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嘉红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胸腺因子
  • 3篇细胞
  • 3篇小鼠
  • 2篇血液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1篇胸围
  • 1篇药物
  • 1篇药物注射
  • 1篇身长
  • 1篇鼠腹腔巨噬细...
  • 1篇双顶径
  • 1篇酸性磷酸酶
  • 1篇胎儿
  • 1篇头围
  • 1篇注射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学
  • 1篇酯酶
  • 1篇小鼠腹腔

机构

  • 5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5篇何嘉红
  • 3篇曹惠珍
  • 1篇胡梅香
  • 1篇林淑冰
  • 1篇何同群
  • 1篇杨志强
  • 1篇李力丹

传媒

  • 4篇广东解剖学通...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胸腺因子对小鼠血液酯酶标记阳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1990年
本文报道用胸腺因子作用小鼠,以α-醋荼酯酶(ANAE)染色,标记小鼠未梢血液ANAE^+T淋巴细胞,测定胸腺因子对血液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腺因子有明显提高小鼠血液ANAE^+T淋巴细胞总数的作用。根据结果,本文讨论了胸腺因子对淋巴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
曹惠珍何嘉红袁志焜
关键词:胸腺因子淋巴细胞
胸腺因子对小鼠血液酯酶标记阳性T淋巴细胞的影响
1989年
本文用胸腺因子作用于小鼠,以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标记小鼠末梢血液 ANAE 阳性 T 淋巴细胞,测定胸腺因子对血液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胸腺因子有明显提高小鼠血液 ANAE^+T 淋巴细胞总数的作用,其中颗粒型与分散型阳性 T 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现象。根据结果,本文讨论了胸腺因子对淋巴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
曹惠珍何嘉红袁志焜
关键词:胸腺因子淋巴细胞
广东地区胎儿外形测量的研究
1988年
本文报道了广东地区105例引产胎儿4~8个月(太阴月)五个胎龄组的体重,身长、坐高、手长、脚长、枕额径、双顶径、头围、胸围和腹围等10项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和标准误。并对14~35周胎儿上述各项指标与受精龄的关系进行相关回归分析,表明这些指标与受精龄之间有着很好的线性回归关系,相关系数从0.87到0.95,多数大干0.91,t检验表明,P均《0.01。根据回归方程绘出各项指标与受精的散点图也呈现很好的线性关系。此外,体重分别与身长、坐高及头围之间亦有着很好的线性回归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4,t检验表明P《0.01。本文对所报道的结果与Scammon②和Patten③报道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胡梅香赵佽达何嘉红李力丹黄小华林淑冰袁志焜
关键词:胎儿胸围双顶径头围腹围身长
胸腺因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被引量:1
1988年
本文研究胸腺因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作用。探讨胸腺因子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力的影响;并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代表巨噬细胞活性的酸性磷酸酶及非异性酯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胸腺因子作用后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积增大、吞噬力增强;在细胞化学反应中可见酸性磷酸酶与α-醋酸萘酯酶的活性增高。根据结果本文讨论了胸腺因子对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
曹珍惠何嘉红袁志焜
关键词:胸腺因子巨噬细胞酸性磷酸酶
长期药物注射对局部肌肉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的影响
1990年
用30只正常家兔,按不同药物与时间,经臀大肌和三角肌长期反复注射,观察肌肉注射药物后,引起局部肌肉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变化。结果显示:长期肌注青霉素、链霉素,2%苯甲醇、庆大霉素、氨基比林等,均能不同程度地引起骨骼组织变性、坏死、肌核增生坏变,出血及结缔组织呈索条状增生;肌糖原、肌浆RNA、核DNA的相对含量减少,SDH、LDH、ATPase等酶的活性亦有不同程度的减弱。实验结果,为临床研究注射性肌挛缩症的病因学提供一定的资料。
曹惠珍何嘉红袁志焜何同群杨志强
关键词:组织化学组织学药物肌肉注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