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丽娟

作品数:35 被引量:222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1篇病毒
  • 10篇血清
  • 10篇流感
  • 9篇严重急性
  • 9篇严重急性呼吸
  • 9篇综合征
  • 9篇急性呼吸
  • 8篇血清学
  • 8篇冠状
  • 8篇冠状病毒
  • 7篇严重急性呼吸...
  • 7篇流行病
  • 7篇流行性
  • 7篇呼吸综合征
  • 7篇急性呼吸综合...
  • 6篇登革病毒
  • 6篇登革热
  • 6篇疫情
  • 6篇流行病学
  • 6篇流行性感冒

机构

  • 35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35篇何丽娟
  • 25篇吴新伟
  • 22篇狄飚
  • 17篇鲁恩洁
  • 14篇杨卫路
  • 12篇王鸣
  • 11篇蒋力云
  • 10篇高阳
  • 10篇陈芳
  • 9篇刘于飞
  • 8篇王玉林
  • 8篇刘远
  • 7篇李铁钢
  • 7篇周端华
  • 7篇张玮
  • 6篇杨智聪
  • 6篇刘维斯
  • 5篇周秀珍
  • 5篇秦鹏哲
  • 5篇陈艺韵

传媒

  • 6篇热带医学杂志
  • 5篇华南预防医学
  • 3篇疾病监测
  • 3篇预防医学情报...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病毒学报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2007年全...
  • 1篇第六次全国流...
  • 1篇2006中国...

年份

  • 4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年、2007年广州大学城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基因分析──附83份咽拭子标本检测报告
2009年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2006年与2007年引发广州大学城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的病原体。方法:在3个校区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使用A、B型流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以Ct值小于30判定为阳性,初步鉴别为流感病毒后,再用荧光PCR法进行病毒型别鉴定,并与MDCK细胞培养法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比较。同时用逆转录PCR法对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其同源性。结果:83份咽拭子标本中,MDCK细胞培养法的检测阳性率为47%,而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为58%。引起2006年和2007年广州大学城流感爆发疫情的分别是H1和H3亚型毒株。2006年与2007年广州大学城不同校区的流感病毒株H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4%及99.2%~99.6%。结论:2006年和2007年广州大学城爆发流感疫情的病原体分别为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同一年内发生在大学城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是由同一病毒株引起的。荧光PCR法检测需时短,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不仅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流感病毒,还能针对不同亚型进行分型。
吴新伟伍业健陈艺韵蒋力云李铁钢何丽娟王玉林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
冠状病毒是引起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主要病因被引量:4
2003年
为查找引起广州地区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原体,采集患者漱口液及尸解标本,用组织培养法接种人胚肺细胞、MDCK细胞、Hep-2细胞和鸡胚分离病毒,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恢复期血清IgG抗体,确定分离的病原是SARS的主要病因,再用套式RT-PCR、免疫电镜法鉴定病原。结果用人胚肺、Hep-2细胞在75份漱口液和3例尸解组织中分离出13株病原体,经套式RT-PCR扩增出110bp的特异产物,经测序证实为冠状病毒。制备冠状病毒的抗原,检测30份SARS病人恢复期血,其中26份血清IgG抗体阳性。同时检测30份普通发热病人血清作对照,IgG抗体全部阴性。由此证明,经组织培养分离到的病原体是引起SARS的致病因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序后证实为冠状病毒。
狄飚何丽娟周端华高阳吴新伟杨卫路王鸣杜琳刘宇飞邱季春陈小双陈芳张玮鲁恩洁杨焕明毕胜利
关键词: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SARS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方法在SARS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以荧光定量PCR方法 ,对广州地区 2 0 0 3年 2月~ 5月 92 5份SARS疑似病例的漱口液作病原学的调查。结果  2月、3月的阳性率较高 ,无显著性差异 ,进入 4月、5月后有了明显的下降 ,趋势与广州地区SARS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是相似的。从发病天数与检出阳性率的关系分析 ,发病天数在 4~ 12天的检出率高。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用于辅助早期诊断SARS病人 ,有重要意义。
张健吴新伟何丽娟陈芳梁彩云朱惠扬狄飚刘小宁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漱口液检出率
巢式PCR检测孑孓中登革病毒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是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的病原体,属于黄病毒科。DF和DHF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6...
蒋力云吴新伟何丽娟伍业健刘远鲁恩洁狄飚王鸣
关键词:登革病毒巢式PCR检测登革热疾病预防
文献传递
广州市散发SARS患者及其接触者早期IgG抗体变化规律观察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对广州市再次散发的临床诊断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患者早期IgG抗体变化规律及其接触者有无隐性感染作初步研究。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在SARS散发流行期间采集发热待查的患者 117例、接触者 88例、正常人群血清进行SARS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检测。 结果 SARS患者在发病 5~ 15天出现血清特异性IgG ,血清滴度随发病天数增加而升高 ,15~ 2 0天后 ,抗体的滴度达到高峰并维持在 1∶16 0~ 1∶32 0。发热人群组 ,SARS接触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 3 4 % ,2 3% ,0 5 7%。结论 广州市本次散发SARS患者IgG抗体变化与去年的基本一致 ,用ELISA法测定SARS病毒IgG抗体水平变化 ,可适用于SARS患者的早期血清学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本实验提示SARS可能存在隐性感染性。
何丽娟张玮吴新伟杨卫路高阳狄飚陈芳鲁恩洁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抗体血清学诊断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002年广州地区暴发的登革热流行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了解2002年广州地区暴发登革热(DF)的流行特点,为其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3 716例发热待查、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DF病例176份标本进行病毒分离,以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方法鉴定。结果 本次广州地区暴发流行的登革热血清学确诊病人为886人。流行开始于5月份,8、9、10 月份达高峰期,11月有明显下降。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在3 716例发热待查、疑似患者中,血清IgG、IgM抗体阳 性886例,阻性率27.84%。病毒分离阳性46份,阳性率26.1%。经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 RT-PCR检测鉴定为I型登革热病毒。结论 在疾控工作中,应加强Ⅰ型登革热病毒的监测工作。
何丽娟吴新伟高阳狄飚杨卫路陈芳徐建敏张玮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血清学ELISA
2006-2007年广州市大学城流感疫情病原体分析
2008年
目的分析2006-2007/06广州市大学城内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的病原体。方法在疫区采集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豚鼠红细胞凝集试验进行鉴别,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传代,然后用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分型。提取不同校区病毒株的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流感病毒血凝素全长基因,测序并采用DNAs-tar软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35份咽拭子标本中有20份标本(57.1%)在HA试验中呈阳性反应,HI试验显示均为H1型流感病毒;2007年,48份咽拭子标本中有19份标本(39.6%)在HA试验中呈阳性反应,HI试验显示均为H3型流感病毒。2006年,两所校区的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基因的同源性为96%;2007年,3所校区的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基因的同源性为99%。结论2006年-2007年发生在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都是各由同一病毒株所引起的。
陈艺韵何丽娟谢华萍李铁钢吴继彬李向忠伍业键狄飚王玉林吴新伟
关键词:流感病毒分离
广州市某小学2起流感爆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小学生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爆发原因及所采取的防制措施,为控制爆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某小学2次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漱口液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分离到的病毒标本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2次爆发先后出现在3月和6月,共涉及33个班级,发病人数分别为93人和135人,其中29人(13.49%)2次均发病。3月爆发疫情采集的9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B型;6月爆发疫情采集的7份漱口液中,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型别鉴定均为H1N1型。结论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病人是控制流感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感监测与报告系统需要加强。
李铁钢刘于飞秦鹏哲王玉林何丽娟刘维斯杨智聪
关键词:流感疾病爆发流行流行病学研究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方法建立及临床初步应用被引量:36
2003年
目的 建立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F PCR)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冠状病毒的方法 ,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公布的SARS冠状病毒基因序列 ,自行设计合成引物、探针 ,应用研制的SARSF PCR诊断试剂盒 ,检测 115份临床漱口液样本。结果 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与SARS冠状病毒基因序列完全一致。 6 7例确诊SARS患者漱口液中 4 9份为阳性 ;18例密切接触者漱口液中 8份为阳性 ;30名健康者漱口液均阴性。结论 建立的F PCR检测SARS冠状病毒方法可成为SARS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一种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
吴新伟程钢狄飚尹爱华何蕴韶王鸣周新宇何丽娟罗凯杜琳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荧光聚合酶链反应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血清学和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2
2006年
目的对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DEN)病原体分离鉴定及流行特点分析,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以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方法鉴定。RT-PCR法检测成蚊、蚊幼。结果病毒分离株经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检测鉴定为Ⅰ级登革病毒。检出幼蚊有登革病毒Ⅰ型。结论2001-200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流行是由Ⅰ型登革病毒感染所致,2002年出现暴发与流行并延伸到2003年。
何丽娟吴新伟狄飚蒋力云杨卫路鲁恩洁熊远周端华
关键词:登革热抗体登革病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