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培立 作品数:17 被引量:94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大学科研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植物水力特征与生理功能的关联 曹坤芳 章永江 郝广友 付培立 杨石建 张教林关键词:光合能力 功能性状 生态适应 中国南方生长于不同基质的天然林植物叶片元素含量特征比较 被引量:6 2020年 对比中国南方两个热带喀斯特森林、一个热带红树林和来自文献的一个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和计量特点。结果表明,受碳酸盐岩的影响,西双版纳和弄岗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普遍富含Ca、Mg元素,因岩性差异,含有一定白云岩的弄岗地区的植物富集更多的Mg。西双版纳喀斯特森林存在K、Fe、Na、Zn元素的缺乏状况;由于白云岩矿物成分的特殊性和缓慢的风化速度,弄岗喀斯特植物有更高的叶片K、Zn、S含量。红树林植物富集P、Ca、Mg、Na、S元素,海水环境中大量的离子进入土壤被植物吸收利用,提高了红树的养分含量,并且在高盐环境下Na在叶片中大量富集。但是,红树植物表现缺乏Fe、Si、Zn。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受酸性土影响大,Mn元素大量富集,P与Na的含量缺乏,并且相比其他生境,常绿阔叶林的N、P、Ca、Mg含量较低。西双版纳和弄岗的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N/P比分别为14.27和18.26,说明前者受到N、P的共同限制,后者主要为P限制;红树植物N/P比为13.12,受N限制;常绿阔叶林植物本身严重缺P,N/P比为26.27,表现出明显的P限制。所研究的不同基质上的植物,叶片N与P元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这种稳定的协同关系是植物适应环境的普遍规律。Ca与Mg两个二价阳离子元素在喀斯特森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为协同关系,而在红树林中则不存在相关性,分析表明Na盐胁迫下增加了Mg的吸收,改变了Ca、Mg的平衡关系。N与K元素在红树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为协同关系,而由于喀斯特环境中Ca、Mg协同影响了K的吸收,改变了N、K的协同关系。P与Zn在喀斯特森林和红树林中都表现出协同关系,这与两种元素在植物代谢过程中都参与了酶的合成有关。红树植物表现K和Mn的拮抗关系,而在喀斯特森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均未有相关性。S与P元素在弄岗喀斯特森林中表现出正相关,这种协同性可以� 崔培鑫 申智骅 付培立 白坤栋 姜艳娟 曹坤芳关键词:红树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O2]升高对云南哀牢山亚热带森林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幼苗光合水分关系的影响 大气[CO2]升高使得植物气孔导度降低,进而对植物的木质部水分传导能力可能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关于升高[CO2]对植物水力结构影响的研究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研究利用4个封顶式玻璃温室,其中两个温室为对照[CO2]... 付培立 张亚 范泽鑫关键词:亚热带 中国南方生长于不同基质的天然林植物叶片元素含量数据集 2021年 叶片养分元素的含量特征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反映生长在不同基质上的植物对元素的吸收或积累状况。本研究于2006年8至9月,在西双版纳采集23个物种;2013年7月,在弄岗采集40个物种;2015年8至9月,采集红树植物12种。在生长期采集新鲜成熟叶片将其带回实验室,测定N、P、K、Ca、Mg、Fe、Mn、Zn、Na等元素含量。数据集包括:(1)云南西双版纳绿石林森林公园23种植物物种名、种拉丁名及叶片元素含量;(2)弄岗国家自然保护区40种植物物种名、种拉丁名及叶片元素含量;(3)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12种植物物种名、种拉丁名及叶片元素含量。数据集主要由3个数据表格组成,格式为.xlsx,数据量为24 KB(压缩后20.7 KB)。 崔培鑫 曹坤芳 田尚青 付培立 白坤栋 姜艳娟关键词:红树林 滇西北白马雪山高山松(Pinus densata)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3 2023年 滇西北是我国西南地区气候变化最为显著的地区之一,过去几十年来气候呈现快速变暖趋势。高山松(Pinus densata)是该地区主要的针叶树种,研究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有助于深入认识该地区亚高山针叶林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在滇西北白马雪山1 hm^(2)永久性样地内采集了161棵高山松树木样芯(322个),运用传统树木年轮学原理及方法,建立高山松年轮宽度差值年表,分析年表与样地附近气象站1957—2020年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高山松的径向生长与冬季及春季(前一年11月至当年4月)温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当年5月份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2)高山松径向生长与当年4—6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5月相对湿度呈正相关,与5—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6)呈正相关;3)滑动相关分析表明,白马雪山高山松径向生长-气候关系不稳定,冬季温度对高山松生长的限制作用在减弱,说明冬季低温限制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而夏秋季温度对高山松径向生长的相关性由弱的负相关转为近年来的显著正相关;对夏季相对湿度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敏感性降低。研究结果可为探讨气候变化下高山松自然林的生长动态提供参考。 彭新华 杨绕琼 尹云丽 Shankar Panthi 徐同良 付培立 格桑 范泽鑫关键词:白马雪山 高山松 热带喀斯特森林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叶片功能性状比较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共存于热带喀斯特森林中,两个类群生活史策略的不同,可能会使得两者的叶片功能性状存在一定的差异。喀斯特森林由于基质漏水,土壤较少,因此植物可能会存在一定矿质元素(如氮元素N和磷元素P)亏缺。在本研究中我们... 付培立 张教林 姜艳娟 曹坤芳滇西北白马雪山长苞冷杉和大果红杉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7 2022年 以滇西北白马雪山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的常绿树种长苞冷杉和落叶树种大果红杉为对象,采用高精度生长仪监测了2个树种的年内径向生长动态,分析其径向生长的季节动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大果红杉和长苞冷杉的径向生长主要发生在4—8月,6月是生长最快的时期。与长苞冷杉相比,大果红杉径向生长的开始时间较早,停止生长时间稍晚,其生长季持续时间明显长于长苞冷杉。大果红杉最大生长速率和年生长量均略高于长苞冷杉。长苞冷杉日生长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饱和水汽压亏缺、空气温度呈显著负相关;而大果红杉的日径向生长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体积含水量和饱和水汽压亏缺呈显著负相关。长苞冷杉和大果红杉的径向生长均受到水分的限制,大果红杉对水分条件更敏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植物蒸腾作用和土壤蒸发散的增加,可能进一步加剧土壤水分丧失和植物可利用水分下降,进而导致长苞冷杉和大果红杉更易受到干旱胁迫。 张慧 付培立 付培立 林友兴 杨建强 格茸取扎 范泽鑫关键词:径向生长 亚高山针叶林 热带季节性湿润林苦楝(Melia azedarach)径向生长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3 2020年 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和降水格局改变可能会影响到树木的生长速率和季节物候。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湿润林分布在石灰岩山中部,属于热带喀斯特生境。由于土层浅薄,土壤保水能力极差,植物生长更容易遭到受到季节性干旱气候的影响。为探究热带季节性湿润林的树木径向生长季节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利用高精度树木生长仪连续两年监测了云南西双版纳热带季节性湿润林中落叶树种苦楝(Melia azedarach)的树干径向变化,并与同步监测的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楝径向生长开始、结束以及持续生长的时间在年际间存在差异。与2018年相比,2019年苦楝生长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较晚,且年生长量较小,这可能是与2019年雨季开始较晚且在生长季早期经历了严重的高温干旱有关。苦楝的径向日生长量与日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和风速呈负相关关系,表明了在苦楝的径向生长主要受水分条件限制。在干旱年份(2019年),苦楝的日生长量与降水和相对湿度的相关性更强。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热带喀斯特生境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以及树木适应季节性干旱气候的策略。 吴丽杰 Arisa Kaewmano 付培立 付培立 王文礼关键词:径向生长 热带 [CO2]升高和干旱对亚热带森林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幼苗光合水分关系的影响 付培立 张亚 杞金华 范泽鑫关键词:亚热带 干旱 西双版纳思茅松(Pinus kesiya)年轮宽度和早晚材稳定氧同位素对气候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2020年 由于热带地区大部分树木缺乏清晰的年轮,因此树木年轮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树轮稳定同位素较树轮宽度能更好地记录环境变化的信息,特别是研究年内稳定同位素可以提供气候变化的季节动态信息。本研究以西双版纳地区的思茅松(Pinus kesiya Royle ex Gordon)为研究材料,建立了1985—2018年的思茅松年轮宽度、早材和晚材稳定氧同位素(δ^(18)OEW和δ^(18)OLW)年表,分析了树轮宽度、δ^(18)OEW和δ^(18)OLW年表与温度、降水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等气候要素的相关关系,并研究了思茅松δ^(18)OEW和δ^(18)OLW记录的降水、SPEI变化以及与大尺度季风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地区思茅松树轮δ^(18)OEW和δ^(18)OLW的均值接近,并且均呈下降趋势,这种下降趋势可能与西双版纳地区的雾日减少有关。树轮宽度对气候因子响应不敏感,仅与上一年7月的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上一年7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δ^(18)OEW主要记录了生长季早期(4月和5月)的降水和SPEI信号,而δ^(18)OLW主要记录了生长季末期(8月)的降水和SPEI信号。δ^(18)OEW和δ^(18)OLW分别能很好地代表区域5月和8月的干湿变化。树轮δ^(18)O也受到了ENSO的影响,其中树轮δ^(18)OEW与3—12月厄尔尼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树轮δ^(18)OLW与9—12月厄尔尼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该研究表明西双版纳地区的思茅松树轮早晚材δ^(18)O具有重建区域干湿变化的潜力。 牛颖 杨绕琼 付培立 赵凡 范泽鑫关键词:气候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