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婺 作品数:9 被引量:13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文学 天文地球 更多>>
2006-2014年丹东酸雨统计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逐日降水观测资料,记录每次降水开始和结束时点,观测降水量、降水样品温度;3次记录平均降水pH值,用权重的方法统计计算pH值年变化、月变化、季变化,统计降水酸碱度与风向与风速的关系,结论得出:(1)年平均。丹东地区常年降水偏酸性,pH年均值均<5.6。(2)月平均。月分布呈类似正弦曲线分布。(3)季平均。春秋季高,夏冬季低。(4)与风向关系。偏东风特别是东北风向时,对应较多的酸雨天数达到47 d,而偏西向风对应较少的酸雨天数,风向为偏东风向和偏南风向时平均pH值较低也就是酸度较高。风向为偏西风偏北风pH值较高也就是酸度较低。(5)与风速的关系。丹东地区降水pH值随着风速的增大有降低的趋势。也就是随着风速的增大降水酸度增加,但是趋势很不显著。 刘玉彻 戴萍 杨洪斌 赵胡笳 邹旭东 汪宏宇 刘庆婺 朱津辉关键词:酸雨 风向 风速 松毛虫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特征量指数模型研究 2014年 为了指导东北地区松毛虫防治工作,有效控制松毛虫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其对林业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危害。对2002—2012年东北地区松毛虫发生面积与前1年6月至当年5月74项大气环流指数特征值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与东北各省区及不同虫种松毛虫发生有显著关系的大气环流指数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东北及3省1区松毛虫、不同虫种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和延伸预报效果均较好,2010—2012年东北及各省区、不同虫种松毛虫发生面积大气环流预报准确率除吉林为70%外,其余预报准确率都在80%以上。 张淑杰 张玉书 肖燕 李晶 武晋雯 纪瑞鹏 刘庆婺关键词:松毛虫 发生面积 东北地区最大雪深、雪压及日光温室垮棚致灾指标 被引量:8 2016年 日光温室结构设计需兼顾安全稳固和经济成本,这与温室最大雪荷载量(最大雪深和雪压)有直接关系。本文利用东北地区179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雪深资料,采用极值Ⅰ型分布函数分别计算了5、10、20、30年一遇(重现期)的雪深和雪压极值,分析其地理分布特征;根据各地日光温室结构特点及雪被类型,确定了日光温室所能承受的最大雪压,得出了东北地区日光温室暴雪垮棚灾害的临界雪压和雪深指标。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最大积雪深度和雪压呈自西向东增加的趋势,黑龙江东部和北部、吉林东部地区为高值区,雪深和雪压分别大于50 cm和0.45 k N·m^(-2);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南部地区为低值区,雪深和雪压分别小于30 cm和0.25 k N·m^(-2);温室雪灾致灾指标因雪被类型和温室坡度而异,纯雪的致灾雪深明显大于雪-水混合雪深;日光温室的坡度角(30°—40°)越大,致灾雪被深度越大,抗灾性越强;从暴雪致灾指标、各地最大雪深、雪压和光热条件综合来看,东北地区的西、南部比东、北部更适合蔬菜日光温室的发展。 张淑杰 陈艳秋 王萍 韩秀君 马树庆 吴曼丽 李广霞 刘庆婺关键词:日光温室 辽宁中部地区大气能见度器测与目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2012年 以辽宁中部地区沈阳、鞍山、本溪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全年的高精度仪器观测与人工定时观测能见度资料,对这2种观测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二者的差异与相关性.结果表明,从辽宁中部地区全年总体来看,虽然平均器测能见度大于平均目测能见度,但目测能见度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大于器测能见度(所占日数比例为59.5%).各城市之间器测能见度的相关系数比目测能见度高,2种方法的观测结果较为一致地反映出能见度在午后会达到高值.2种方法观测的能见度均与大气相对湿度和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其中目测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负相关性更为显著,而器测能见度与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相关性更为显著. 刘宁微 马雁军 王扬锋 洪也 李丽光 刘庆婺关键词:能见度 基于气象条件的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预报模型 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辽宁省阜新县1976-2012年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数据及同期气象站的温度、降水量、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与逐步回归相结合等方法,确定影响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的关键气象因子,并建立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的预报模型,两种方法建立的模型都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冬季温度是影响赤松毛虫越冬死亡率的主要因子,其次是日照时数和温湿度的配合情况。仅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方法Ⅰ)所建模型得到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5,D2(越冬死亡率模拟值与实际值相对差值的平方)均值为0.58,而采用主成分与逐步回归相结合方法(方法Ⅱ)建立模型得到的拟合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76,D2均值为0.62。利用两种方法对2009-2012年松毛虫越冬死亡率进行模拟预测,其中2009,2010和2012年方法Ⅰ预测准确率在70%以上,方法Ⅱ的预测准确率在80%以上,表明方法Ⅱ所建模型的拟合及预报准确率均高于方法Ⅰ,但由于两种模型的适用条件不同,在各气象因子数据容易获取的情况下,应选用方法Ⅱ,反之则可选用方法Ⅰ进行预报。 张淑杰 张玉书 肖燕 吴海山 武晋雯 纪瑞鹏 刘庆婺关键词:赤松毛虫 越冬死亡率 影响因素 气象条件 东北地区参考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43 2010年 蒸散是水分运动过程中地表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组成部分,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一项。进行蒸散量变化的研究,对了解气候变化、探讨水分循环变化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利用东北地区124个气象站1961—2007年的日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了参考蒸散量,分析了参考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在这47 a间,东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38℃/(10 a)的趋势递增,但是参考蒸散量总体上却以4.4 mm/(10 a)的速度递减。在地区分布上,三分之二的地区参考蒸散量呈下降趋势,显著下降的地区集中在辽宁朝阳地区,三分之一的地区参考蒸散量呈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辽宁南部和吉林东部地区。对有关各气象因子分析表明,影响参考蒸散量的主要因子为日照时数和风速。 张淑杰 张玉书 隋东 蔡福 武晋雯 纪瑞鹏 陈鹏狮 刘庆婺水分胁迫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6 2011年 采用人工控制水分的方法,研究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玉米生长发育缓慢和减产程度的大小,因胁迫时期、胁迫程度及持续时间而不同。干旱胁迫对株高的抑制作用:拔节孕穗期>抽雄吐丝期>苗期,其中苗期株高在复水后得到了超补偿。受水分胁迫影响穗重、穗粒重和穗粒数都呈减少的趋势,变化幅度为穗粒数>穗重>穗粒重,不同生育期干旱胁迫处理的减产幅度为抽雄吐丝期>拔节孕穗期>苗期。苗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减产程度分别达到30%、70%和90%以上。 张淑杰 张玉书 纪瑞鹏 刘庆婺关键词:水分胁迫 玉米生长发育 灰色聚类评价在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10年 利用灰色系统的灰色聚类评价方法,以沈阳经济区的沈阳、鞍山、辽阳、本溪、抚顺为聚类对象,以PM10、SO2、NO2三个评价因子为聚类指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的一级、二级、三级标准三个灰类为聚类灰数,对2008年沈阳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沈阳经济区五个城市中污染程度辽阳最重,然后为沈阳,抚顺,鞍山,本溪最轻。利用灰色系统的灰色聚类评判方法,对沈阳经济区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 张云海 马雁军 孙财涛 刘庆婺关键词:灰色聚类 大气环境 热岛季节分析和强热岛日污染物浓度分布分析 2014年 文章利用常规气象站资料总结出2001-2010年城市热岛季变化,可以得出结论春季,2006年热岛强度最高,2003年和2005年较低;夏季,2001到2010年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沈阳秋季,热岛强度平均值2005年以后比2005年以前低;冬季,平均热岛强度2005年出现了冷岛现象,这是四季里相差热岛强度平均值最多的季节;最后利用aermod模式模拟了非热岛日和强热岛日污染物SO2浓度分布情况得出污染物SO2在强热岛日浓度明显大于非热岛日。 刘玉彻 戴萍 邹旭东 刘庆婺 杨洪斌 于文博 张云海关键词:季变化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