现了对中国可能产生“农业帝国主义”模式的怀疑。在2008年至2009年初,外国公司和政府以600亿美元获取发展中国家3300万公顷的土地。而到2010年初,30个非洲国家共3000万公顷的农业用地已经让渡给外国公司。
- 严海蓉沙伯力栾瑞英
- 关键词:农业资本主义新殖民主义农业投资资本主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