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之间的差异性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在痰细菌学、动脉血气、肺功能、CT评分方面的差异。方法纳入经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诊断的支扩稳定期患者50例,根据HRCT表现将患者分为4组:柱状组、囊状组、曲张型组、混合型组,行痰培养、动脉血气分析及肺通气功能检查,根据CT评分系统进行支扩分布范围、扩张程度及管壁厚度评分。比较4种类型支扩在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HRCT检查显示,支扩患者中36%(18/50)表现为柱状扩张,32%(16/50)为囊状,10%(5/50)为曲张型,22%(11/50)为混合型。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率:囊状支气管扩张为68·75%(11/16),柱状为27·78%(5/18),曲张型为20%(1/5),混合型为27·27%(3/1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类型支扩之间动脉血气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状支扩FEV1%pred为(47·23±21·55)%、FEV1/FVC为(58·58±14·04)%,FVC%pred为(61·75±16·36)%,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状组扩张程度CT评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扩HRCT表现以柱状型多见;囊状支扩比其他类型支扩更易合并细菌感染,肺通气功能受损更明显,CT评分更高,可能是支扩中较为严重的类型。
- 谭春婷贺正一刘颖辛小燕关春爽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高分辨率CT细菌学肺功能
- 数字式遥控胃肠机全脊柱重组成像在脊柱侧凸畸形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评价数字式遥控胃肠机全脊柱重组成像在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脊柱侧凸患者全脊柱重组。结果单胸弯11例,双胸弯6例,单腰弯1例,联合胸腰弯2例;Cobb角在26°-75°之间,平均为41.3°。结论数字式遥控胃肠机全脊柱重组成像在术前评估,术后随访、复查中,对于了解脊柱的整体情况及测量的准确性方面临床价值很大。
- 关春爽周存河
- 关键词:脊柱侧凸
- 煤工尘肺小叶内线影HRCT与病理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评估煤工尘肺患者离体肺标本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上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52例煤工尘肺标本尸检新鲜离体肺标本通过改良Heitzman法进行固定。充气状态肺标本进行HRCT冠状位及橫轴位扫描。2位有经验的胸部影像医师独立读片。评估参数包括小叶内线影、微小结节、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铺路石征、支气管扩张及蜂窝影。根据HRCT上感兴趣区,做组织学切片,进行影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结果:52例肺标本,31例纳入研究范围。在橫轴位CT上,仅有16.1%的病例分布在支气管血管周围,38.7%的病例分布在胸膜下。在冠状位CT上,上肺区分布的仅有16.1%。小叶内线影的伴随征象中微小结节和增厚的小叶间隔(100%)是最常见的,其次是磨玻璃密度影(83.9%)和肺气肿(80.6%)。HRCT上小叶内线影与增厚的肺泡间隔一致,组织病理学上肺泡间隔内可见煤斑、炎症细胞、肿瘤细胞或渗出液等。结论:煤工尘肺小叶内线影可以由多种病理基础造成,小叶间隔增厚是小叶内线影最常见的伴随征象。
- 关春爽马大庆崔平陈步东张岩松柳玮华
- 关键词:尘肺
- 薄层肺CT上不典型肺癌与机化性肺炎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薄层肺CT是研究胸部影像的常用方法[1,2]。在薄层肺CT上有一种不典型的局限性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在肺癌与机化性肺炎之间鉴别有一定难度,有关两者的对比研究较少。本研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8年5月至2014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50例肺癌或机化性肺炎患者,回顾分析其CT影像资料及特征,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50例,
- 关春爽崔盾马新发
- 关键词:机化性肺炎胸部影像胸膜凹陷征肺段
- 常规MRI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良性压缩骨折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常规MRI对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144个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MRI资料,其中良性压缩骨折36例92个椎体(外伤性10例14个椎体,非外伤性26例78个椎体),转移瘤所致骨折22例52个椎体,观察椎体形态、信号、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间隙、椎旁软组织及强化表现。结果良性压缩骨折在T1WI上40.21%(52/92)椎体呈低信号,T2WI上27.17%(25/92)椎体呈高信号;椎体转移瘤压缩骨折T1WI上92.31%(48/52)椎体呈低信号,在T2WI上96.15%(50/52)椎体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强化。良性压缩骨折中楔形及凹形椎体分别占41.30%(38/92)和57.61%(52/92),41.30%(38/92)椎体后缘成角,13个椎体旁软组织肿块呈环形;椎体转移瘤压缩骨折中42.31%(22/52)椎体为倒楔形,圆隆状椎体后缘占73.08%(38/52),椎体椎弓根膨隆且T2WI均呈高信号占59.62%(31/52),25个椎体(48.08%)旁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结节状。结论常规MRI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良性压缩骨折。
- 马新发葛颖关春爽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
- 在薄层及后处理CT图像上观察肺叶间裂的影像表现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在薄层正常肺CT及后处理图像上对叶间裂的影像解剖进行观察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33例正常或基本正常肺CT,在横断位CT及多平面重组冠状位、矢状位CT及最大密度投影CT上观察叶间裂及不完整叶间裂的形态表现,对不完整叶间裂进行分型并确定缺失部位。统计分析应用SPSS 17.0。结果:三种叶间裂均完整的病例仅占20.72%。不完整叶间裂包括42.94%左斜裂,38.74%右斜裂及56.46%水平裂。93.70%不完整叶间裂缺失部位为肺门及纵隔旁。在薄层横断位CT上,表现为线影的叶间裂包括94.29%左斜裂和71.47%右斜裂,而82.58%水平裂表现为高密度带影。所有叶间裂在矢状位及冠状位CT上均表现为线影。在不完整叶间裂分型中常见类型包括左斜裂Ⅰ型、Ⅱ型,右斜裂Ⅰ型、Ⅲ型及水平裂Ⅰ型、Ⅳ型。结论:不完整叶间裂是常见变异。薄层CT扫描及后处理CT技术有助于准确识别肺叶间裂及其变异。
- 关春爽崔盾崔平高鹏
- 高分辨率CT上肺网状影的形态分析、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
- 目的
回顾性分析高分辨率CT(HRCT)上肺网状影的形态表现并探讨网状影病理基础及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收集2004年8月至2007年2月HRCT上具有网状影表现的临床病例107例(男56...
- 关春爽
- 关键词:HRCT间质
- 文献传递
- 强直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
- 2014年
-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受累为主的慢性、进展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可不同程度累及全身各器官.最早累及骶髂关节,然后逐渐向上发展,累及腰椎、胸椎及颈椎,最终累及全脊柱.外周关节也可受累,最常见的是髋关节.本病的诊断需要结合影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 马新发关春爽
-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CT表现─白边征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骶髂关节白边征的形态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9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接受骶髂关节CT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白边征表现为CT图像上骶髂关节髂骨关节面骨皮质带状、不均匀骨质致密区,骨缘不光滑。92例中,双侧骶髂关节受累84例(84/92,91.30%),单侧骶髂关节受累8例(8/92,8.70%);单纯髂骨面受累73例(73/92,79.35%)。骶髂关节炎Ⅰ级19例(19/92,20.65%),其中白边征9例(9/19,47.37%);Ⅱ级24例(24/92,26.09%),其中白边征13例(13/24,54.17%);Ⅲ级35例(35/92,38.04%),Ⅳ级14例(14/92,15.22%),均未见白边征。Ⅰ级、Ⅱ级及Ⅲ级以上骶髂关节炎中白边征出现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18,P<0.001)。结论骶髂关节白边征是AS的早期CT征象,可以考虑将其作为骶髂关节炎分级的参考指标。
- 马新发关春爽崔盾田志三李艳明
-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骶髂关节炎X线计算机
- 支气管扩张症高分辨率CT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高分辨率CT(HRCT)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胸部HRCT诊断的支扩稳定期患者40例,根据CT评分系统对其胸部CT进行评分,并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CT评分显示,支扩分布范围、扩张程度、管壁厚度分别为:(7.098±4.918)分、(6.540±4.113)分、(4.405±2.477)分。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FEV1%pred)为(56.122±26.335)%,FVC占预计值%(FVC%pred)为(66.857±21.951)%,FEV1/FVC为(64.612±14.890)%。支扩分布范围与FEVl%pred、FVC%pred、FEVI/FVC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1~-0.571,P值均〈0.01)。扩张程度、管壁厚度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均无相关性。结论支扩的分布范围与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
- 谭春婷贺正一辛小燕关春爽
-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高分辨率CT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