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健玲
- 作品数:20 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被引量:8
- 2008年
- 论述了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的传染途径和发病特征,从病原体的特异性等方面阐述了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防治对策和新的防治思路。
- 邱海洪韦秉兴冯健玲李国军
- 关键词:家蚕血液型脓病
- 蚕业资源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被引量:28
- 1999年
- 本文综述了蚕业资源(桑、蚕、蛹、蛾、茧丝。
- 黄东亮田智得冯健玲
- 关键词:蚕业资源
- 常见农药对广西桑蚕品种的毒害性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首次开展桑园和大田常用的9种化学合成农药、植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对全国推广数量最大的广西桑蚕品种"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进行了急、慢性的毒害性测定和综合评价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8种拟合曲线方程计算农药在桑树上的安全间隔期(残毒期),是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新方法。从毒理、生理生化、解剖学及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碱、溴氰菊酯、杀虫双和Bt药剂为剧毒或高毒农药;毒死蜱、敌敌畏和锐劲特为中等毒性农药;克螨特和草甘膦为低毒农药。剧毒、中高毒性农药对桑蚕的呼吸生理、体内新陈代谢、组织器官、母蛾产卵量带来种种危害和影响,最终导致蚕茧质次量低。武鸣县蚕农应用这一研究成果,加强蚕桑生产中的农药中毒防控措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 韦秉兴廖耀民李国军冯健玲廖丽珍唐正怡韦绥概韩世健
- 关键词:农药
- 农药“毒死蜱”对家蚕“两广二号”残毒期的统计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了40%"毒死蜱"农药对"两广二号"家蚕残毒期的曲线拟合分析,及残毒期前后的茧质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毒死蜱"400mg.L-1和200mg.L-1浓度的残毒期分别是24天和19天,在它们之后的蚕茧质量正常。它们的数学模型分别为指数曲线方程:∧y=170.6369e-0.1645x和∧y=241.1498e-0.2332x。该方法克服了以往农药对家蚕残毒期的确定无数学模型可循,或使用的BASIC编程方法陈旧、繁杂的不足,是一种计算简便、准确和严谨的农药残毒期的分析新方法。
- 韦秉兴廖耀民唐正怡冯健玲廖丽珍李国军
- 关键词:家蚕残毒期方差分析
- 农药对广西桑蚕品种毒害性评价及应用示范
- 廖耀民韦秉兴冯健玲廖丽珍唐正怡李国军
- 1.所属科学技术领域:该项目所属生物科学中的蚕学和植物保护学的科技领域。2.主要技术内容首次较大规模开展了桑园和大田常用9种化学合成类、植物源类、微生物类等农药对全国推广数量最多、在东南亚国家多有使用的广西主推桑蚕品种“...
- 关键词:
-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学
- 家蚕血液型脓病生物药物技术研究
- 韦秉兴罗廷荣廖华珍冯健玲廖丽珍唐正怡商本庆林定东黄元娇梁湘邱海洪
- (1)课题来源与背景:该区虽然已是全国蚕桑第一大省,但是蚕桑生产中的蚕病危害仍十分突出,其中以家蚕血液型脓病(病毒病之一)最为普遍,每年给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课题组借鉴在防控动物疫病方面有较好功效的卵黄抗体技术,承担...
- 关键词:
- 关键词:家蚕血液型脓病病害防治
- 提高农科专业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探讨被引量:1
- 2007年
- 针对农科类学生的特点,笔者在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精炼课堂教学内容,增大课堂教学信息质量,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冯健玲
-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效果
- “蚕保一号”对蚕病效果试验
- 1992年
- 通过“蚕保一号”对蚕病防治效果的试验,结果表明“蚕保一号”对家蚕细菌疾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一次添食500ppm药液,效果就达56.6%;“蚕保一号”对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很显著,500ppm和1000ppm药液对病蚕的治愈率分别达83%和95%。
- 冯健玲刘斌
- 关键词:家蚕细菌性疾病
- 应用Excel软件分析敌敌畏农药对两广二号家蚕的安全间隔期
- 2011年
- 应用Excel软件中的曲线方程分析判断敌敌畏农药对两广二号家蚕的安全间隔期。结果表明:敌敌畏1 000倍液的安全间隔期是6d多,其数学模型为幂函数曲线方程:y=88.0653x-1.834。本方法克服以往家蚕的农药安全期无数学模型可循或使用的BASIC方法陈旧繁杂的缺点,也避免英文统计软件SPSS难以在农村普及的不足,是一种计算更方便、更易推广的农药安全期分析新方法,它有助于提升蚕桑产业中病害防控体系的智能化水平。
- 韦秉兴廖耀民冯健玲廖丽珍唐正怡韩世健宋桂荣潘功亮
- 关键词:敌敌畏家蚕安全间隔期EXCEL
- 稻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筛选被引量:28
- 2009年
- 本研究基于获得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的目的,以刚果红纤维素琼脂和滤纸条培养基为初筛培养基,从分离获得的124株真菌中筛选出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滤纸条分解能力较强的11个菌株。经液体发酵,测定其酶活力,复筛得到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均较高的4个菌株;并进行了不同碳源和不同pH对筛选菌株产酶能力的影响试验,发现不同菌株对不同纤维素物质的分解能力不一样,同一菌株对不同纤维素碳源的利用能力也不相同。
- 冯健玲姚晓华韦秉兴覃培升屈达才
- 关键词:稻草秸秆纤维素分解菌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