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金林

作品数:573 被引量:6,832H指数:3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2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38篇专利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0篇医药卫生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理学

主题

  • 381篇肝炎
  • 340篇乙型
  • 314篇乙型肝炎
  • 285篇病毒
  • 198篇慢性
  • 171篇肝炎病毒
  • 149篇慢性乙型
  • 148篇乙型肝炎病毒
  • 141篇慢性乙型肝炎
  • 93篇基因
  • 70篇细胞
  • 56篇抗病毒
  • 50篇干扰素
  • 49篇病毒治疗
  • 48篇乙肝
  • 43篇肝炎患者
  • 42篇乙型肝炎患者
  • 39篇肝病
  • 34篇米夫
  • 34篇拉米夫定

机构

  • 39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33篇中国人民解放...
  • 4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5篇北京大学
  • 2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4篇首都医科大学...
  • 2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8篇吉林大学第一...
  • 1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3篇中华医学会
  • 12篇北京地坛医院
  • 10篇广州市第八人...
  • 10篇中山大学附属...
  • 9篇中南大学
  • 7篇复旦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7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兰州大学第一...

作者

  • 566篇侯金林
  • 123篇骆抗先
  • 75篇郭亚兵
  • 67篇孙剑
  • 57篇王战会
  • 49篇马世武
  • 47篇冯筱榕
  • 44篇章廉
  • 39篇王战会
  • 38篇彭劼
  • 37篇樊蓉
  • 37篇周彬
  • 36篇贾继东
  • 36篇陈金军
  • 34篇朱幼芙
  • 29篇李咏茵
  • 26篇魏来
  • 24篇梁携儿
  • 23篇陈金军
  • 22篇林裕龙

传媒

  • 77篇中华肝脏病杂...
  • 4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9篇第一军医大学...
  • 29篇肝脏
  • 28篇南方医科大学...
  • 25篇解放军医学杂...
  • 18篇中华内科杂志
  • 1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1篇热带医学杂志
  • 9篇实用肝脏病杂...
  • 8篇中华实验和临...
  • 8篇广东医学
  • 6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中国病毒病杂...
  • 4篇传染病信息
  • 4篇山东医药
  • 4篇免疫学杂志
  • 4篇中国病毒学

年份

  • 3篇2024
  • 30篇2023
  • 11篇2022
  • 15篇2021
  • 7篇2020
  • 19篇2019
  • 9篇2018
  • 22篇2017
  • 10篇2016
  • 22篇2015
  • 12篇2014
  • 17篇2013
  • 22篇2012
  • 23篇2011
  • 18篇2010
  • 26篇2009
  • 38篇2008
  • 28篇2007
  • 42篇2006
  • 28篇2005
5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细胞介素-2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2年
细胞因子网络是炎症及免疫应答反应的重要效应因子,特别对于获得性免疫网络的构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以细胞因子为切入点,探讨慢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预防和治疗策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如白细胞介素(IL)-28B在丙型肝炎(丙肝)抗病毒治疗[1]、IL-17在重度肝。
马世武黄璇侯金林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白细胞介素-21
HBV基因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关系及病理变化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疗效关系及不同基因型治疗后的肝脏病理改变。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基因分型法,分析48例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基因型对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在治疗结束时,B型与C型对比,两种基因型的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HBeAg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病理结果改善率无明显差异(P>0.05);在随访48周后,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P<0.05)。结论HBV基因型是预测聚乙二醇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B基因型的持续应答率明显高于C基因型。
沈建坤侯金林潘兴南杨红许正锯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乙型聚乙二醇干扰素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被引量:456
2015年
本指南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而制定,涉及CHB其他治疗策略和方法请参阅相关的指南和共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05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第一版),并于2010年第一次修订。
王贵强王福生成军任红庄辉孙剑李杰李兰娟孟庆华赵景民段钟平侯金林贾继东唐红盛吉芳彭劼鲁凤民谢青魏来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CHB学分
一种抗HBcAg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HBcAg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HBcAg单克隆抗体,其重链可变区包括SEQ ID NO.1或SEQ ID NO.19所示的CDR1,SEQ ID NO.2或SEQ ID...
侯金林李咏茵蒋小滔唐利波叶国富易璇陈成聪
重组乙型肝炎病毒P22^e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利用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建立了稳定表达乙型肝炎(HBV)P22e的HepG2细胞系,用以研究HBVP22e与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以含1.2copiesHBV基因(adr亚型)p3.8II质粒为模板,PCR获得HBVP22ecDNA片段,分离插入通用T载体pMD18T中鉴定,然后装入真核表达型载体pCDNA3.1+中,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株,免疫组化鉴定细胞内表达,微粒子免疫检查培养上清中分泌抗原.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VP22e,并转染HepG2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鉴定,获得稳定表达HBVP22e的HepG2细胞系.结论:HBVP22e可在HepG2中表达.
刁志宏张明霞朱幼芙何海棠王战会陈金军侯金林
关键词:基因重组真核表达
瞬时弹性记录仪检测肝纤维化影响因素及稳定性分析被引量:55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瞬时弹性记录仪FibroScan测量肝纤维化成功率因素及其重复性。方法用FibroScan对637例健康人群、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共进行939次系列肝脏硬度测量。其中302例受检者进行了2次系列检测。对同一检测对象,两位操作者分别检测或同一操作者分别进行2次系列检测,每系列检测取10个检测值,取中位数为最终检测值。分析评价体质量指数、性别、年龄、疾病状态等对检测成功率的影响,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FibroScan检测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14例无法获得弹性值,失败率为2.2%。失败率与疾病状况无关,质量指数高将使成功率降低(t=3.112,P=0.002)。女性成功率较男性低(t=-2.193,P=0.029)。对同一检测对象,同一操作者多次操作或不同操作者进行FibroScan检测,ICC分别为0.970、0.847;对于健康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受检者,FibroScan检测稳定性下降(ICC分别为0.736、0.639)。既往肝硬化并发症病史及高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将使肝硬化患者FibroScan弹性值升高。结论FibroScan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稳定性良好;高体质量指数降低操作成功率;高弹性值可能预测肝硬化并发症及肝功能代偿状态。
李林芳戴琳张琪陈永鹏冯筱榕郭亚兵侯金林
关键词:FIBROSCAN肝纤维化肝硬化
广州地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若干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广州南方医院收治的85例SAR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SARS患者的年龄在4~87岁,平均(38.2±16.7)岁,男41例,女44...
彭劼侯金林郭亚兵冯筱榕陈金军刘定立朱幼芙姜荣龙陈永鹏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肺炎传染性
文献传递
Th细胞极化群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19
2002年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 (Th)内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TGF β)的表达情况 ,以测定Th1/Th2 /Th3细胞的百分数 ,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佛波脂 (PMA)、钙离子导入剂伊屋诺霉素Ionomycin、细胞内转运阻断剂莫能星Monensin的刺激下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 (FACS)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Th细胞内IL 4、IFN γ和TGF β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 ,2 3% - 18 6 %的CD4 + T细胞为Th1细胞 ,0 9% - 9 2 %为Th2细胞 ;0 7% - 7 1%的细胞仅表达TGF β ,为Th3细胞。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CD4 + T细胞中 ,以Th0细胞居多 ;而Th1细胞则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活动的加剧而明显增多 ,在炎症活动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 ,其Th1百分数明显高于炎症活动呈静止状态的慢性乙型肝炎 ;Th2细胞在慢性HBV感染的不同阶段则较为恒定 (P >0 0 5 ) ,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Th3细胞的百分数则随着肝组织炎症活动的加剧 ,其比例也明显减少 (P <0 0 5 ) ,在无症状携带者(AsC)组 ,Th3细胞的百分数远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及对照组 (P <0 0 5 )。Th3细胞重叠于Th2细胞之中。
姜荣龙冯筱榕郭亚兵卢桥生侯金林骆抗先富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转化生长因子-Β
泛昔洛韦和胸腺肽联合治疗过程中乙肝病毒聚合酶基因突变谱分析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探讨泛昔洛韦治疗过程中乙型肝炎病毒 (HBV)耐药性的产生与多聚酶基因变异的可能关系。方法 慢性HBV无症状携带者 2 9例 ,接受泛昔洛韦和胸腺肽联合治疗 ,15例单用胸腺肽治疗。所有患者治疗时间为半年 ,随访半年 ,收集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半年系列血清标本 ,进行血生化、HBVDNA定量和HBV标志物等常规检测 ,同时应用PCR的方法扩增HBV聚合酶基因B区和C区序列 ,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结果 联合治疗组 9例发生聚合酶基因B区和 /或C区氨基酸突变 ,其中 5例为B区联合突变 ,例如 :HBVG5 18E或 /和G5 2 0C。而单用胸腺肽治疗组无一例发生聚合酶基因B区和 /或C区突变。联合治疗组中出现聚合酶基因变异的 9例中 ,7例出现HBVDNA反跳 ;未出现变异的 2 0例病例中只有 2例出现HBVDNA反跳 ,变异与HBVDNA反跳呈明显相关。结论 泛昔洛韦联合胸腺肽治疗过程中聚合酶基因变异是多位点的 ,主要集中于聚合酶基因B区。这一部位可能是HBV核苷类似物敏感性决定区域之一。
侯金林王战会孙剑冯筱榕骆抗先廖家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药物疗法泛昔洛韦胸腺肽
肝硬化结节的良恶性质预测装置、方法、设备及介质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学技术领域,公开了肝硬化结节的良恶性质预测装置、方法、设备及介质,装置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图像和临床信息;图像勾画模块用于对第一图像进行感兴趣区域勾画得到第二图像;特征提取模块用于从第二图像中...
侯金林樊蓉郭良旭戴文聪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