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会平

作品数:51 被引量:724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教育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灾害
  • 10篇孢粉
  • 7篇旱灾
  • 6篇气候
  • 5篇植物
  • 5篇农业
  • 5篇孢粉分析
  • 4篇地面塌陷
  • 4篇第四纪
  • 4篇生态
  • 4篇塌陷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农业旱灾
  • 4篇重灾
  • 4篇自然灾害
  • 4篇晚第四纪
  • 3篇灾害链
  • 3篇植物群
  • 3篇台风
  • 3篇土地利用效益

机构

  • 48篇广州大学
  • 8篇华南师范大学
  • 6篇同济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 3篇华中师范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地理研...

作者

  • 51篇刘会平
  • 19篇潘安定
  • 17篇刘江龙
  • 12篇梁红梅
  • 8篇王艳丽
  • 8篇唐晓春
  • 7篇倪研贤
  • 4篇杨木壮
  • 4篇王开发
  • 4篇冒正勇
  • 3篇李旭
  • 3篇苗会强
  • 2篇蔡靖芳
  • 2篇范九生
  • 2篇林育欣
  • 2篇刘文剑
  • 2篇吴湘滨
  • 2篇王小静
  • 2篇孙东怀
  • 2篇王建军

传媒

  • 5篇地理科学
  • 5篇自然灾害学报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 4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2篇热带地理
  • 2篇广东水利水电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中国市场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洋地质动态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上海地质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8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8
  • 1篇199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被引量:49
2008年
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规律,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分为3个阶段。土地利用效益在1984—1990年,处于持续、稳定、最佳协调状态。1991—1996年,处于耦合变化状态,即从最佳协调状态向不甚协调发展。1997—2005年有所下降。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变化近似于对数曲线。1984—1987年,耦合度从-16.17°快速增加到44.71,°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1988—2005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耦合度缓慢增长,接近90°。目前深圳市与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均处于不甚协调发展阶段。研究结论:为了促进深圳市和宁波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阶段土地资源开发要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同时,注意经济结构优化,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能耗,加大对环境的投入,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林育欣刘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
武汉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初步研究被引量:36
2001年
武汉东湖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近年来 ,由于游客量大增 ,旅游环境受到污染与破坏 ,严重影响旅游环境气氛与质量。运用有关旅游环境容量的理论与方法 ,分析了东湖风景区旅游环境与旅游环境容量问题的出现与原因 ,并以土地与景区构成为基础 ,计算得出其旅游环境容量为每年2 350万人次 ,每天为 64393人次 ,同时最大游客在园量为 160 58人。经比较 ,东湖风景区目前每年和每天的实际游客量远小于其环境容量 ,但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 ,淡季冷清 ,旺季拥挤 ,特别是旺季中午前后的同时游客在园量可达 2 50 0 0人 ,远大于其容量 ,且集中分布于建筑园林区。研究表明 ,东湖风景区的旅游环境容量现状是 :建筑园林区处于饱和、过饱和状态 ,自然风景公园与水上公园远未饱和。因此 ,大力开发林地、水面 ,改善旅游环境 ,搞好淡季促销 ,是东湖风景区调整旅游环境容量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措施。
刘会平唐晓春蔡靖芳邓先瑞徐敏彤
关键词:旅游环境容量环境管理可持续发展
广州市主城区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面塌陷是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广州市主城区地面塌陷灾害频发且损失特别严重。本文采用信息量数学模型与GIS技术结合对其地面塌陷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选取了断裂构造、地壳稳定性、第四系覆盖层厚度、基岩岩性、地下水动力条件、地表人类活动强度和地下活动强度等7个指标中的21个变量构建了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ArcGIS9.0软件参与了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达等过程,将广州市地面塌陷灾害危险性分为极不稳定级、不稳定级、次不稳定级、基本稳定级和稳定级等五个等级,极不稳定级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西北角,次不稳定级分布面积最广。
刘江龙刘会平刘文剑
关键词:地面塌陷信息量法GIS
广州市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广州是中国洪灾危险性最高的城市之一。灾害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损失巨大。利用G IS技术,首先对洪灾危险性的5个主要影响因子——洪灾频次、地形、河网、降水量以及暴雨日数进行了分析和数字化,得到了各因子对洪水灾害影响程度的栅格图层;其次,对这些图层进行了空间叠加,运用AHP决策分析模型,结合计算出的各因子权重值,得到了广州市洪水灾害危险性评价图。结果显示:这5个影响因素相互叠加与制约,尤以年暴雨日数、洪灾频次和地形对洪灾危险性的贡献较大。广州市洪灾危险度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东西高、中央低的空间格局。
潘安定刘会平陈碧珊杨木壮黄婷薇李旭
关键词:洪水灾害层次分析法
广东省的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被引量:29
2004年
广东省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地震、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软土地基变形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的消极因素。地质灾害的时间分布具有波动性,过去35年来存在两个明显的高发期,分别是1985-1992年和1997年至今;其空间分布具有区域耦合性,地质构造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粤西、粤北低山丘陵区和人类活动剧烈、经济发达的沿海平原地区都是重灾区。地质灾害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它们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生态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并调整人类的经济行为,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刘会平潘安定王艳丽骆丽芳
关键词:地质灾害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变形
广东农业水灾的年际分布规律及重灾年份预测被引量:8
2007年
水灾是广东省最严重的农业自然灾害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发生。广东农业水灾的受灾率异常指数和成灾率异常指数的变化规律揭示:过去55年间,农业水灾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与阶段性,大致以5年为尺度,轻重灾期交替出现;受灾率与成灾率具有同步性,在重灾期尤为明显;1980年以来灾情更为严重,成灾率、受灾率、重灾几率都较大。根据异常指数的变化,建立起农业水灾灰色灾变预测模型,进行重灾预测。结果表明,今后20年将出现4个重灾年份,分别在2007-2009年、2012-2014年、2017-2019年和2023-2025年。
刘会平梁红梅倪研贤刘江龙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理被引量:20
2008年
四川5.12汶川地震震级高,强度大,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巨大。地震次生灾害特别严重,频繁发生,以坡面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地质灾害如地裂缝、地面塌陷、道路滑塌以及堰塞湖和社会灾祸最为常见。这些次生灾害以活动断裂为地质构造基础;地表大量松散固体物质为物质来源;强烈频繁的余震、坡面流水和沟谷洪流为动力条件,暴雨、洪水、持续的高温为诱发和触发因素。暴雨、洪水、高温是次生灾害主要的致灾因子,由此形成了三个系列的灾害链,造成人员伤亡和生态环境恶化,影响更加深远。对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防治要加强监测与动态分析,及时排除堰塞湖险情,严防传染病的蔓延。当前防治应以工程措施为主,植树种草,进行生态修复是进行远期治理的根本措施。
苗会强刘会平范九生郑芷青
关键词:汶川地震次生灾害成灾
关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机制的探讨被引量:9
2008年
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暴露出一系列灾害应急机制的问题。例如气象部门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时效性、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政府在事件发生后对整个事件的调控、公众缺乏灾害防御的意识、科研引导对新出现的问题关注不够、一些公共领域管理缺位等加重了灾害的损失和影响。笔者认为政府部门应着重考虑:建立更完善的灾害预报系统,健全不同级别的快速反应体系,建立完备的应对灾害教育体系和完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渠道,避免类似灾害的再次发生。
潘安定刘会平
关键词:灾害预报应急机制预警信息
1997-1998厄尔尼诺年两广地区的自然灾害
厄尔尼诺(El Nino)现象是指圣诞节前后,位于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域中的秘鲁洋流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鱼群大量死亡的现象。据各方面的研究表明,厄尔尼诺现象不仅危害海洋渔业,还常常引起全球性的气候异常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
唐晓春刘会平诸丽芳
文献传递
广东沿海台风灾害链现象与防治途径的设想被引量:29
2002年
通过对登陆广东沿海地区的台风活动特征进行分析 ,初步探讨了台风灾害链的主要成因和一般规律 ,广东省每年 7~ 9月是台风及其引发的灾害链最易肆虐的时期 .而全年都须提高警惕 .根据历史上典型台风灾害特点 ,对台风造成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 ,及其衍生的次一级灾害链的主要环节和类型进行了初步划分 .广东沿海人口密集 ,经济发达 ,因而台风灾害的损失也非常巨大 .为此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台风及其灾害链的预测、预警网络建设 ,健全和完善防灾设施 ,强化综合减灾信息管理和预防对策的研究 。
潘安定唐晓春刘会平
关键词:登陆台风灾害链自然灾害狂风暴雨风暴潮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