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德敏
- 作品数:34 被引量:9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恩替卡韦初治耐药的乙型肝炎病毒体外表型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初治患者发生病毒学突破的可能病毒学原因。方法:扩增1例恩替卡韦初治发生病毒学突破的患者在治疗基线和发生病毒学突破时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全长基因组,构建全长基因组克隆并测序,筛选代表性基因组构建1.3倍复制型质粒,转染Huh7细胞后以Southern blot方法观察病毒复制能力,并分别以单克隆病毒和病毒准种群的形式进行恩替卡韦体外药敏试验,Southern blot检测基线及病毒学突破时单个病毒株及准种群的体外药敏情况。结果:在治疗基线和病毒学突破时间点的22个和25个全长克隆中分别筛选出7个和8个代表性克隆,体外药敏结果显示该患者血清中无论是基线还是病毒突破后的病毒株,无论单克隆病毒株还是本研究所构建的病毒准种群在体外情况下均对恩替卡韦敏感。结论:在本例恩替卡韦初治患者未发现与病毒学突破相关的病毒因素,其耐药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 于德敏张东华姜节洪余敏杰张欣欣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恩替卡韦准种
- 人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概述被引量:2
- 2020年
- 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属于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HCoV)。为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目前紧急启用了多种检测手段。其中核酸检测为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而血清学检测在现阶段的意义主要在于疾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面对新发传染病,试剂盒开发初期的诊断性能尚不尽如人意。现围绕国内外已有的HCoV相关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性能参数、应用实例等进行综述,望能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验室方法学选择及优化提供参考。
- 韩悦韦栋张东华张欣欣于德敏
- 关键词: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核酸检测
- 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避株包膜蛋白N-糖基化变异研究
-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N-糖基化变异在免疫逃避株中的特点及其对病毒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方法:对210例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避株进行序列分析,采用体外病毒重组蛋白方法验证糖基化的发生,并检测N-糖基化变异对病毒抗原...
- 于德敏李新华廖祥伟张东华张欣欣
- 关键词:乙型肝炎包膜蛋白
- HBV细胞模型及其在抗病毒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3年
- 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宿主范围狭窄而缺少动物模型,因此细胞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已成为HBV研究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在构建细胞模型的目的基因、转染方法和靶细胞方面有了许多进展。感染模型的建立不但为HBV感染肝细胞的早期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条件,而且在耐药株的研究和新药的筛选、疗效评价和毒性研究中应用渐多。本文就HBV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在抗病毒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了综述。
- 于德敏张欣欣陆志檬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抗病毒药物细胞模型核苷类似物耐药株
- 表面抗原插入突变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避株的生物功能学分析
- 2013年
- 目的我们在121例血清HBsAg/抗一HBs双阳性HBV感染者中发现2例HBsAg编码区114-115位氨基酸插入突变,本研究分析了其中1种插入突变(NTT)对病毒生物学特性包括抗原性和复制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对发生插入突变的HBsAg的抗原性改变进行模拟分析,同时构建带有该插入突变的复制型质粒,体外表型研究突变株的抗原性和复制能力变化。结果HBsAg114-115位氨基酸的插入突变对HBsAg的抗原性指数、亲水性、表面可能性和蛋白骨架柔韧区域均产生影响,导致抗HBsAg抗体对抗原亲和力降低,但病毒的复制能力无明显改变。结论HBsAg114-115位的NTT氨基酸插入突变可导致病毒的免疫逃避,同时维持了病毒的正常复制能力。
- 于德敏张东华姜节洪陈嘉邓琳张欣欣
- 关键词:突变
- 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1896、基本C区启动子区1762/1764变异对拉米夫定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G1896A变异和基本C区启动子(BCP)区A1762T/G1764A双变异对拉米夫定(LAM)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及其周边地区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用LAM或LAM+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抗病毒治疗共48周,应用Trugene HBV genotyping试剂盒测定分析治疗前(0周)、治疗过程中(24周)、治疗结束时(48周)及随访结束时(72周)RT区YMDD变异;采用HBV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试剂盒测定前C区1896、BCP区1762/1764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在治疗前有9例患者检测出前C区G1896A变异,均为HBV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例前C区G1896A变异患者中7例治疗应答(77.8%,7/9),BCP区A1762T/G1764A变异在治疗应答者与无应答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例患者分别在治疗24和48周时检测到YMDD变异,对治疗均无应答。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HBV DNA变异状态可能影响LAM抗病毒治疗应答及YMDD耐药变异株的复制能力。
- 詹勤张欣欣张东华于德敏金根娣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拉米夫定
- 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键闭环DNA的表观遗传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仍然是威胁全球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虽然目前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在控制乙型肝炎进展有显著疗效,但却始终无法达到根治HBV感染的目标。HBV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是HBV转录复制的原始模板,也是HBV持续感染的关键因素。但由于缺少有效的完全清除HBV cccDNA的治疗方法,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长期服药以防治疗后停药复发。研究证实HBV cccDNA的转录受表观遗传机制调控,其中ccc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miRNA、染色质重塑等均影响HBV cccDNA的功能。本文就HBV表观遗传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叶菲张欣欣于德敏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表观遗传学
- 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糖基化突变对Huh7细胞凋亡影响的初步研究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的主要亲水区 N-糖基化位点的突变对细胞功能的影响,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致肝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方法:以表达包膜蛋白(PreS1-PreS2-S)的0.8倍HBV基因组(基因C型,p...
- 朱明玉于德敏张欣欣
- 关键词:细胞凋亡
-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相关位点变异模式与基因型的相关性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相关位点的变异模式与HBV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 255例有核苷(酸)类似物应用史,并且HBV DNA高于检测水平或者出现病毒学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提取HBV DNA,用PCR扩增逆转录酶基因,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结果 3 255例样本中,C基因型2 378例,B基因型858例,D基因型19例。1 671例检测到耐药相关基因型(1 671/3 255,51.3%;包括1 126例M204变异,297例A181变异,50例N236变异,198例M204/A181/N236组合变异)。其中C基因型耐药1 317例(1 317/2 378,55.4%),B基因型耐药348例(348/858,40.6%),D基因型耐药6例(6/19,31.6%)。C基因型检测到耐药相关变异的频率高于B基因型(55.4%vs 40.6%,P<0.000 1)。1 523例检测到次级耐药位点及补偿耐药位点(包括rt173、rt180、rt207、rt213、rt214、rt215、rt237、rt238、rt184、rt202、rt250)变异。M204V变异在C基因型中较B基因型多见(15.1%vs12.2%,P=0.043 4)。M204I+L180M变异发生率在C基因型中比B基因型高(8.92%vs 3.26%,P<0.000 1)。N236T变异在B基因型中多见(4.20%vs 0.84%,P<0.000 1),而A181T/V变异在C基因中多见(6.48%vs 1.75%,P<0.000 1)。M204V比M204I易合并L180M代偿性变异及继发恩替卡韦耐药(M204V/I+L180M+T184/S202/M250)(P<0.000 1)。结论 HBV耐药相关位点的变异模式与HBV基因型有一定相关性,对优化药物选择及临床结局有潜在影响,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孙丽娜孙剑刘学恩张继明龙波赵文静韩悦张东华于德敏张欣欣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耐药
- 乙型肝炎病毒C型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构建乙型肝炎病毒(HBV)中国株及其拉米夫定耐药相关变异株的重组杆状病毒.方法将1.2倍HBV基因组(血清adr型、基因C型)连接至杆状病毒的转移载体pFastBacI上,然后转化入DH10Bac菌株中,在细菌内的辅助质粒辅助作用下与杆状病毒基因组Bacmid发生位点特异性转座,形成含有HBV基因组的重组Bacmid,转染昆虫sf9细胞后,包装产生HBV重组杆状病毒vAcHBVc.采用连续聚合酶链反应(PCR)引入方法进行定点突变,构建YVDD变异株质粒,并按照上述方法构建HBV YVDD变异株重组杆状病毒vAcHBVYVDD,扩增并滴定.为便于观察重组杆状病毒的转染和扩增效率及病毒滴度测定,同时构建了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HBV重组杆状病毒vAcGFPHBVc.结果 HBV野毒株和变异株重组杆状病毒均构建成功,通过免疫空斑及TCID50定量测定病毒滴度为106~108pfu/ml左右.结论应用Bac to 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有效快速地构建HBV C型重组杆状病毒,以用于HBV体外复制系统的建立,为HBV野毒株及变异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技术平台.
- 于德敏张欣欣张东华宋建华陆志檬詹勤姜节洪陈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