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贵盛
- 作品数:25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辽宁老工业基地改造与战略定位选择
- 1996年
- 结构优化升级,竞争性国有企业体制全面转换是辽宁老工业基地走出困境的战略定位选择。
- 冯贵盛
-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改造国有企业改革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
- 本溪向药都转型
- 2012年
- 自“十一五”以来,煤炭资源枯竭的本溪在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正在成为中国最大、最重要的生物制药中心。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建设都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药都正在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样本。本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路径,留给人们诸多思考和启示。
- 冯贵盛
-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转型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资源枯竭生物制药
- 试论辽宁“第二次创业”
- 1993年
- 本文简括地提出了“第二次创业”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创业的总体方向是面向21世纪,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市场竞争力为导向集中力量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构建跨世纪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创业目标确定为2010年初步实现辽宁经济现代化。提出了创业的框架思路:一是创业布局,集中力量改造开发建设辽宁的“金三角”和欠发达区“起步经济”的开发建设;二是突出重点“改老创新”,全力推进产业高级化问题;三是,实行经济发展外向化的创业方略。还进一步论述了五个方面的创业举措。
- 冯贵盛
- 关键词:主导产业经济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
- 哈大经济带合作开发的战略构想与措施被引量:7
- 2003年
- 该文分析了“哈大经济带”的形成与发展现状 ,论述了东北三省合作开发“哈大经济带”的战略意义、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框架 ,提出了合作开发“哈大经济带”
- 冯贵盛
- 关键词:东北三省
- 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和区域一体化进展与成效——关于沈阳经济区改革与发展问题思考之二被引量:1
- 2011年
- 沈阳经济区无论从2003年的提出还是2010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哪个时间节点而言,都历经了一定的跨度。人们自然会关注其进展情况。本文从沈阳经济区运行机制形成的理论展开,从中心城市沈阳核心作用的发挥,区域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增长质量提高,尤其从结构调整、产体一体化、同城化、城市化、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等深入、细致、详尽探讨了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和区域一体化在近几年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 冯贵盛
-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 90年代至21世纪初辽宁经济发展论
- 1994年
- 本文结合辽宁深化改革的实际探讨了90年代至21世纪初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问题。90年代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给辽宁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会和挑战。面对新的机遇,确定辽宁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是:从辽宁经济、技术、资源和实际出发,面向21世纪,面向国内外市场,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先导,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集中力量对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及基础设施进行技术改革,全力推行产业的技术进步;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大力培育和构建跨世纪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及竞争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为此必须突出重点“改老创新”,推进产业高级化;切实加强农业,振兴农村经济;促进第三产业有较大发展。
- 冯贵盛
- 关键词:辽宁经济主导产业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
- 铁岭,大城市!
- 2011年
- 铁岭,全国人都知道,那是赵本山的“大城市”。现在这话听起来仍然像个玩笑,但是几年之后,铁岭真的很有可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众人追捧的大城市。
- 冯贵盛
- 关键词:大城市
- 关于加快推进辽宁新型城镇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 2013年
- 本文以推进沈阳经济区新型城镇化为主题,从三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包括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理解,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和理清发展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等。
- 冯贵盛
- 关键词:生态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
- 论辽宁生产力总体布局
- 1993年
- 辽宁生产力总体布局属于区域战略布局。本文从省情和生产力布局原则出发,提出了90年代到21世纪初辽宁产业布局总体框架:集中力量建设好沈大和沿海经济带;在地区经济发展上,分别以沈阳、大连和锦州为中心建设三个综合经济区(辽中、辽南和辽西);重点开发建设五个重点地区。
- 冯贵盛郝永杰
- 关键词:水土流失生态屏障建设商品粮基地
- 大力推进我省制造业“世界工厂”的形成
- 2002年
- 冯贵盛
- 关键词:制造业国际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