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红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FLAG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例
- 2011年
-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Flu)、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3例复发及难治性AL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结果FLAG方案治疗总有效(OR)率为76.92%(10/13)。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L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 严红赵海军
-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复发
- 不同亚型DLBCL患者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表达对利妥昔单抗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6例DLBCL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60例、免疫化疗组36例(利妥昔单抗+化疗),再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型)与非生发中心型(N-GCB型)、bcl-2蛋白表达阳性与阴性亚组,分析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免疫化疗组的3年生存率(77.78%)高于化疗组(6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N-GCB患者长,也比化疗组GCB和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N-GCB、化疗组GCB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化疗组N-GCB患者长(均P<0.05)。免疫化疗组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也比化疗组bcl-2阳性与阴性患者长(均P<0.05);化疗组中bcl-2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bcl-2阳性患者长(P<0.05),也比免疫化疗组bcl-2阳性患者长(P<0.0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DLBCL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尤其提高N-GCB患者、bcl-2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
- 严红姚福生梁虹赵海军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预后
- 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首次诱导治疗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方案与单用ATRA诱导方案的缓解率、缓解时间及生存率(OS),探讨两种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初治APL患者53例,按照不同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随机分为双诱导组(研究组)、单诱导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CR)率和达到CR的时间。双诱导组26例,给予ATRA 25 mg.m-2.d-1口服和AS2O3 0.16 mg.kg-1.d-1治疗直至完全缓解(CR);单诱导组27例,给予ATRA 25 mg.m-2.d-1口服诱导治疗直至CR。达到CR的病例继续应用化疗→ATRA→AS2O3序贯维持治疗。结果①在诱导治疗阶段:双诱导组23/26获完全缓解(CR),CR率88.46%,获得CR的平均时间(24.35±3.97)d;单诱导21/27例获得CR,CR率77.7%,CR的平均时间为(38.05±4.67)d,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CR患者继续序贯治疗3年总生存率(OS):双诱导组和单诱导组分别为(95.65±4.35)%和(71.4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分析初诊时WBC≥10×109L-1和WBC<10×109L-1的患者的CR率,两组分别为4/9(44%)和40/44(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两组分别为1/9(11.11%)和6/44(1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33.35±2.55)%和(77.2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ATRA联合AS2O3诱导治疗初治APL,较单用ATRA诱导治疗的缓解率高,CR的时间明显缩短,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复发率低,生存率提高,将两者结合进行规范化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 梁虹姚福生张林严红赵海军陈荃宏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生存率
- FL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
- 2008年
-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阿糖胞昔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FLAG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复发及难治性AL患者给予1~3个疗程FLAG方案化疗,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难治及复发患者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7.1%(4/7例),75.0%(3/4例)。FLAG方案治疗总有效率为72.7%(8/11例)。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继发感染。结论FLAG方案对于复发及难治性AL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毒性及不良反应大多能够耐受。
- 姚福生詹杨梁虹严红陈荃宏钟龙吴有智杨达天赵海军
- 关键词:氟达拉宾急性白血病复发难治
-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细菌分布分析
- 2008年
- 目的了解血液病住院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中分离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住院患者临床分离菌株,用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各种标本中分离出细菌56株,主要分布于血液、痰液、尿液等,革兰阳性细菌占14.3%,革兰阴性细菌占85.7%。革兰阴性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多,各有12株,分别占革兰阴性细菌的21.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75.0%(8/12)和33.3%(2/6)。结论上述结果对血液系统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经验性用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姚福生朱晓佳梁虹严红陈荃宏詹杨杨达天吴有智钟龙赵海军曹亮
- 关键词:血液病医院感染
- 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例伊马替尼耐药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或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给予达沙替尼100~140 mg·d-1口服治疗,评估疗效和耐受情况。结果 9例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2例CML-CP患者均获得CHR,1例达CCyR;5例CML-BC患者中4例获得CHR和PCyR,1例NR;2例Ph+ALL患者中1例检测到E255V突变,采用达沙替尼治疗达CHR和PCyR,1例诱导缓解时,同时行VDP方案化疗,继发严重感染死亡。结论达沙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BCR/ABL阳性白血病患者可获得血液学甚至细胞遗传学缓解,且耐受性好。
- 严红赵海军
- 关键词:达沙替尼伊马替尼白血病
-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9例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患者使用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对高白细胞患者加用单一化疗药物高三尖衫酯碱(H)或柔红霉素(DNR),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予以输注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29例患者中26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CR)率89.66%;3例死于颅内出血。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确切,患者耐受性较好。
- 姚福生詹杨梁虹严红陈荃宏钟龙吴有智杨达天赵海军
-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