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丹青

作品数:34 被引量:260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流行病
  • 11篇流行病学
  • 8篇疫苗
  • 7篇脑膜
  • 7篇脑膜炎
  • 7篇病毒
  • 6篇流行性
  • 6篇流行性脑脊髓...
  • 6篇脑脊髓膜炎
  • 6篇脊髓灰质炎
  • 5篇预防接种
  • 5篇接种
  • 5篇儿童
  • 4篇麻疹
  • 4篇免疫
  • 4篇奈瑟菌
  • 4篇脑膜炎奈瑟菌
  • 3篇乙型
  • 3篇疫苗衍生脊髓...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机构

  • 33篇安徽省疾病预...
  • 4篇中国疾病预防...
  • 4篇合肥市疾病预...
  • 3篇复旦大学
  • 3篇上海生物制品...
  • 2篇马鞍山市疾病...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安庆市疾病预...
  • 1篇江西省疾病预...
  • 1篇六安市疾病预...
  • 1篇宣城市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成都生物制品...
  • 1篇太和县卫生防...

作者

  • 33篇刘丹青
  • 20篇沈永刚
  • 16篇唐继海
  • 13篇陈霞
  • 13篇陆志坚
  • 11篇王斌冰
  • 11篇赵月萍
  • 10篇戴振威
  • 10篇罗献伟
  • 7篇陈晓琴
  • 6篇周淑洁
  • 6篇晏开力
  • 4篇陆美娟
  • 4篇王晓萍
  • 4篇余文周
  • 4篇任军
  • 3篇张伟青
  • 3篇戴智勤
  • 3篇梁晓峰
  • 3篇王建军

传媒

  • 8篇中国疫苗和免...
  • 6篇中国计划免疫
  • 6篇安徽预防医学...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年份

  • 3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进展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评价当前保持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情况 ,巩固无脊灰成果。方法 利用EPIinfo软件对安徽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常规免疫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安徽省 2 0 0 1~ 2 0 0 3年 <1 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 >1 /1 0万 ,报告的AFP病例分布于 1 0 2个县 (市、区 ,下同 ) ,占全省总县数的 97.1 % ,监测系统敏感性较好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AFP病例免疫史分析显示 ,每年约有 2 0 %的病例未全程免疫。结论 为保持无脊灰 ,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病例监测和免疫工作 。
刘丹青沈永刚赵月萍陈晓琴唐继海陆志坚戴振威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合肥市2012~2013年W135群流脑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2012~2013年合肥市W135群流脑死亡病例及密接接触者病原学特征。方法对送检的2份死亡病例和9份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群、PCR检测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对阳性菌株中的管家基因采用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进行DNA测序。结果实验室证实11份标本均为W135群脑膜炎奈瑟氏球菌;测序结果显示这11株阳性菌株均属于ST-11 complex/ET-37 complex克隆群,为ST-11型;5株菌株对萘啶酸、环丙沙星、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结论合肥市流脑死亡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分离到W135群脑膜炎奈瑟氏球菌,出现流脑菌群变迁。
陈霞刘丹青罗献伟刘振武王晓萍靳玉惠
关键词:W135群病原学
新车间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的批间一致性及其对旧车间产品的非劣效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验证新车间生产的不同批次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的批间一致性及其对旧生产车间产品的非劣效性。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及马鞍山市招募1 723名未接种过乙脑疫苗,无乙型脑炎病史的8-12月龄儿童,随机、双盲法分为4组,分别接种旧生产车间生产的1批及新车间的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采集免疫前及免疫后28 d的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50%噬斑减少中和抗体试验法检测血清中抗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效价,比较不同批次及不同车间生产的疫苗的血清保护率,并对其免疫原性的等效性及非劣效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4批疫苗的抗乙脑中和抗体血清保护率为90.14%-92.93%,抗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效价的GMT为142.40-191.07,新车间生产的3批疫苗两两比较血清保护率差异的95%可信区间的上、下限均在预设的±10%区间内,新车间生产的疫苗总血清保护率与旧车间生产的疫苗的差异区间下限不超过-10%。4批疫苗的安全性均良好。结论新车间生产的不同批次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批间一致性,且新车间生产的疫苗对旧车间生产的疫苗具有非劣效性。
张磊刘丹青王斌冰陆志坚罗献伟周淑洁王晓萍马尔健王蓓方大春曹多志杨锟陈海琴周本立罗静姚亚夫
关键词: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免疫原性非劣效性
安徽省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评价儿童乙肝疫苗(HepatitisB Vaccine,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取得的效果。方法按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安徽省6个县(区)1~14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感染标志。结果在1340份血清标本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标化阳性率为1.95%,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标化阳性率为62.07%,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标化阳性率为5.50%,HBV感染率为11.93%;1~14岁儿童HepB标化接种率为87.14%;城市和农村儿童标化接种率分别为92.04%和80.76%。结论安徽省儿童HBsAg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下降明显,HepB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4年来效果显著。
唐继海罗献伟刘丹青沈永刚陆志坚王斌冰赵月萍陈晓琴周淑洁陈霞晏开力王建军戴振威任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
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0~6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6岁儿童中抽取1783人,开展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1~2ml,采用酶联免疫吸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sAb、HBsAg检测。结果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HBsAb阳性率为64.27%,HBsAg阳性率为0.07%。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 B)调查接种率为100.00%,首针Hep B及时接种率为91.98%。结论安徽省0~岁组儿童HBsAb水平保持较高水平,而1~6岁儿童HBsAb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罗献伟刘丹青柴瑜唐继海沈永刚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水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分析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情况,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及相关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疫情报告系统收集安徽省历年流脑疫情资料。结果1951-2007年安徽省共发生流脑病例799 38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8.90/10万,死亡41 337例,死亡率为1.49/10万,病死率为5.17%,流脑疫情呈现8-10年周期性波动的规律,期间出现3次大的流行疫情 2-4月份病例占83.23%,近20年1月份病例呈上升趋势。2000-2007年,〈15岁病例构成从78.94%下降到17.20%。2003年后出现C群流脑疫情,全省流脑疫情呈现小幅反弹现象。结论安徽省是流脑易发生地区,20世纪80年代后发病率持续下降,近几年发病率反弹 C群菌株成为流行优势菌株,流行季节有提前趋势,发病年龄高峰上移。
倪进东刘丹青沈永刚王冰冰戴振威
关键词:流行病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安徽省2004~2005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为进一步做好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 结果:安徽省自2003年起,流脑发病增多,2004~2005...
刘丹青王斌冰陈霞刘红陆美娟张孝东陆志坚沈永刚戴振威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脑膜炎奈瑟氏菌疫情监测
文献传递
安徽省2011年0~6岁儿童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髓灰质炎(脊灰)抗体水平,评估脊灰疫苗免疫策略效果。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安徽省16个县(市、区)的0~7岁年龄组的1 754名儿童,进行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检测。结果所有调查对象均有脊灰疫苗免疫史,96.41%的调查对象接种3~5次;调查对象脊灰中和抗体Ⅰ、Ⅱ、Ⅲ型阳性率分别为99.43%、99.20%、98.86%;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s,GMT)分别为1∶193.40、1∶117.26、1∶85.03;98.29%的调查对象3种型别抗体均为阳性。各型间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97%,随年龄增长抗体GMT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皖北、皖中、皖南地域脊灰抗体阳性率均〉98%,不同地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除F_Ⅱ之外,P〈0.05);多元分析发现年龄、地域和3种型别均阳性对抗体GM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安徽省学龄前儿童脊灰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脊灰疫苗接种,已建立牢固的脊灰免疫屏障。
王斌冰张秀军陈晓琴柴瑜沈永刚刘丹青赵月萍晏开力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
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空间自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分析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空间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安徽省2004-2013年流脑流行病学监测数据,建立GIS数据库。应用通用空间统计分析软件(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对建立的GIS数据库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全局自相关分析提示,安徽省2005-2010年流脑发病呈现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2004-2010年流脑局部自相关分析共探测出54个高-高聚集区,以合肥市为最多,2010年以后全省未出现高-高聚集区。结论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讨流脑空间分布模式,有助于深入了解安徽省流脑分布规律和流行趋势,为流脑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唐继海罗献伟陈霞王斌冰刘丹青沈永刚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空间自相关地理信息系统
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群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掌握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2004-2006年度安徽省报告流脑及流脑疑似病例500例,死亡39例,病死率7.8%。500例病例中实验室确诊112例,其中C群流脑病例99例,占88.4%;全省17个市中16个市报告流脑病例,C群流脑病例分布于全省大部分市(12个);C群流脑病例的高发年龄组为13~18岁,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数的51.5%;共发生的13起聚集性流脑疫情中有10起发生在学校;健康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阳性率为32.5%。结论C群流脑病例的增多是造成近年安徽省流脑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流脑的流行菌群发生变迁,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安徽省流脑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开展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学校和中小学生的预防控制工作。
刘丹青王建军王斌冰陈霞罗献伟晏开力赵月萍沈永刚陆志坚陆美娟张进戴振威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球菌脑膜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