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丹青

作品数:9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保健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8篇颈动脉
  • 8篇斑块
  • 7篇动脉粥样硬化
  • 7篇硬化斑块
  • 6篇粥样硬化斑块
  • 6篇磁共振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颈动脉粥样硬...
  • 5篇成像
  • 3篇动脉疾病
  • 3篇颈动脉疾病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调脂
  • 2篇调脂治疗
  • 2篇血脂
  • 2篇症状
  • 2篇降血脂
  • 2篇降血脂药

机构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252...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刘丹青
  • 8篇蔡剑鸣
  • 6篇韩旭
  • 5篇蔡幼铨
  • 4篇王庆军
  • 3篇崔豹
  • 3篇马林
  • 3篇王勇
  • 2篇吴红梅
  • 2篇马露
  • 2篇叶平
  • 2篇杜瑞雪
  • 1篇赵锡海
  • 1篇娄昕
  • 1篇曹向宇
  • 1篇梁文涛

传媒

  • 3篇中华老年心脑...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与脑梗死灶相关性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初步探讨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轴位分布特点及其与脑梗死灶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DSA、颅脑MRI及基底动脉高分辨MRI检查。根据DSA对所有患者的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分组,颅脑MRI对脑内的缺血软化灶进行统计。统计基底动脉管腔最狭窄的层面斑块在4个90o扇形角的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斑块分布特点,评价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病变的斑块分布。结果:轻度及中度基底动脉管腔狭窄的患者有12例,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者为主,而重度管腔狭窄者有8例,斑块分布差异不明显。椎基底动脉供血区MRI异常的患者有9例,斑块出现在腹侧最多。结论:轻度及中度管腔狭窄的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以左侧和腹侧为主;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存在缺血梗死灶者的基底动脉斑块较多分布在腹侧。
刘丹青蔡剑鸣马林蔡幼铨曹向宇王庆军韩旭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颅脑MRI基底动脉梗死灶
低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研究
第一部分:常规MRI评价低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目的:通过常规MRI评价低剂量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材料和方法:MRI(magneticresonaceimaging)证实至少有...
刘丹青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
文献传递
高分辨3D黑血磁共振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通过与高分辨2D黑血磁共振成像技术比较,评价3D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 40例患者进行颈动脉常规轴位2D-BB-MRI及斜矢状位3D-BB-MRI扫描。对斜矢状位3D-BB-MRI原始图像进行轴位重建。对于每个测量对象(单侧颈动脉),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在2D-BB-MRI图像上共同找出其斑块测量的兴趣层面,以此进行3D-BB-MRI轴位重建图像与2D-BB-MRI图像的匹配。对该侧颈动脉分别进行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程度、管腔面积、总血管面积的测量及管壁面积和标准化管壁指数的计算,并分析所有数据。结果在评估斑块厚度、管腔狭窄程度、管腔面积、总血管面积、管壁面积及标准化管壁指数方面,2D-BB-MRI与3D-BB-MRI轴位重建图像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呈较强的相关性(r>0.9)。Bland-Altman图显示对于测量斑块厚度、管腔面积、总血管面积,2D-BB-MRI与3D-BB-MRI两种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3D-BB-MRI和2D-BB-MRI对于定量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无明显差异;3D-BB-MRI具有任意角度重建图像、灵活显示管壁及斑块情况的特点,我们认为3D-BB-MRI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成像较2D-BB-MRI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刘丹青王庆军蔡剑鸣蔡幼铨王勇韩旭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症状性颈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累及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7±1.6)mm、(27.7±15.0)mm及(37.9±30.6)%;37例(67.3%)斑块内伴有钙化,24例(43.6%)斑块内伴有出血,25例(45.5%)斑块内伴有富脂质坏死核,13例(23.6%)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前循环(包括大脑前、中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分别为(37.2±26.5)%和(37.5±26.2)%。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66,r=0.564,P<0.01)。前循环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79,r=0.598,P<0.01)。结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颅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韩旭赵锡海刘丹青崔豹马露马林蔡幼铨娄昕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3.0T高分辨磁共振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差异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采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患者一侧肢体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对侧颈动脉则定义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2例,2周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分析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 102例脑缺血患者中,脑梗死52例,短暂性脑缺血50例。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易损成分(出血、富脂质核及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症状侧,并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Z=-6.525,P=0.000)。结论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性及易损性明显高于非症状侧斑块,症状侧斑块内易损成分发生率更高。
韩旭刘丹青崔豹马露李依霞蔡幼铨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脑缺血
MRI斜矢状位T1W黑血序列测量颈动脉分叉角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斜矢状位T1W(QIR-FSE)黑血序列测量颈动脉分叉角的可行性及测量方法。方法 23例行颈动脉MRI扫描患者,分为正常组及斑块组,分别使用2D-TOF及斜矢状位TIW黑血序列测量颈动脉分叉角,3月后重复测量。分析两种序列前后两次测量的重复性,评价两种序列测量结果一致性。采用不同点连线以确定测量方法。结果排除不符合标准病例后共有20例进行分析,两种序列两次测量结果均有较好的重复性。两种序列测量结果配对,无论是正常组还是斑块组,t检验显示两种序列测量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对于两侧颈动脉分叉角比值,两种序列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及斑块组两侧颈动脉角度比值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斜矢状位T1W序列4组不同点连线夹角的4组数据间无差异。结论采用我们测量颈动脉分叉角的方法,斜矢状位T1W(QIR-FSE)序列可用来测量颈动脉分叉角。
王勇王庆军蔡剑鸣马林陈为军刘丹青韩旭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成像
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单个核细胞C-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单个核细胞C-C家族趋化因子受体2(CCR2)表达的影响。方法入选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从未使用过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32例,予瑞舒伐他汀5~20mg/d治疗3个月。分别于基线及3个月时,行颈动脉MRI检查,应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颈动脉管壁体积、脂核体积,计算脂核体积占管壁体积的百分比;并进行血脂化验及流式细胞学检测单个核细胞表面CCR2的表达。结果与基线时比较,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LDL-C水平降低(45.18±16.37)%(P=0.000),HDL-C升高不明显(P〉0.05)。MRI显示,与基线比较,3个月时脂核体积下降了7.3%,脂核体积百分比从(18.9±11.9)%降至(17.9±11.5)%(P〈0.05);管壁体积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3个月较基线单个核细胞CCR2的表达减少(P〈0.05)。治疗前后单个核细胞CCR2表达的变化与LDL-C、TC、TG和HDL-C水平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不但有良好的调脂作用,而且可能通过缩小斑块内脂质成分及减少单个核细胞CCR2的表达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杜瑞雪叶平蔡剑鸣王庆军刘丹青梁文涛吴红梅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药
小视野四翻转恢复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高分辨MRI增强扫描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为缩短扫描时间,在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对比增强中使用小视野四翻转恢复成像技术(SF-QIR),并评价其成像质量。方法 24例颈动脉斑块患者在同一台3.0T磁共振仪上进行颈动脉高分辨SF-QIR和常规矩形相位编码四翻转恢复(SrF-QIR)增强扫描。两种扫描序列间,除相位编码数量及射频脉冲激励方式不同外,其他扫描参数均一致。由3名独立的评价人对两种序列图像分别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指标为颈动脉外部管壁轮廓、纤维帽及富脂质坏死核轮廓、诊断信心。定量评价指标为最大狭窄程度、管壁面积、富脂质坏死核面积、信噪比、对比噪声比。结果相对于SrF-QIR,使用正交射频脉冲技术的SF-QIR缩短近一半的扫描时间。除了信噪比与对比噪声比外,两种序列图像间各种定性及定量评价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对于SrF-QIR,SF-QIR损伤了37.7%的信噪比(P<0.001)。结论颈动脉高分辨小视野QIR增强扫描技术可以有效评价颈动脉斑块形态学特征,并且能够明显缩短扫描时间及减少运动伪影。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蔡幼铨刘丹青韩旭
关键词:磁共振颈动脉
长期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观察长期调脂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MRI证实有明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含脂核),从未服用调脂药物的无症状患者15例,予瑞舒伐他汀5~20mg/d治疗48个月。分别于基线、治疗后24个月及48个月时,检测血脂,行颈动脉MRI检查。采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颈动脉管壁体积、斑块成分(包括脂核、钙化、纤维组织)体积,计算各斑块成分体积百分比及管壁体积百分比。结果与基线比较,患者治疗24个月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治疗48个月纤维组织体积、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钙化体积和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P<0.01)。与治疗24个月比较,患者治疗48个月纤维组织体积、纤维组织体积百分比、钙化体积和钙化体积百分比明显升高,脂核体积和脂核体积百分比明显降低[47.08(24.00,124.20)mm3 vs67.68(39.62,145.78)mm3,P<0.01;(12.63±7.64)%vs(17.27±11.90)%,P<0.01]。结论长期调脂治疗可明显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
杜瑞雪叶平蔡剑鸣王庆军崔豹刘丹青吴红梅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