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开强

作品数:129 被引量:458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18篇文化科学
  • 10篇经济管理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生物学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39篇水稻
  • 20篇基因
  • 14篇分子标记
  • 10篇种质
  • 8篇稻种
  • 8篇农业
  • 8篇作物
  • 7篇英文
  • 7篇育种
  • 6篇氮素
  • 6篇稻种资源
  • 6篇栽培
  • 6篇种质资源
  • 6篇基因组
  • 5篇性状
  • 5篇农作
  • 5篇农作物
  • 5篇自然科学基金
  • 5篇科学基金
  • 5篇核心种质

机构

  • 59篇广西农业科学...
  • 42篇苏州大学
  • 14篇广西大学
  • 10篇广西壮族自治...
  • 9篇广西壮族自治...
  • 5篇广西作物遗传...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河内农业大学
  • 2篇北海市农业局
  • 2篇中国科学院分...
  • 2篇武汉市景肽生...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湖南省农业科...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26篇刘开强
  • 22篇邓国富
  • 22篇李丹婷
  • 20篇高国庆
  • 20篇农保选
  • 19篇夏秀忠
  • 17篇芮延年
  • 16篇韦宇
  • 16篇郭嗣斌
  • 15篇李孝琼
  • 13篇曾宇
  • 10篇江立庚
  • 10篇高利军
  • 9篇黄玉溢
  • 9篇梁天锋
  • 8篇周佳民
  • 7篇胡钧铭
  • 7篇张宗琼
  • 6篇郭旭红
  • 5篇唐茂艳

传媒

  • 11篇南方农业学报
  • 8篇植物遗传资源...
  • 6篇中国科学基金
  • 6篇西南农业学报
  • 6篇Agricu...
  • 4篇广西农业科学
  • 4篇苏州大学学报...
  • 4篇产业与科技论...
  • 3篇农业科技管理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印染
  • 2篇机械设计
  • 2篇实验室研究与...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5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2篇2016
  • 12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建设实践及其优化对策
2023年
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模式在系统性构建方面仍然存在部分薄弱环节,对各类科技计划产生的科学数据开放共享工作造成阻碍,且目前学界对科学数据共享生态系统的研究尚较为匮乏。因此,从生态系统视角出发,分析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的具体内涵,根据相关机构、相关人员、政策法规、数据对象和基础设施等系统要素构成,分析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特征,发现其呈现全要素整体性、全流程协同性、全时空开放性和全制度调控性的特征;并通过梳理发达国家有关研究资助机构对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的主要政策和经验做法,分析指出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仍未全面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数据汇交工作,各有关机构尚未制定符合自身要求和特点的、专门的科学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办法,也尚未全面建立数据管理计划提交制度,此外还存在未全面开展科学数据的可信认证工作等问题。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优化我国科学数据开放共享生态系统对策,包括强化全面开展科学数据汇交、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前端控制以及构建自主可控的科学数据可信认证标准等。
刘开强李梦柯李东王铭子毕建新
关键词:科学数据数据管理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1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开发及利用被引量:12
2016年
研究利用Pi1基因与其等位基因Pikm同感病基因序列的差异,开发出Pi1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M-Pi1。并以72个水稻品种及含抗稻瘟病基因Pi1的品种IRBL1-CL与感病品种LTH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抗病表型和标记检测结果,分析了M-Pi1的特异性和选择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标记M-Pi1在抗病品种IRBL1-CL中扩增出460 bp的特异性条带,在其他71个水稻材料中无产物;384株F2分离群体中,293株表现抗病,91株表现感病,与标记M-Pi1检测的F2群体的基因型完全一致,说明标记M-Pi1特异性强,能准确用于抗病基因Pi1的辅助选择。
刘开强伍豪颜群王威豪陈小林周维永李瑞芳高利军韦善富邓国富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科技信息管理系统
方辉刘开强张述宽车江旅魏源文郭文锋蒋胜理刘凯龙莫伟健曲俊杰
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是建设高效、节约型科研院所的必然要求。该项目的建设方便了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对项目进展、成果管理、登记管理、项目查询、验收结题等全方位的管理,而且便于各级管理部门及时掌控项目的情况,将项目的...
关键词:
关键词:数据库
水稻品种不同形态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差异及其与氮素利用的关系
【目的】研究水稻积累的总氮素在不同形态氮素间分配的品种间差异及其与品种氮素利用间的关系。【方法】在2005年晚季和2006年早季,分别以3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实验,抽穗期取样测定植株氮素、蛋白氮和氨基态氮...
江立庚郭立刘开强梁天锋
关键词:水稻氮素积累氮素分配基因型差异
文献传递
创新创业辅育体系对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思考
2016年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日益承担经济重担的时代,我们必须意识到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培育也要从短程孵化向长程辅育转变,从孵化企业向辅育产业转变,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嵌入由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交织而成的新型经济生态网络系统中,并成为该网络中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
施雪奎刘开强
多功能夹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夹具,所述夹具包括至少一个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底座、设于所述底座内的夹头,该夹头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夹头上的工作面包括平面和弧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夹头可以根据工件被夹持面的不同而变更夹...
刘开强
文献传递
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项目申报系统
方辉刘开强张述宽车江旅陆宇明陆建勋关妮纳刘凯龙莫伟健曲俊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实现科技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化,是建设高效、节约型科研院所的必然要求。该项目的建设对广西农业科学院方便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课题负责人、课题参加科研人员通过对进度、资源、经费、成果等全方位的管理,而...
关键词:
关键词:数据库
绿肥、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免耕稻田土壤碳库平衡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索免耕稻田绿肥、蚕沙有机肥投入对土壤有机碳积累及CO2和CH4排放的影响,为保护性耕作稻田土壤碳固持及稻田减肥增效的农业有机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前期粉垄与常规耕作基础上,2018—2019年连续开展田间免耕试验,在同等养分投入条件下,设置绿肥、蚕沙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模式,以常规施用化肥为对照,同步设不施肥空白对照,保护性耕作试验第2年,采用分离式静态箱—气象色谱法测定稻田温室气体CO2和CH4排放通量,同时在水稻返青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收获期采集0~15 cm耕层土壤,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在粉垄免耕模式下,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返青期和分蘖期较常规免耕模式提高56%和19%;水稻返青期、分蘖期、齐穗期和收获期粉垄免耕稻田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11%、30%、74%和31%,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90%、22%、58%和22%;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分别提高148%、90%、48%和39%,较不施肥处理分别提高113%、78%、35%和29%。粉垄免耕模式下,与单施化肥处理相比,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降低16.9%,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降低15.1%;CH4排放通量出现2个峰值,常规免耕和粉垄免耕模式下,绿肥配施化肥处理的CH4排放通量峰值分别是单施化肥处理的7.69和7.61倍。绿肥和蚕沙有机肥配施化肥降低了稻田土壤CO2累积排放量,增加了CH4累积排放量。【结论】粉垄免耕稻田施用绿肥、蚕沙有机肥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减少CO2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一种稻田土壤固碳减排可持续生产应用技术。
刘顺翱吴昊胡钧铭韦翔华刘开强蒙炎成李婷婷魏宗辉
关键词:化肥配施免耕稻田
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抗褐飞虱QTL定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研究小粒野生稻(Acc.No.101133)褐飞虱抗性QTL和连锁的分子标记,为水稻褐飞虱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育种材料。【方法】采用标准苗期集团法对一套小粒野生稻的基因渗入系进行褐飞虱抗虫鉴定,应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分析小粒野生稻含有的褐飞虱抗性QTL。【结果】IR24的死苗率为92.2%,表现高感;小粒野生稻的死苗率为11.1%,表现高抗;131份基因渗入系的死苗率差异较大,变异范围为15.5%-91.1%,呈偏态型连续分布。鉴定获得3个褐飞虱抗性QTL,来自小粒野生稻的等位基因均能显著降低幼苗死亡率,联合贡献率为58.8%;qBph3位于第3染色体RM570-RM85区间,qBph4位于第4染色体RM335-RM518区间,qBph12位于第12染色体RM309~RMl7区间,以qBph4的效应值最大,效果最稳定。与IR24相比,携带纯合等位基因qBph4的9个基因渗入系的幼苗平均死亡率极显著下降37.7%。【结论】从小粒野生稻基因渗入系中鉴定出3个褐飞虱抗性QTL位点;抗褐飞虱主效QTLqBph4的验证不仅提供了一个有用的QTL,还为水稻的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套褐飞虱抗性育种材料。
郭嗣斌刘开强李孝琼韦宇邓国富高国庆
关键词:小粒野生稻褐飞虱QTL定位
我国高等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的讨论被引量:12
2016年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基础医学研究的日益重视,作为我国基础性科学研究项目资助主要渠道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医学部基金项目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为此,本文在比较近5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类型项目(面上、青年和重点项目)各学部资助经费占比的基础上,揭示出我国高校医学院作为获得医学部项目的龙头单位,在发展基础医学研究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思考。
褚怡春杨永华高翔王健毕建新刘开强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医学研究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