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何伟

何伟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色谱
  • 3篇相色谱
  • 2篇色谱分析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气相色谱分析
  • 2篇籽油
  • 2篇精炼
  • 2篇精炼过程
  • 2篇过氧化值
  • 2篇茶叶
  • 2篇茶叶籽
  • 2篇茶籽
  • 2篇茶籽油
  • 1篇豆腐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液相色谱法
  • 1篇液相色谱法测...
  • 1篇植物油

机构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4篇何伟
  • 2篇刘东敏
  • 2篇郭华
  • 2篇周建平
  • 1篇廖卢艳
  • 1篇李跑
  • 1篇蒋立文
  • 1篇贺静

传媒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茶籽油精炼过程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对茶籽油在各精炼阶段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茶籽油经碱炼后酸值和色泽大幅下降,脱色后油中过氧化值下降,脱臭工序中油脂的酸值与色泽变化较大。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碱炼与冬化两个工序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比较大,碱炼茶籽油中硬脂酸含量降低,而冬化油中棕榈酸含量下降幅度较大。
郭华何伟周建平刘东敏
关键词:茶叶籽过氧化值色泽气相色谱分析
茶籽油精炼过程中理化指标的变化及精炼条件选择被引量:20
2009年
对茶籽油在各精炼阶段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变化及精炼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脱色工序使油中过氧化值下降,脱臭工序中油脂的酸值与色泽变化较大,碱炼与冬化两个工序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影响比较大.碱炼茶籽油中硬脂酸含量稍有降低,而冬化油中棕榈酸下降幅度较大.茶籽油精炼较佳工艺条件为:碱炼油温30℃,碱液浓度18°B’e,超量碱0.2%,脱色温度100-110℃,活性白土用量2.5%~3.0%,时间25min,脱臭温度180℃,时间1h;冬化温度6~8℃,结晶时间为8h.
郭华周建平何伟刘东敏
关键词:茶叶籽过氧化值气相色谱分析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植物油中VE含量的方法研究
维生素E (Vitamin E)又称生育酚,根据其化学结构分为生育酚及三烯生育酚,每类又可根据甲基的数目和位置的不同分为α-、β-、γ-和δ-四种不同形式。维生素E由于其特有的化学结构和特性在人体生理保健上有极其重要的作...
何伟
关键词:维生素E反相液相色谱前处理植物油
文献传递
3种接种方式卤水发酵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2019年
目的探讨卤水发酵过程中主要指标酸度和氨基酸态氮、总氨基酸的变化规律。方法以2家品牌企业规模化生产的卤水配方为参照,实验室自制样品后采用接入不同老卤水与自然发酵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种不同发酵卤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发酵不同阶段臭豆腐卤水A、B、C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其变化范围分别是0.60~5.45、1.66~3.35和1.05~3.68g/kg。呈味氨基酸在发酵前期以鲜甜氨基酸为主,后期以苦味氨基酸为主。3种臭豆腐卤水中氨基酸态氮与pH值呈明显上升趋势,氨基酸态氮变化范围在0.10%~0.45%之间, pH值在发酵前期为酸性,而后期呈碱性,最高pH值达到8.5。结论 3种接种方式卤水发酵中主要理化指标的动态变化与原料的主要成分以及微生物群落的来源和变化有关。
何伟何伟贺静蒋立文李跑
关键词:臭豆腐卤水氨基酸态氮氨基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