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丽芳

作品数:1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消融
  • 16篇脑病
  • 16篇白质
  • 16篇白质脑病
  • 16篇白质消融性白...
  • 8篇患儿
  • 8篇基因
  • 6篇儿童
  • 6篇发病
  • 5篇发病机制
  • 4篇蛋白
  • 4篇蛋白反应
  • 4篇应激
  • 4篇折叠
  • 4篇突变
  • 4篇内质网
  • 4篇内质网应激
  • 4篇未折叠蛋白反...
  • 4篇基因型
  • 4篇儿童患者

机构

  • 17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7篇吴晔
  • 17篇代丽芳
  • 16篇姜玉武
  • 15篇王静敏
  • 13篇陈娜
  • 11篇张海华
  • 6篇冷雪荣
  • 4篇杜丽
  • 3篇潘艳霞
  • 3篇朱赛楠
  • 3篇臧丽丽
  • 3篇臧莉莉
  • 3篇张仲斌
  • 3篇刘明
  • 2篇吴希如
  • 2篇郝洪军
  • 1篇任雅丽
  • 1篇张锋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遗传学与表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路持续过度激活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EIF2B3突变的少突胶质细胞是否存在对内质网应激(ERS)的不耐受,检测未折叠蛋白反应(UPR)通路的变化,为了解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 本研究利用转染EIF2B3野生型或突变型c.1037T>C全长cDNA慢病毒载体的人类少突胶质细胞系,Thapsigargin对其进行ERS诱导后,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实验反映细胞增殖活力,检测凋亡相关分子Caspase-3剪切体的表达反映细胞凋亡水平,来验证野生与突变细胞对ERS的耐受性,并比较二者在基础状态及ERS诱导后不同时间点UPR激酶样内质网激酶(UPR-PERK)通路各分子指标的变化.结果 1.EIF2B3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对ERS不耐受,表现为ERS刺激后凋亡的增加和活力的显著下降.2.EIF2B3突变型少突胶质细胞存在UPR通路的过度激活.3.基础状态下UPR-PERK通路分子磷酸化α亚基的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P-eIF2α)、激活转录因子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和生长抑制DNA损伤基因34(GADD34)的水平不同程度高于野生组.4.ERS刺激24h后,凋亡相关的UPR分子(CHOP和GADD34)和抑制蛋白翻译的P-eIF2α在野生型细胞中表达下降,而在突变细胞中持续高表达.结论 EIF2B3突变的人少突胶质细胞对ERS不耐受,这种不耐受与突变细胞存在UPR-PERK通路的过度持续激活,引起凋亡性的细胞死亡相关.减轻突变细胞的内质网负荷或稳定UPR的过度激活有望对疾病进展起到干预作用.
陈娜代丽芳张海华郝洪军臧丽丽王静敏冷雪荣姜玉武吴晔
关键词: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未折叠蛋白反应内质网应激
28例经基因确诊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儿临床与遗传学研究
目的:本研究对经基因确诊为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的28例患儿临床表型及基因型进行分析,以探讨中国患儿的特点.方法:2006.9-2013.2我院儿科临床诊断并经EIF281-5基因检测确诊的28例VWM患儿为研究对...
吴晔张海华陈娜代丽芳臧莉莉王静敏姜玉武
关键词: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儿童患者临床表型基因诊断遗传学分析
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和自噬在遗传性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中的作用及潜在干预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WM)是一种严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白质脑病,致病基因为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B所编码基因EIF2B1-5任一突变所致.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由于真核翻译起始因子突变所致的遗传病.临床特点以进行性运动智力倒...
陈娜代丽芳姜玉武郝洪军任雅丽冷雪荣臧丽丽王静敏吴希如吴晔
关键词:自噬
28例经基因确诊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儿临床与遗传学研究
背景及目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anishing white matter disease,VWM)是一种多于儿童期起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白质脑病,为第一个已知由于真核细胞蛋白质翻译启动异常所导致的人类遗传病致病基因为...
张海华陈娜代丽芳臧莉莉王静敏姜玉武吴晔
文献传递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iPS细胞来源的星形胶质细胞存在成熟障碍
目的: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vanishing white matters disease,VWM)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性白质脑病之一.VWM患者脑组织标本显示:胶质细胞选择性受累,而神经元不受累.但是目前VMM的致病机制...
周玲张海华陈娜张仲斌刘明代丽芳王静敏姜玉武吴晔
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2年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负责蛋白质的正确折叠.当ER受到干扰,细胞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蓄积增多,引发ER应激,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UPR)来改变细胞的转录翻译水平,其目的是为了增加ER的蛋白质折叠能力、减轻细胞的损伤.然而,持续的ER应激会使细胞走向凋亡.UPR由3条内质网跨膜受体介导,分别是PERK(PKR-likeendoplasmic reticulum kinase)、ATF6(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6)以及IRE1(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首先激活的PERK通过将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磷酸化来减少下游蛋白质的翻译,而磷酸化的eIF2α促使ATF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factor4)以及一些下游分子的翻译.随后激活的ATF6以及IRE1共同参与ER应激.目前ER应激与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联研究主要集中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佩梅病、腓骨肌萎缩症以及CAG三核苷酸重复所致的亨廷顿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
陈娜代丽芳姜玉武吴晔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儿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分析及发病机制研究
目的:通过对17例中国早期儿童型VWM患儿进行随访研究,以期对该病临床表型特点有全面的了解,并探讨表型-基因型关系,并研究内质网(ER)应激在VW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1)收集2006-2010年我院小儿神经门诊及病房...
代丽芳吴晔冷雪荣王静敏潘艳霞杜丽朱赛楠姜玉武
关键词: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儿童患者基因突变发病机制
15例婴儿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儿的随访和基因型分析
周玲张海华陈娜代丽芳王静敏姜玉武吴晔
内质网应激后未折叠蛋白反应在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经基因确诊的VWM中国患儿病程中发作性加重的特点,并在细胞水平上探讨ER应激后的UP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6.9-2012.12我院儿科临床诊断并经EIF2B1-5基因检测确诊的26例VWM患...
陈娜张海华代丽芳王静敏姜玉武吴晔
关键词: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儿童患者发病机制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
14例婴儿型和26例早期儿童型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者的自然病程和头颅影像学对比研究
周玲张海华陈娜代丽芳王静敏姜玉武吴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