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增慧

作品数:68 被引量:315H指数:11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5篇海底
  • 24篇海底热液
  • 23篇热液
  • 18篇海槽
  • 18篇冲绳海槽
  • 16篇现代海底
  • 16篇现代海底热液
  • 14篇海底热液活动
  • 13篇岩浆
  • 10篇岩浆作用
  • 10篇沉积物
  • 9篇现代海底热液...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6篇地质
  • 6篇输液
  • 6篇输液泵
  • 6篇同位素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岩石

机构

  • 57篇中国海洋大学
  • 1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青岛海洋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2篇不来梅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青岛环海海洋...
  • 1篇自然资源部第...

作者

  • 68篇于增慧
  • 55篇翟世奎
  • 22篇李怀明
  • 7篇陶春辉
  • 6篇周东辉
  • 6篇赵广涛
  • 5篇张侠
  • 4篇王硕儒
  • 4篇国坤
  • 3篇刘菲菲
  • 3篇韩宗珠
  • 3篇张怀静
  • 3篇董爱国
  • 3篇程军
  • 2篇吕晓霞
  • 2篇王兴涛
  • 2篇杜同军
  • 2篇初凤友
  • 2篇张侠
  • 1篇孙革

传媒

  • 11篇海洋学报
  • 7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海洋科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3篇地球科学(中...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海洋科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样条函数建立位场转换系统的研究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样条函数的空间域位场转换系统,并进行了模型试算和实例处理,显示出该方法原理简单、精度高,不受网格划分的限制,受地形坡度影响不大,为这一领域的探索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于增慧
关键词:样条函数
闽浙沿岸海域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的含量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5
2016年
在2012年6月实施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春季航次中,采集了闽浙沿岸海域表层和岩心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汞和甲基汞的分析测试,并结合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粒度组分、有机质含量和孔隙水中硫酸根离子浓度等系统地分析了汞和甲基汞含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闽浙沿岸海域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大致表现为近岸含量高(杭州湾以南浙江沿岸),远岸含量低的特点。泥质区岩心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作用主要发生在近表层较小的深度范围内(泥质区北部和南部,其深度范围分别为0~15和0~13cm)。(2)在闽浙近岸泥质区,汞的原位甲基化是甲基汞的主要来源,在成岩过程中,埋深或其他环境条件的变化可以导致甲基汞的转移或再分配。(3)影响沉积物中汞和甲基汞含量分布及甲基化作用强弱的因素主要包括人为污染、海流体系、粒级组成、有机质含量和硫酸盐还原菌活性。人为污染是沉积物中汞含量的主控因素;海流体系控制着汞含量的分布格局;粒级组成影响着甲基汞的富集程度;有机质对表层沉积物中汞的甲基化作用影响不明显,在岩心沉积物中,既可以促进汞的甲基化,也可以抑制汞的甲基化,主要取决于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类型;硫酸盐还原菌的活化能力是汞甲基化作用的主控因素之一。
张怀静翟世奎周勇华于增慧
关键词:沉积物影响因素闽浙沿岸
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矿物中流体包裹体研究的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在总结现代海底热液沉积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新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利用流体包裹体所研究的主要科学问题,包括证实岩浆流体对热液系统的贡献,海底热液系统存在多元循环和多个端元流体混合,流体的混合和不混溶(或相分离)作用是矿质沉淀的两个重要机制;总结了当前流体包裹体实验方法的发展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制于当前测试分析技术和海底采样能力,并由此提出流体包裹体在现代海底热液研究中应用的发展方向为:开拓流体包裹体的测试手段和开发热液区深海下潜和钻探装备能力等。
杨治峰翟世奎于增慧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VMS红外光谱深海
洋中脊和弧后盆地热液区热液流体B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性差异被引量:1
2019年
硼(B)是流体迁移元素,趋向于在热液流体中富集而成为常量元素。不同来源的B其同位素组成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B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可标识热液流体(元素)的物质来源、水–岩反应程度及沉积物(元素)混入等重要过程,对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的示踪意义。迄今,对全球主要热液活动区热液流体中B的含量及同位素组成特征已做了大量的测试分析及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重要研究成果。但是,对不同地质背景(构造环境)条件下热液流体中B的含量及同位素组成特征尚缺乏系统性的对比分析,进而对造成不同环境热液流体中元素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性差异的原因或机制尚缺乏深入的认识。本文在获取了洋中脊和弧后盆地主要热液活动区热液端元流体中B的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数据的基础上,定量估算了热液流体中B的主要来源,并对洋中脊和弧后盆地热液端元流体中B同位素组成的系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及成因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热液活动区热液端元流体的δ11B值都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水–岩反应过程中不同来源B的混合是热液流体B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无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和弧后盆地热液区热液流体中的B主要为海水与基底岩石来源B的混合,弧后盆地岩浆挥发性组分对热液系统的直接贡献及两种不同地质背景下基底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与水–岩反应程度的差异是其热液端元流体B同位素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有沉积物覆盖的弧后盆地热液区,热液流体中B的同位素组成与前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异常低的δ11B值,水–岩反应过程中沉积物来源B的加入是导致热液流体中δ11B值系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沉积物的吸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热液流体的B同位素组成。有沉积物覆盖的洋中脊热液区热液流体同样�
张侠张侠于增慧翟世奎徐婕
关键词:热液流体洋中脊弧后盆地
关于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模式的思考被引量:11
2018年
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往往与岩浆作用相伴生.传统的热液系统循环模式认为:海水沿裂隙(通道)下渗,被加热并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萃取岩石中的金属元素,形成热液流体并上涌喷出海底,沉积生成多金属硫化物矿体.这一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构成现代海底热液系统的3个基本要素:流体、通道和热源,与我们现今条件下所观察到的许多事实相吻合.然而,基岩渗透率、热液流体性质、热液生态系统和热液产物上的差异表明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可能存在另一种注入式循环模式,即热液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房流体和挥发性组分的直接注入.据此提出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系统可能存在两种模式:一种是浅层循环模式,即传统的热液循环模式;另一种是岩浆后期热液注入模式(简称"注入模式").在岩浆作用强烈和构造裂隙发育的环境中,两种模式可能同时存在,形成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式.双扩散对流循环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研究中近期所发现的多种现象和事实.对弧后盆地而言,在研究其岩浆作用与热液活动时,还要考虑板块俯冲的构造背景和俯冲组分及陆壳组分加入等因素,同时构建了适用于弧后盆地海底热液活动系统的理论模型.
王淑杰翟世奎于增慧国坤张侠
关键词:岩浆作用弧后盆地冲绳海槽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32
2005年
对2003年6月采集的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2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分别得到C、N、P三种营养元素的三种形态的含量,并由此得到不同形态营养元素的平面分布及其在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即ICI、P为C、P的优势形态,而ON为N的优势形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不同营养元素分布的因素,得出上覆水体的温度、沉积物粒度以及水动力条件等对沉积物中营养元素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吕晓霞翟世奎于增慧
关键词:营养元素表层沉积物长江口
板块俯冲对岩浆作用影响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同位素已成为俯冲带岩浆作用研究中灵敏的地球化学示踪剂,是约束岩浆运移过程和时间尺度的有力工具。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利用Sr-Nd-Pb-Hf同位素、Li和B同位素以及Be和短周期铀系同位素等方法,在俯冲带岩浆作用过程、时间尺度、岩浆源区物质特征、岩浆形成演化及控制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和成果。最后指出将不同同位素研究应用于弧后盆地岩浆作用的研究中,必将为全球俯冲带岩浆作用研究带来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果。
国坤翟世奎于增慧蔡宗伟张侠
关键词:板块俯冲岩浆作用同位素弧后盆地
冲绳海槽火山岩中岩浆包裹体及气体同位素组成研究
该文首次对冲绳海槽的浮岩和玄武岩中矿物的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包裹体的均一与爆裂温度测量,化学成分与气相组分分析,热解释放气体分析,碳、氢、氦、氖同位素分析等.据此探讨了岩浆的起源及演化过程、不同火山...
于增慧
关键词:包裹体同位素组成岩浆冲绳海槽
文献传递
冲绳海槽中部热液活动区岩芯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1
2010年
针对冲绳海槽中部热液活动区附近的沉积物岩芯(H9),利用碱熔法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对其稀土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岩芯中稀土元素含量在75—80cm段发生转折,75cm以上岩芯段沉积物中稀土元素总量相对较高,而且稀土元素总量,尤其是轻稀土元素总量,与(Fe+Mn)/Al相关性较好。该段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呈右倾或近似水平,突出特征表现为轻稀土间的明显分异和Eu的相对富集,与热液源稀土元素组成极为相似。与热液流体和热液硫化物相比,分异程度和Eu正异常程度都较低,同时,具有明显的负Ce异常,与海水的稀土配分模式相类似。由此可见,热液活动对该岩芯上段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组成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表现为热液源物质的直接输入,另一方面表现为热液颗粒物质沉积过程中对海水中稀土元素的清扫。
于增慧杜同军翟世奎
关键词:热液活动稀土元素冲绳海槽
冲绳海槽北部两个可能的现代海底热液喷溢点被引量:9
2001年
作为目前处于扩张作用早期的弧后盆地, 冲绳海槽内的现代海底热液活动及其成矿作用具有许多特性. 迄今所发现的3个主要热液活动区均位于海槽的中部. 在海底火山发育, 地壳厚度较大的冲绳海槽北部的两个采样点拖网采到了仅存于活动热液喷口附近的 "热液伴溢蛤" 壳体, 推断在冲绳海槽北部存在有现代海底热液活动的可能性. 给出了热液伴溢蛤壳体的特征和产出位置, 分析了热液伴溢蛤的生态习性, 指出应重视研究热液生物化石对热液活动的示踪性, 即通过提取热液生物化石中保存的热液活动记录来探讨热液活动在时间、强弱、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规律性.
翟世奎许淑梅于增慧秦蕴珊赵一阳
关键词:热液活动区冲绳海槽北部海底生态习性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