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
-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泉州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肺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将52例肺出血早产儿分为对照组和Ps组。对照组予机械通气和常规治疗;Ps组在此基础上,应用Ps制剂(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24、72h肺氧合功能的改变,并对两组患儿的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治愈率、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Ps组和对照组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发病日龄、出生Apagar评分及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经Ps治疗后,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及氧合指数在各时间点(6h、24h、72h)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仅在治疗后72h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S组用氧天数、机械通气天数、住院天数和病死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治疗能明显改善肺出血早产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 王瑞泉何颖陈冬梅吴联强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肺出血早产儿
- 晚期早产儿的临床回顾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研究晚期早产儿存在的临床问题。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新生儿病房及新生儿监护病房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收治的晚期早产儿508例、足月儿151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低体温、呼吸窘迫、暂时性呼吸增快、低血糖、黄疸、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及临床转归。结果与足月儿相比,晚期早产儿低体温(13.4%VS 0)、低血糖(19.9%VS3.0%)、呼吸窘迫(38.6%VS10.8%)、暂时性呼吸增快(31.0%VS 13.1%)、颅内出血(5.1%VS2.3%)、黄疸(55.O%VS33.0%)及喂养不耐受(52.4%VS14.2%)的发生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晚期早产儿接受机械通气、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支持的比例高于足月儿(P〈0.05,P〈0.01)。晚期早产儿未完成治疗的比例高于足月儿(P〈0,01)。结论晚期早产儿比足月儿存在更多的临床问题,是不应被忽视的高危人群。
- 陈冬梅何颖王瑞泉
- 关键词:婴儿新生儿晚期早产儿
- 新生大鼠肠道组织中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肠道组织中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FABP)的表达情况,探讨I-FABP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的相关性。方法24只2日龄无特定病原体级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和NEC模型组(18只)。通过连续3 d人工喂养+缺氧复氧+冷刺激+脂多糖灌胃(10 mg/kg)建立NEC模型,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1、2、3天随机选取6只大鼠空腹处死;空白对照组于NEC模型组造模成功后第3天空腹处死。处死后取大鼠回盲部肠管行组织病理评分,以及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回盲部肠组织I-FABP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t检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EC模型组大鼠全部顺利完成造模,造模过程中并无死亡,且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2分,造模成功。NEC模型组造模后第1、2、3天体重增加[M(P25~P75)]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0.48~1.35)与1.74(1.62~1.86) g,1.25(0.75~1.40)与2.61(2.53~2.99) g,1.35(0.88~1.48)与3.60(3.48~3.73) g,Z值分别为-2.898、-2.903及-2.892,P值均<0.05],但肠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2(2~3)、3(2~3)、4(3~4)与0(0~1)分,P值均<0.05],而NEC模型组造模后第3天大鼠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高于造模后第1及第2天(P值均<0.05)。NEC模型组造模后第1、2、3天大鼠肠组织I-FABP表达水平及I-FABP阳性细胞数均高于空白对照组[I-FABP表达水平:0.179(0.179~0.186)、0.231(0.211~0.245)、0.202(0.192~0.225)与0.091(0.086~0.093);I-FABP阳性细胞数:59(55~60)、80(83~86)、80(84~88)与44(39~47)个;P值均<0.05],与造模后第1天相比,NEC模型组造模后第2及3天大鼠肠组织I-FABP表达水平及I-FABP阳性细胞数均较高(P值均<0.05)。蛋白质印迹技术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肠道组织I-FABP表达水平与肠道组织病理评分�
- 王瑞泉许景林陈冬梅吴联强何颖
-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 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病过程中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I-FABP)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新生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EC模型1组、NEC模型2组、NEC模型3组,每组6只.新生大鼠生后48 h内与母鼠同笼,由母鼠喂养.48 h后NEC模型组通过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脂多糖灌胃(10 mg/kg)建立NEC模型,并分别在造模结束后1、2、3 d空腹处死;对照组不干预,在NEC模型组造模结束后3 d空腹处死.取各组大鼠回盲部肠管固定或冻存,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肠道I-FABP mRNA转录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肠道I-FABP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NEC模型1组、NEC模型2组、NEC模型3组造模结束后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肠组织病理评分分别为2(2,3)分、3(2,3)分、4(3,4)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EC模型1组、NEC模型2组、NEC模型3组大鼠肠道I-FABP mRNA转录水平分别为2.69±0.27、2.12±0.09、3.18±0.2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363.7±11.4、321.7±45.8、432.3±50.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2和134.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FABP是肠道缺血性损伤的有效标志物,检测I-FABP可能有助于新生儿NEC的早期诊断.
- 何颖许景林陈冬梅王瑞泉吴联强
-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